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全面深化改革的纵深推进

时间:2018-09-26 21:34:55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5946


  作者简介:季正聚(1968- ),男,山东诸城人,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北京 100032;许可(1988- ),男,河南新乡人,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南 开封 475001

  原发信息:《中共中央党校学报》(京)2018年第20181期 第13-20页

  内容提要:科学判断和清醒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我们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判断。科学判断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具有历史性的重大意义,不仅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续发展开拓了前进的道路,也为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要矛盾,以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以更大的勇气与智慧向纵深推进改革,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Scientific judgment and grasp of the main contradictions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formulate the right line and policy.The 19th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made a new judgment on the 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the preliminary stage of socialism.The changes in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 are of historic significance.It has not on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but also identified the direction for deepening reforms in an all-round way.In the process of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s,we must focus on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seeking breakthroughs from the problems of the unbalanced and inadequate development,pushing forward the reform with greater courage and wisdom,so as to meet people's need for a better life.

  关 键 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new era/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s/further progress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吹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号角。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其中,把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就是一项重要任务。回顾十八大后五年来的改革历程,全面深化改革有序展开,改革措施有效落实,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改革的主体框架得以确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的这一科学判断,不仅奠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基础,同时也给予了全面深化改革鲜明的实践指向。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根本依据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根本依据

  科学判断和清醒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我们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也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和洞察基础上的。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断,其根本依据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新时代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第一,这一新时代阐释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如果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站了起来;改革开放40年的不懈努力让人民群众富了起来;那么在新时代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是要实现从富到强的飞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而这一历史性飞跃的起点就是新时代。第二,这一新时代标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发展阶段。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从此中华民族看到了复兴的希望。转眼间整整一百年过去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今天依旧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就意味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进入新境界,丰富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引领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生机与活力。第三,这一新时代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当前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需要面对的是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需要克服的是新时期改革发展中的诸多难题。必须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第四,这一新时代彰显了中国日渐提升的国际影响力。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中,中国走出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不仅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走近了国际舞台的中央,同时也为人类的共同发展、全球治理贡献出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故事与中国方案。正是进入这样一个新时代后,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从辩证法的角度讲,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质的规定,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的就是要在发展中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突破,向社会主义的更高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事实上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突破了一定量的积累,产生了阶段性的变化和新特征,这一阶段性变化的背后体现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党的十九大才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特征。要辩证地理解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整体不变。同时,要深刻把握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

  第一,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内涵的变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正确把握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矛盾全局,牢牢把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这一主要矛盾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科学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党的八大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但是,“文化大革命”使我们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走了一段弯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定,并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事业。之后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判断奠定了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明确了改革开放的实践指向,可以说改革开放就是围绕社会主要矛盾而不断得以推进、深化的。

  而随着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断,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就必须进一步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内涵的变化。一方面,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充分反映了近些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伴随着发展,人民群众的需要在范围上进一步扩展,在层次上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1],不再满足于生活的现状,而是“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3-1]。而制约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是包括了部分落后的社会生产在内的,在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就是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隐含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之中的。另一方面,基本国情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基本国情只有在经济社会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积累发展成果,才能最终实现质的转变。由此可以准确地判断,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没有在整体上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范围内的阶段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续发展仍然需要在局部质变的基础上,继续深化量的积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要始终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在明确社会发展阶段的同时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第二,充分认识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而产生的。因此,要客观全面地认识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从中寻找答案。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开端,我国进入了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的加速赶超阶段。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国家,中国充分借鉴了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绕过了不必要的弯路。同时,更多地利用两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众多科技成果,用40年的时间达到了西方国家要用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才能实现的现代化水平,在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中实现了“弯道超车”。但这跨越式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现代化进程中的诸多问题在40年的积累后呈现出一种集中爆发的态势。现阶段,这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上。

  具体来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主要包括三个层次:首先,从区域的发展上看,在区位、资源等传统优势作用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在发展的速度与水平上仍有较大差距。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城市与农村的发展长期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其次,从各领域的发展上看,经济发展还存在着发展方式不合理、经济结构不协调、供需关系不对称的问题。民主政治建设还存在着法治体系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还需要在多元化社会思潮背景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抢占意识形态领域的制高点。构建和谐社会还需要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方面的需求,有效化解各方面的社会矛盾。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扭转人与自然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最后,从发展成果的共享上看,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与阶层之间在收入分配、公共资源的占有以及社会的公平正义等方面所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而这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不充分、体制机制的改革不到位、创新能力不足以及社会活力不够所导致的。因此,只有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上的束缚,通过制度松绑激发创新发展能力、增强社会活力,实现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进而才能有效解决各类矛盾问题。

  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

  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国过去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3-2]”。面向未来,面对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向纵深推进改革必须紧随时代发展变化,寻求更坚实的学理支撑和更鲜明的实践指向,这是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新时代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奠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基础

  总结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始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通过理论来支撑和引导改革的同时,不断地在改革进程中实现理论的创新发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后,围绕社会主要矛盾,我们党相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一系列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有力地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蓬勃发展,关键就在于把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发展。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4]。实践有所需,理论有所应。改革开放是一项新的伟大革命,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全面深化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就越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予以理论上的支撑和引导。特别是改革步入深水区后,由于改革阻力和困难的加大、矛盾与问题的增多,使得现阶段的改革在定力与方向上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成果,但是由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历程尚短,改革的诸多政策与措施尚在落实之中,改革的根基尚不稳固,单纯依靠改革中形成的惯性是难以实现改革向纵深推进的。现阶段的改革需要更加沉稳的改革定力与更加明确的改革方向为改革的进一步全面深化保驾护航。而改革的定力与方向靠的就是理论的支撑与引导。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关键时刻,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判断,就是要通过理论的创新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通过不断增强理论自信,坚定改革立场,明确改革方向。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基本前提与重要保障。所以,改革必须直指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围绕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进一步改革的方向,以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向纵深推进。

  (二)新时代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给予了全面深化改革鲜明的实践指向

  早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闭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1]。五年来,我们党将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作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基础,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同时,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实践路径,以全面依法治国为重要保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格局。而在党的十九大这一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判断,并重申党的奋斗目标,目的就是要强化党的执政理念,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继续推动改革的全面深化。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因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只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社会主要矛盾所呈现出的形式与内涵有所不同。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在新时代的变化并不是为全面深化改革画上句号,而是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标出新的起点。现阶段的改革尚未完成,所取得的也仅仅是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持续不断地推进改革。下一步向纵深推进改革,需要进一步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内涵,立足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实践中更加鲜明地将改革对准阻碍发展的、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以及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

  三、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进一步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明确指出,“改革的意义,是为下一个十年和下世纪的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所以,改革不只是看三年五年,而是要看二十年,要看下世纪的前五十年。这件事必须坚决干下去”[6-1]。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围绕社会主要矛盾将改革向纵深推进。

  (一)以解放思想为前提,形成改革的合力

  围绕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寻求最大公约数,形成改革的合力。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就是从思想解放开始的。1978年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打破了“文化大革命”以来长期的理论和思想束缚,使人们走出了思想上封闭僵化的困境,恢复了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而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为即将到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时至今天,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围绕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在改革开放40年艰苦奋斗的基础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将改革进行到底。而改革向纵深推进首先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这一方面是因为“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3-3]。没有思想上的解放,全面深化改革就会步入迷雾之中,就会遭遇往哪改、怎么改的困境而止步不前。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的过程,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统一思想。思想统一了,才能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3-4]。特别是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触动的都是深层次的既得利益和复杂关系,改革的阻力日益加大。如果没有思想上的高度统一,就难以形成改革的合力,在改革的顶层设计上、具体措施的落实中就会步履维艰。所以说解放思想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基本前提。只有通过不断的解放思想,才能全面把握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准确地判断出改革的突破口,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也只有通过不断地解放思想才能统一思想,形成改革的共识,为向纵深推动改革凝聚起强大的合力。

  (二)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找准改革的立足点

  十九大报告全文中“人民”这一关键词共出现了203次,创造了历史之最。“人民”这一高频词汇出现的背后是我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与担当。“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7]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光辉历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赢得了一次又一次斗争的胜利。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是我们党的根本立足点。“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8]因此,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必须继续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立足点。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进程中,人民群众不仅是见证者、亲历者,更是推动者、受益者。人民群众作为改革的主体力量,是全面深化改革得以向纵深推进的重要动力。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进一步凸显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而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就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内容,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只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始终,让人民群众拥护改革、参与改革,让改革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才能使改革走得更远。

  (三)以实践发展为基础,把握改革的脉搏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革除痼疾、弊病,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求对改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全面的把握,在改革中不仅要有定力有方向,还要明确改什么、怎么改,找准改革的重点领域以及关键环节。同时,还要在改革进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以高度的问题意识来反观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以问题来倒逼改革。要透过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探寻改革的内在规律,把握改革的脉搏。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找到问题症结,拿出解决的办法。“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3-5]。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以来,相继提出了1500多项改革举措,实现了在诸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主体框架也已基本确立。但同时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遇到的矛盾与问题越是复杂。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诸多方面,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领域各环节改革之间的关联性、互动性进一步增加,改革已经进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阶段。这个时候找准改革的突破口,把握改革的主攻方向格外重要。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仅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续发展划定了新的历史坐标,也为全面深化改革确立了更深层次的目标与方向。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就必须聚焦社会主要矛盾,立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升改革的战略高度、拓展改革的实践深度、强化改革的落实力度。

  (四)以改革方法为抓手,掌控改革的节奏与秩序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时至今日,改革所面临的挑战与困难一点也不亚于40年前,改革越往纵深发展,各种问题、矛盾和任务就越错综复杂。特别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下阶段的改革要更加注重对秩序与节奏的掌控。否则,改革的秩序和节奏一旦出错,就会改变多方面的结构和关系,产生质变的效果,对改革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只有更加注重改革方法的运用,更加注重对改革节奏与秩序的掌控,才能有效解决矛盾,继续推进改革。

  首先,要处理好守成和变革的分寸。改革中既要有定力,又要有秩序。过分求稳,就会画地为牢、自缚手脚,突破不了改革的瓶颈;而改革过快、过激,就会扰乱改革的秩序,打乱改革的节奏,欲速而不达。必须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度。既要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有坚定的立场,又要拿出改革的勇气与智慧,在改革的顶层设计与措施落实上稳步前行。其次,要把握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让劳动、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改革本身也需要活力。只有增强改革的活力,不断激发改革创新精神,才能在改革中提出新思路、拿出新方案。但无论哪种活力都要建立在有序的基础上,不能使活力超越秩序,要实现活力与秩序的动态平衡。再次,要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改革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如果不注意配套和衔接,不注意时序和步骤,也容易产生体制机制上的缝隙和漏洞,为一些人提供寻租、搞腐败的机会。”[3-6]破旧与立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仅有改革的单刀突进,没有法治的保驾护航,那么改革的秩序同样也会被打乱。只有在改革的同时以法律为保障,做到依法改革,维护改革的合法性,巩固改革的成果,才能保证改革的不断深化。最后,要处理好方法与步骤的关系。改革既要讲方法,又要分步骤。既要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基础上不断加强顶层设计,也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的基础上整体推进;既要从全局规划部署,也要在局部落实推进。方法得当、步骤有序才能不断向纵深推进改革。

  (五)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防控改革风险

  改革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事业。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说过,“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和改革、开放,以后还会遇到风险、困难,包括我们自己还会犯错误。中国是这么大的国家,我们做的事是前人没有做过的”[6-2]。实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老祖宗没有讲过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先例,这是一条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崭新道路。在一片未知中摸索前进,风险与挑战必然存在,这是我们党在改革初期就已经意识到的问题。正是在这种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下,改革开放脚步不停、方向不乱,一以贯之地走到了今天。当下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风险与挑战并没有随着改革的深入而减少。特别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多。教育、住房、医疗、就业、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与矛盾随之凸显。这一系列不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就是风险的根源。改革中的风险存在于多个层面:从宏观层面上讲,改革的定力不够、方向不对就会走上老路、邪路;从执行层面上讲,改革的方法不当、秩序不稳会造成改革事倍功半,弱化改革的效果;从民生层面上讲,群众最关注、最迫切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改革就得不到群众的认同,就会失去本身的价值。正是因为改革存在着这诸多风险,所以必须格外注重风险的防控,而防控的关键在于制度。“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3-7]完善的制度体系下不仅能够针对实践中的问题提出正确的理论和有效的措施,还能够确保理论与政策的延续性。因此,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升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只有从国家治理的层面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将对风险的防控融入改革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中,才能顺利地推进改革。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在总目标设定上的长远考虑。

  (六)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落实改革的措施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根本保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从对改革的整体规划到改革措施的具体落实,都必须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要充分发挥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领导作用,就必须依托全面从严治党,夯实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不断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五年来,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理念不断体现在党的自身建设中,从最初的八项规定,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到十八届六中全会出台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方针紧密结合,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建设,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提高了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既要靠中央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进行规划部署,也要靠地方从具体情况入手落实措施,而这其中,一分是部署,九分是落实。改革的顺利推进关键就在于各项改革措施能否落地。这需要充分发挥党在改革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及各级党组织在落实改革措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必须不断拿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努力推动改革措施与具体情况相结合,打通改革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党在改革中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这既关系到改革的实际效果,也关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总之,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能否一张蓝图干到底,决定了改革的成败,决定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就必须抓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化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认识,坚定改革的定力,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改革智慧把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原文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北京:人民日报,2017-10-28,(1).

  [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54.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91[-1],1[-2],139[-3],38[-4],8[-5],81[-6],24[-7].

  [4]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

  [5]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8.

  [6]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3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1[-1],229[-2].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6-07-02,(2).

  (本文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年第7期)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