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7-10 15:47:28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6226
2018年7月6日至8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在中国贵州省贵阳市举行。本届论坛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题,汇聚中外官、产、学、媒、民,各利益相关方,致力于探讨生态文明领域前瞻性、趋势性、务实性话题,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十分关心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专门发来贺信,发出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号召。2015年指示要继续办好这个论坛,深化同国际社会在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2018年7月7日,习近平主席再次为本届年会致贺信,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的重要主张;积极倡导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明确表达了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全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的意愿,为我们凝聚共识、深化合作、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增添了信心和动力,与会者深受感动、备受鼓舞。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年会,并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孙春兰副总理指出: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中国将进一步加强与各国在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努力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视频贺信中鼓励各位借助这场重要的论坛,共同探讨如何加大力度应对气候变化,减少城市空气污染,以及充分把握气候行动方案。并表示联合国将继续与中国以及其他伙伴齐心协力,为所有人构建低污染、可持续和气候友好型的美好未来。冰岛前总统奥拉维尔·格里姆松、比利时前首相伊夫·莱特姆、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国际能源署署长法蒂·比罗尔等分别发表演讲,高度评价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认为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清洁能源方面的领先大国地位已正在成为现实,表达了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各行各业绿色革命和可持续发展的主张。
论坛年会围绕今年的主题,设有开闭幕式、35场论坛以及国际咨询会委员会议和十周年纪念活动等特色活动。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2400余名代表参加论坛年会活动,就应对气候变化、湿地修复与全球生态安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协同增效、资源利用效率与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海洋微塑料污染防治、生态文明与反贫困、国家公园管理等等全球性、区域性话题,开展务实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论坛活动积极响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提供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又指引了未来发展方向,对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论坛期间,江西省作为年会主宾省,通过举办系列活动,全面介绍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举措和成效,充分展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念和坚决行动。
与会者高度评价贵州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并切实致力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在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生态优势日趋明显。
与会者认为,绿色是一种重要理念、绿色是一笔宝贵财富、绿色是一场深刻变革、绿色是一份民生福祉、绿色是一项共同责任,建设地球美好家园,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努力,全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与会者强调,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关注绿色经济建设、绿色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必须顺应技术发展新趋势,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推动消费方式和生产模式发生深刻变革。
与会者强烈呼吁,应对气候变化、实施《巴黎气候协议》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人类必须主动遵守气候战略和协议,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努力提高大气环境质量、维护气候安全,建立一个理性、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与会者指出,《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在许多领域初见成效,但一些挑战和困难也开始显现,迫切需要建立环境治理体系,开发可衡量的环境统计和核算框架,推进生态文明绩效评估和问责。
经过充分讨论和深入交流,初步形成以下共识:
(一)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平等、互助、合作共赢原则,加强绿色发展国际合作,深化绿色技术国际交流。
(二)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致力于绿色生活方式,进一步巩固社会“生态共识”和“生态价值观”。
(三)建筹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智库,加强对全球最紧迫的经济、生态问题及绿色增长战略的研究和探讨,为政府、城市、企业等利益相关者提供研究型和知识型管理服务,加强全球生态文明传播和推广。
(四)坚持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促进能源节约,减少排放及空气和水污染,并支持植树造林。
(五)加大对生态绿色产业的投入,通过绿色科技创新与高科技产业相融合的方式改变生产方式,发展节能环保低碳产业,利用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推动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全球化,落实全面加快绿色发展政策,坚持生态伦理,推进各级生态教育。
(七)建立法治保护法律体系和绿色核算制度,制定自然资源资产相关产权和空间保护规划。
(八)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加强沟通协调,注重公平和各国的能力差异,共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
(九)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城市是关键,科学技术是基础,企业是主战场,教育是基础,媒体是软实力的支撑。
(十)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关键在于行动,“生态行动”应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使山川、海洋、河流、城市、乡村更加美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章少民: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下一篇:史春:农村垃圾治理应贴近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