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徐勇 邓大才:“再识农户”与社会化小农的建构

时间:2005-07-08 00:41:20 作者:徐勇 邓大才来源:爱思想阅读:12925


  第三形态:以商品为载体的小农社会化。部落与部落之间需要相互交换产品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家庭也不能生产所有的产品,需要与其他家庭交换劳动和产品。因此部落之间、家庭之间、地区之间形成了商品交易关系,商品交易关系将不同的部落、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区联系起来,或者说建立了社会联系。这种社会联系就构成了第三种形态的社会化:以商品为载体的小农社会化。

  第四种形态:以系统为载体的小农社会化。随着社会组织和国家的产生,家庭及其成员要依附于某个组织,接受该组织的保护,或者归属于某个国家、政府,接受国家和政府的征税和公共产品服务,组织和政府构成了一个社会化的系统。家庭及其社会成员就与社会组织和国家、政府在系统内部产生了互动。这种互动就是第四种形态的社会化:以家庭及成员与组织互动为载体的小农社会化,或者称为以系统为载体的小农社会化。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社会化的形态主要有四种,四种形态依次出现,直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说的小农社会化也无法超越这四种类型,而且现在四大形态都以不同形式存在。四种社会化的形态构成了小农社会化的本身,社会化小农的行为和活动就围绕着四种形态展开。

  2、横向层面的小农社会化具体形态

  社会化小农的"社会化具体形态"是从横向层面剖析小农与社会化小结合的情形及运行来考察的。社会化小农的"社会化具体形态"可以分为生产社会化和生活社会化。

  生产社会化,是指小农家庭在农业产、供、销过程中的社会化,即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生产社会化是小农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区别传统自然小农和商品小农的重要标准。

  产前的社会化主要指种子购买、生产资料的准备过程中的社会化(以水稻生产为例)。现在农村早稻种子一般自备,晚稻种子基本上是外购,外购就是一种社会化过程。有些农户早晚稻种子全都外购,则产前种子社会化程度达到了100%。产前生产资料社会化水平也非常高。生产资料主要是薄膜、肥料。现在农村基本不用农家肥,肥料几乎完全购买,薄膜农民无法家庭生产,也需外购。总体而言,小农家庭产前的社会化程度已经非常高。

  产中社会化主要是指插秧(播种以南方插秧为例)、犁田、除草、治虫(植保)、收割等环节的社会化。对于插秧来说,早稻基本采用撒谷和软盘抛秧,虽然撒和抛需要农民自己完成,但是撒的种子和抛秧的软盘却是通过市场交易而来的,可见早稻插秧过程也已经部分实现社会化。晚稻大部分农户还是用手插,但是已经有部分农户实行了撒谷播种,目前撒播耕作技术正在推广,其社会化程度也将很快提高。

  对于犁田而言,大部分的农户已经不喂养耕牛,请人机耕比较普遍,既使有些农户不请人犁田,但是自己也购买了铁牛,对于请人机耕的农户,犁田基本实现了社会化,购买铁牛自己犁田的农户,也因铁牛的购入而具有社会化的性质。

  现在农民不需要下田除草了,都是购买除草剂一次性的除草,除草通过购买除草剂基本实现了社会化,而且这个生产环节已经在农业生产中消失掉了。治虫基本上是农户自己完成,因为治虫的劳动强度不是特别大,而且此时农民正处于农闲季度,因此治虫的社会化程度比较低。收割过去是劳动强度最大的环节,最不易社会化的环节。现在大部分的农户都租用收割机或者脱粒机,农民只需要在家中收受粮食就可以了。

  收割环节基本实现了社会化。综合起来看,水稻生产的产中环节的社会化程度也非常高了。如果简单划分,五个程序各占20%的社会化水平,产中社会化水平大体已经达到了70-80%。产后社会化主要是产后的销售、加工和运输程序的社会化。农户已经没有家庭手工业,加工基本上不存在。农产品的销售主要商户上门收购,虽然有些按照品种收购的农产品必须交售粮食部门,但是数量极少。既然大部分的农产品是商户收购,对于生产单位农户来说,则不存在运输问题。可见在农民的生产环节中,加工和运输环节已经因为社会化而专业化独立了。因此,对于产后农产品的销售、加工和运输而言,其社会化的程度也非常高。

  生活社会化,是指农户家庭日常生活交往和开支方面的社会化。生活社会化是经典理论忽视掉的内容,它不仅是社会化小农的重要内容,也是区别其他经典理论的重要标准。农户家庭生活社会化主要包括教育社会化、医疗保健社会化、日常生活用品支出社会化、人情交往的社会化、赡养老人的社会化,等等。

  教育社会化主要是指农户家庭通过支付货币向社会购买教育的过程,对于农民来说,除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外,还要支付大量购买教育的费用,既使是义务教育农民也要承担相当大一部分费用。教育的社会化程度非常高。农村医疗保健也是如此,通过支付货币向社会购买医疗服务。

日常生活用品的支出社会化程度也今非夕比,(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农民不再自己缝衣而是外购,不自备柴火而是使用煤、液化汽、电,农民不自己理发而进城理发,农民再也不愿意走路而是租摩托,等等。农民日常生活已经与社会大系统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社会化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情交往本身就是小农社会化的重要内容,现在人情交往则具有人情消费、人情投资等新的社会化内容,而且范围不断扩大,人情则通过非市场性质的交易构成了一个社会化网络图、互动图。

  3、生产要素层面的小农社会化

  生产要素的社会化主要是土地社会化、资金社会化、劳动力社会化和信息社会。因为家庭承包责任制,土地基本比较稳定,流动性不是特别大,既使流动也主要是农民与村集体之间的纵向流动,农户之间的横向流动非常少。因此,土地的社会化水平比较低。但是必须看到一个新现象,2004和2005年随着农业税的取消,粮食补贴制度的实施,农业土地价格由负转正,承包土地有偿横向流转开始增加。

  对于资金而言,社会化程度不是特别高,一方面是农户是简单再生产,不需要特别大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对农户金融需求的排斥,只有极少一部分农户享受到正式金融机构的服务。农村比较普遍是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构成了农村资金社会化的主体。农户对资金的需要,其实并不是生产资金,而是重大事件,如子女读书、建房、老人丧葬、医疗,占了正式金融机构和民间融资的绝大部分。对于生产资金来说,社会化程度非常低,但是对家庭重大事件的资金来说,社会化程度比较高。

  劳动力的社会化程度非常高,除了家庭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以外,其余过剩劳动力都可以进行社会化配置,农民外出打工就是家庭劳动力社会配置的重要表现。同时,家庭劳动力除了务工与务工的配置外,在农业生产环节引进劳动力,即通过外部专业化服务,如犁田、收割、销售等引进劳动力,与过去不同的是劳动力流入与流出都相当频繁。这也构成了社会化小农劳动力社会化的特点。

  信息已经融入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亲戚与张德邻之间的互相传递;电视、通讯等网络的传输。农户家庭已经变成了现代信息传输网络的一个终端。农民通过信息的社会化刺激生活方面的需求,加大了货币支出压力。农民通过信息社会化调整生产结构,改进耕作方式。信息的社会化又促进、刺激其他方面的社会化。

  (三)社会化小农的条件、适用范围与标准

  1、人地矛盾比较尖锐的国家和地区:社会化小农的特征比较明显

  社会化小农是小农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也是不可跨越的一个阶段,但是并非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会表现得非常明显,特别是像北欧的一些小国家,或者说像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土地资源禀赋比较多的国家,并不是特别明显。只有像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人多地少、剩余劳动力比较多,而工业不是特别发达的国家,社会化小农时期将会比较长,其特征也将比较明显。

  2、社会化小农阶段是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而且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对于中国小农经济或者说小规模经营是否长期存在的研究。温铁军先生研究得比较多。温铁军先生从耕地与人口互动的角度推理:小规模的分散经营将长期存在。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推理。我们想在温铁军先生的基础上将此推理上升到农业生产形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将小农经济变迁放在生产形态变迁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我们将从理论层面完善马克思的"二阶段转换论",而且归纳出在马克思的两阶段中还存在一个时间非常长的中间阶段:社会化小农阶段。对于中国、印度这些人多地少的国家尤其如此。社会化小农阶段的研究,特别是社会化小农阶段长期存在结论,是批驳无原则的、想当然的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观点的一种有力武器。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