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介绍,浙江省金华市通过简化垃圾分类标准、完善终端处理等机制,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农村垃圾治理之路。
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垃圾分类都是一道难题。尽管很多地方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但是效果仍然不明显。金华市垃圾分类采用的是“两次四分法”,垃圾处理采用的是阳光堆肥房就地资源化的利用方法,最终形成了财政可承受、农民可接受、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的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模式。
笔者认为,“两次四分”分类方法之所以得到有效推广,在于其简单易行,一看就懂。一是农户初分。即农户按能否腐烂为标准对垃圾进行一次分类,分成“会腐烂”和“不会腐烂”两类,投入由政府给农户发放的两个垃圾桶。二是保洁员再分。村保洁员在分类收集各户垃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分类。既要纠正农户分类中的错误,又要对“不会腐烂”垃圾再分为“好卖”“不好卖”两类。“会腐烂”垃圾将被投入堆肥间进行堆肥,“不会腐烂”垃圾中“好卖”的将被临时投入存放间进行贮存。既“不会腐烂”也“不好卖”的垃圾将按“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模式由县里统一处理。
阳光堆肥房的使用,则说明了科学技术在垃圾处理方面的重要性。对于分拣出的“会腐烂”垃圾,金华市在农村建设太阳能阳光堆肥房进行堆肥。堆肥屋顶安装透明玻璃,利用自然光提高堆肥温度,并使用专利技术对传统发酵处理工艺进行科学改进,引入微生物菌剂,堆肥时间从原先的半年缩短至2个月。同时,配套建设通风和保湿回淋系统,有效去除了苍蝇、臭味等。垃圾堆肥后,用于制作有机肥或直接还田增肥。一般1吨垃圾经过堆肥房处理后,只剩下0.2吨~0.3吨有机肥。这种有机肥氮磷钾含量都很高,适合做蔬菜瓜果的肥料。
同时,就地消化垃圾,还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金华农村1吨垃圾的平均清运成本约为200元,焚烧、填埋处理成本分别为每吨110元、90元。全面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后,每年可减量垃圾66万吨以上(全市农村人口327万,每人日均产垃圾0.66公斤,减量按85%计),每年可减少清运和处理费用大约两亿元。
金华市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做法,效益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带动休闲农业等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又可以倒逼农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环境素养。建议相关地方积极学习借鉴,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垃圾治理道路。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