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最新文章
  • 贺雪峰:农民公共品需求偏好的表达问题
    贺雪峰:农民公共品需求偏好的表达问题

    取消农业税后,国家向农村提供了大量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但是国家向农村转移支付的财政资金,却只有很少用到了农村最稀缺、农民最需要的地方,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仍然严重不足。为什么?除了国家财政转移资金不足以外,还有一个更根本的原因就是,国家向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没有与农民对公共品需求偏好的表达结合起来。国家给农民提供的公...
    时间:2008-12-11

  • 叶文虎:中国农村人口问题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叶文虎:中国农村人口问题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由人类社会与环境组成的世界系统在基本层面上可以概括为三种生产——物质生产、人的生产和环境生产——的联系,[1](见图1)。三大生产呈环状结构,物质流在它们之间的畅通程度决定着世界系统的和谐程度,进而决定着人类社会是否可持续发展。    另外,由于我国农村人口的基数太大,虽然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但绝对数量仍一...
    时间:2008-12-09

  • 任彦君:论生态文明进程中的环境犯罪控制
    任彦君:论生态文明进程中的环境犯罪控制

    【摘要】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环境污染形势日趋严重,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犯罪的治理,不仅仅要依靠法律手段,要注意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伦理道德的提倡,公众的参与以及加强环境的国际合作等都是控制环境犯罪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犯罪;综合治理;环境伦理      环境是人类的生命...
    时间:2008-11-27

  • 王维洛:从彭州石化工程看民众生态环境意识和民主意识的增强
    王维洛:从彭州石化工程看民众生态环境意识和民主意识的增强

    成都民众对彭州石化工程的关切,一些民众敢于站起来对彭州石化工程说不,表现了中国民众生态环境意识和民主意识的增强。二十多年前,中国民众把政治家提出的“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看作是真理。如今,中国民众已经开始抛弃这种先破坏后治理或者不治理的经济政策。二十多年前,中国民众还认为片面强调GDP的经济政策是代表了他们的利益,...
    时间:2008-11-14

  • 周剑铭:小岗协议与中国三农问题——儒学社会学的观点
    周剑铭:小岗协议与中国三农问题——儒学社会学的观点

    1.失道求诸野    中国当今最了不起的改革虽然不能认为是由某个事件开始的,但谁也不否认,三十年前,发生在安徽凤阳小岗的18户农民的秘密协议是一个导火索式的事件,这个简单的协议正象1620年五月花号公约一样,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1620年9月,102名清教徒乘着“五月花号” 货轮,从英国驶向...
    时间:2008-10-01

  • 陆学艺: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前景
    陆学艺: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前景

    一、三农理论的由来     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从传统的农业国家、农村社会转变为一个现代化国家,都要有一个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  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真正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以后。25年来,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取得...
    时间:2008-08-01

  • 张维为:生态文明:中国的机遇
    张维为:生态文明:中国的机遇

    我们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沉重代价就是环境的恶化。虽然国际社会公认,从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开始,全球环境就逐渐恶化,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对全球气候变暖负有主要责任,但我们自己过去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也造成了很多环境问题,形势相当严峻,必须认真解决好,因为这将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中国也曾希望能够避免西方...
    时间:2008-04-29

  • 史啸虎:中国农村的未来之五:让农民掌握自己的命运
    史啸虎:中国农村的未来之五:让农民掌握自己的命运

    众所周知,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我们推出的一系列农村改革措施的失误,我国的“三农”问题日趋严重,城乡差距变得越来越大,而广大的农民也变得越来越贫穷了。  根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8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5:1;1985年该比例下降为1.86:1;但之后基...
    时间:2008-01-10

  • 史啸虎:中国土地改革六十年:“三农”问题的由来之三:找回迷失的方向
    史啸虎:中国土地改革六十年:“三农”问题的由来之三:找回迷失的方向

    在1984年,我国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农村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农民的收入大大增加,城乡差距也处于建国以来最小的时期。农村经济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我国农牧渔业生产连续6年获得丰收,主要生产指标已经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六五”计划。长期以来盘亘在我国农业问题上的粮、棉紧缺的局面已经全面缓解...
    时间:2007-12-24

  • 史啸虎:中国土地改革六十年:“三农”问题的由来之二:无奈的制度选择
    史啸虎:中国土地改革六十年:“三农”问题的由来之二:无奈的制度选择

    从1958年到1978年,人民公社整整在中国存在了二十年。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中国农村不仅遭遇了骇人听闻的大饥荒,饿死了至少3000万人,其中大多数是农民,[1]而且致使农业生产处于一种极度萎缩的状态,农村一片落后与破败的景象,而广大的农民则长期生活在极度的贫穷之中。据资料披露,从1958年到1978年这二十年...
    时间:2007-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