【提要】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首要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对三农问题的深入研究,而研究三农问题又不能脱离中国具体的国情,需要深刻认识制约三农问题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懂得三农问题的辩证法。 【关键词】土地制度 研究方法 三农 辩证关系 当前国内学界和政策部门在三...
时间:2010-06-26
国家在处理三农问题的时候,要考虑什幺是可为的,什幺是不可为的。提高农民收入当然应该是国家政策的目标之一,但是,拔苗助长似地提高农民收入,其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比如,1998-2000年实行的粮食购销政策 —“敞开收购,顺价销售,封闭运行”— 为了提高农民收入,人为地抬高国家收购价格,结果是导致大量的粮食积压...
时间:2010-06-21
从一些国家发展历程来看,转变农民身份是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自然经济变为商品经济、由自给经济变为市场经济、由封建社会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在我国,转变农民工身份是打破城乡分割、共同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建成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因而,我们应把转变农民工身份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来对待...
时间:2010-06-18
在今天这种瞬息万变的时代,一个人如果能够自始至终坚持做完一件事,往往要靠运气。因此我真的是三生有幸,不仅有机会从80年代农村改革“试验区”创办起就参与其中、一直干了11年;而且最近这两年又不期然得到了一个安静地坐下来、总结试验成果的机会,可以认真地读点书,可以“学然后知不足”,可以进一步反思自提出“三农问题”以...
时间:2010-05-17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道路为整个国家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方面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迅速增强,另一方面却是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丛生。但是,国家发展的步伐不可能停滞,即所有的问题和矛盾只能在前进的过程中消化,这就需要找到一些有效的途径实现兼顾。 成都一直在改革,一直在探索最适合于本地区发展的道路。事实上,成都是全...
时间:2010-05-14
真正落实土地保护责任、处理土地违法案件,中央机构难免顾此失彼。每年数以万计的土地违法事件,依靠中央政府机构无论如何是应付不过来的。农地保护也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中央和地方的分权机制 中国改革的使命是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总结已经完成过渡的国家的历史经验,改革的难题集中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处理好国家和社会...
时间:2010-04-26
摘要: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改革与开放在中华大地同步铺开,中国随之逐渐汇入了当今势不可挡的全球化进程。社会性别同“三农”中的每个农都密不可分。由于两性地位、角色、责任的不同,农村妇女应对“三农”危机的机会和挑战有别于男性。“三农”危机及其应对举措对两性也有截然不同的影响。然而在迄今有关“三农...
时间:2010-03-31
新中国建立六十年,对中国农业问题的认识日渐提升高度,但在大多数人心中,1956年周恩来总理宣布的追求农业现代化的大目标,仍然挥之不去,但按照苏俄模式的农业现代化,或者九十年代学习过的美国模式,也并不是可以追求的目标。 在工业化、城市化驱动下,世界农业正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所谓“三分天下”,是指发展...
时间:2010-03-02
中国““三农””问题之复杂,堪称世界之最。中国为“三农”诊脉开方者,可谓阵容庞大,常常各示锦囊,各展妙计,但在各种意见纷呈中,毫不夸张地说,属于“盲人摸象”者不少。 要为中国“三农”把准脉、开对方,必须倾听多种声音,整合各种观点。它既要与中央的大政方针吻合,又要与地方的实际结合,更要与民情民意契合,是历史的必然...
时间:2010-01-30
在相当长时间里,农业领域有“农林牧副渔”的提法。近些年,这一提法已极少见,更多的见到的是农业、农村、农民,即所谓“三农问题”。从广义的角度看,“农林牧副渔”属于大农业的范畴,广义的“三农”问题也包括由“农林牧副渔”而产生的问题。但从狭义的角度看,农业主要是指种植业,它与林、牧、渔业有很大区别,由此而产生的“三农问题...
时间:200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