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12-01 20:59:36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6058285
张维迎:中国经济不能再任由凯恩斯主义忽悠了
时间:2010-12-01 09:15 作者:张维迎 来源:经济观察报
在科学研究里,有一个词叫科学史的辉格主义。什么意思呢?科学总是进步的,今天的比昨天的好,晚来的比早来的好。但我们看一下历史,这不成立,即使在自然科学界也不成立。比如说,一般人通常认为,哥白尼最早提出日心说,其实不是。早在公元前二三百年,古希腊的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就提出日心说,认为地球围绕太阳作圆周运动,但大家认为他错了,托勒密的地心说统治人类思想1800多年,直到哥白尼1543年发表《天体运行论》,日心说才得到确立。经济学有类似的情况,就像亚当·斯密和凯恩斯的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转轨,特别是最近非常强调的增长模式的转变,有很多人关心和讨论。这里比较一下,从亚当·斯密和凯恩斯理论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有什么不一样。
按照亚当·斯密的观点,经济学家应该关注财富增长和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从何而来?生产率的提高。生产率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依赖于劳动分工。因为分工,才有专业化,才有熟练程度的提高和专心致志的研发,最终才有发明创造。分工深度由市场交易的规模决定。市场规模的扩大,导致分工提升,导致技术进步,导致经济发展,又进一步通过收入水平的提高扩大市场规模,如此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从这个模型理解中国这30年的变化,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利用市场,扩大市场的规模。当我们由封闭走向开放,利用全球市场,发挥中国在国际分工的优势,就取得了发展和进步。未来中国发展的潜力,仍然是利用市场,扩大市场的规模。我们过去利用国际市场比较成功,但是国内市场开发做得不够,做内贸比做外贸还难。其实,中国国内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0%,GDP已成为世界第二,许多省的经济总量已超过许多中等国家,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加起来本身就是一个全球。未来怎样开发国内市场,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
遗憾的是,由于凯恩斯理论的影响,我们形成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公式是:GDP=消费+投资+净出口 (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写上政府部分)。依据这个公式,GDP怎么增长呢?用现在流行的说法,经济增长有 “三驾马车”,这驾跑不动了让那驾跑。出口不行了,靠投资,像去年,政府大规模增加投资。现在投资太多不行了,靠什么?消费。这就是很多人理解的经济增长模式。
亚当·斯密的思想是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凯恩斯理论是宏观经济学概念,从两者理解未来经济转型,政策含义是不一样的。
从亚当·斯密的理论来看,中国经济增长需要的是开发国内市场,由企业家创造新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这是企业家的职能。从凯恩斯理论来看,经济增长要靠增加内需,特别是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变成了政府的职能。打个比方,如果需求不足了,凯恩斯理论的建议是由政府补贴或增加货币量,刺激大家多买电脑,原来一个人1台电脑,现在让你买2台 (或者让原来的电脑提前退休);但从亚当·斯密的角度看,增加需求就是通过生产质量更高、价格更低的新产品,开拓新的市场。像苹果公司生产的IPAD受到大家的欢迎,才是真正的增加需求。
也就是说,从亚当·斯密的角度看,增加需求意味着开发市场,必须靠企业家创新。企业家创新靠什么?激励机制。特别是有可靠的产权保护、较低的交易成本和创新才能有合理的回报。而从凯恩斯的角度讲,增加需求靠的不是创新,而是依靠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但是,当企业家发现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很容易卖掉产品、而产权保护并不可靠的时候,没有人有积极性认真搞创新,因为创新是长期持续和承担风险的行动。
再看投资。从亚当·斯密的角度看,投资是为了提高未来生产率,今天放弃100块钱,是看未来能不能带来110、120块钱的回报。投资本身是为了提升效率,如果不能提升效率,投资就没有意义。如果投资是有效率的,储蓄率高不仅不是件坏事,而且是经济发展必须的。但从凯恩斯主义的角度看,投资就是为了增加需求,无论有没有效率,只要增加投资,就能扩大需求,就可以创造GDP。这样一来,凯恩斯主义政策推动的经济增长,不仅效率不高,反而经常是浪费。GDP增加了,但真正的财富并没有增加!
再看贸易政策。根据亚当·斯密的观点,市场规模越大,分工越细,创新越多,经济发展越快。所以,好的贸易政策就是降低贸易壁垒,扩大市场自由,反对贸易保护。但是从凯恩斯主义的角度看,只有净出口可以增加需求从而增加GDP。比方说,一个国家一年出口100亿美元,进口90亿美元,净出口10亿美元,这驾 “马车”对GDP增长的贡献是正的;另一个国家,出口1000亿美元,进口1001亿美元,算出来发现净出口是负的,国际贸易不仅没有增加GDP,反而减少了GDP。太荒唐了。所以,信奉凯恩斯理论,一定会导致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因为只有少进口、多出口才能增加GDP。从亚当·斯密的角度看,这完全是错的。
再看所有制结构。经济发展靠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用凯恩斯的理论去看,不管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只要能增加需求就好。在产权改革与法治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增加总需求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加国有企业投资。在去年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中,大量贷款都给了国有企业,确实,由于投资增加,速度上去了。但从亚当·斯密的角度看,这样做,对经济持续增长没有积极意义,反而会造成巨大的损害。
一方面,国有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另一方面,从增加消费的角度看,如果说国有企业占经济的比重那么大——现在仍然在35%以上,国内市场是没有办法开发的。过去十几年,特别是过去几年,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不断萎缩,增加的GDP不能真正变成老百姓的购买力。这种情况下,谈什么经济转型呢?
经济学家都知道,凯恩斯主义关心短期问题,不关心长期问题。政府怎么能不关心短期问题呢?这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自我安慰。我们要追问,如果一项政策给这个国家的长期发展带来伤害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坚持这样的政策?唯一的理由是政治上的考虑。政治家一般只考虑短期的事情,不考虑长期的事情,凯恩斯主义也就适合只考虑短期利益的政治家使用。
不幸的是, “短期”有时候太短,来不及逃的时候问题就发生了。仅仅一年前,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们都在关心怎么样提高总需求,手忙脚乱地用各种各样的刺激政策,增发货币,增加贷款,降低利率,扩大投资,发放政府补贴等等,遏制通货收缩。但最近,国务院刚开完会,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通货膨胀。甚至提出,必要的时候要用行政手段稳定物价,实际上说白了,就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价格管制。
现在看来,为了把经济增长提高到8%,我们要付出的不仅仅是通货膨胀的代价,还有国有企业规模扩大的代价,还有体制改革可能倒退的代价。所以我再次呼吁,回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回到亚当·斯密的市场理念,放弃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政策。中国经济不能再任由凯恩斯主义忽悠了。
(作者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本文根据作者2010年11月20日在 “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整理,已经作者审订)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