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9-04 07:54:29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阅读:7112
中国新闻周刊: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均衡化的方式和路径是什么?
杨东平:首先是就近入学,这肯定是均衡学生资源最关键的措施。近些年,小升初的秩序已大幅改善,但择校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我觉得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应更加公开透明,保证公平公正。只要存在点招,实际上就是对义务教育的亵渎。
除了生源,还有经费问题。从公共教育拨款来看,每所学校都享有生均拨款,这是平等的。但实际上,各个学校还可以另外获得一部分拨款叫专项建设经费,经费来源可以是教育部,也可以是各市区。专项经费的数额往往是很大的,甚至远远超过生均拨款。在教育经费配置上,我们仍存在着很大的不公。在美国和韩国,如果想要申请经费创办一所创新学校,一个原则是,经费将优先用于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依照教育公平理念,资源应向那些最薄弱学校倾斜。在国内,很多时候是资源向重点学校倾斜,锦上添花,重点学校就会越做越大。
由于经费倾斜,重点学校能获得更多教育资源,可以聘请更多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教师待遇也远远高于普通学校老师。这又带来下一个问题,就是教师流动的障碍。
民办教育应回归教育本身
中国新闻周刊:民办教育也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评价过去40年来,民办教育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杨东平:民办教育发展之初,国内将其定位为拾遗补缺,即利用社会资源来扩大教育资源,弥补公办教育资源的不足。时至今日,这一任务在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完成,而在这些地区,民办教育的作用发生异变,一些民办学校和公办校竞争生源,造成基础教育系统分裂。有的公办校成为民办学校的备胎,这肯定是不合理的。
民办学校中,有一类叫“公参民”学校,是指公办学校举办的民办学校。这样的学校本身就是不合法的。其运转模式是公办学校通过民办学校营利、跨区招生,在全国各地举办分校等,这就是典型的衡水中学和衡水一中的关系,衡水中学所创立的超级中学模式。这也是国家目前整顿的一个方向。
8月26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小学,教师整理分发好的新学期教材。图/新华
中国新闻周刊:最近,多地教育部门发文,要将当地民办义务教育占比控制在5%以内。最新颁布的《民促法实施条例》中还规定,民办高中应主要在学校所属范围内招生,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的可跨区域招生。对此你怎么看?
杨东平:首先说占比5%的规定,这相当于对民办教育“瘦身”。我们可以对比看一下,在欧洲国家,民办义务教育的比重通常在3%~7%,日本是2%。而且,国外民办学校规模都很小,不会像国内民办校一样依靠资本加持,以上市为目的,追求大体量,跟公办校形成竞争性关系。它所提供的是一种多样化和差异化的选择。
但多地制定5%的依据从何而来尚不可知。如果各地制定相同比例,这肯定是简单粗暴的。因为各地差异非常大,有些地方是外来人口流入地,比如东莞,民办教育体量非常大,而在一些地方的农村就没有民办校,所以各地具体比例的确定应把握一个总体的原则,但同时有弹性,各地可依照实际情况,有自主权来调整,而不是一刀切,直接将民办校都关停。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