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26 14:54:48 作者:唐任伍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阅读:6498
根据英国、美国和韩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其中积累的共同经验和给我国提供的启示主要有:
一是立足本国国情。在进行乡村规划和建设时,三国都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制度环境、人文历史和发展机遇等方面加以考虑。美国和英国以立法为主,采取温和、渐进的方式,对乡村进行规划和建设;韩国力求政府主导的形式,采取激进发展方式,促进乡村整体发展。尽管各国发展道路略有不同,但在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挥政府扶持功能,改善农民生产条件上是一致的。
二是准确定位主体。三国明确了政府与乡村内部职能界限,双方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密切协作,共同促进农村繁荣,同时明确农民为乡村建设主体,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各种措施,发挥农民积极性。政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
三是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国家都十分重视完善基础设施,乡村社区普遍建有学校、医院、图书馆、博物馆、公园、教堂、广场、运动场以及菜场、购物中心等商业区,还建有运动场,供居民休闲锻炼,社区的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保证老人有去处,小孩有地方玩,闲人有书看。
四是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尤其重视发展乡村旅游业。没有产业发展就没有就业,这样的乡村也就无法振兴。英国、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普遍重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尤其注重发展乡村旅游业,在乡村规划与建设中,充分注重对自然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利用生态文化优势,培育生态经济理念,保持自然的原真性,变生态资源为生态效益,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把乡村打造成都市“后花园”,将农业打造成旅游农业,农田改造为景观农业,农产品升级为旅游纪念品,以生态项目提升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其收入。
五是注重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建设。三国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注重规划和各项制度配套建设,在政策、资金、制度等各方面为其提供大力支持。
六是鼓励公众参与。在英国、美国和韩国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公众不仅可以在规划阶段参与,还可以通过座谈会、规划展示论证等多种方式参与规划的前期研究。为了鼓励公众参与,各国均十分注重公众参与的法律权威,为公众参与提供了法律保障,没有经过公众论证的规划得不到主管部门审批。公众在规划执行和建设阶段,积极履行监督责任,必要时可以对不合乎规划要求的行为进行申诉。
总之,国外在乡村振兴中很多的奇招妙计,如韩国的休闲农业的周末型农场、“观光农园”;日本的生态交流型旅游;欧洲的乡野农庄型的“民宿农庄”“度假农庄”、露营农场,适应欧洲居民习俗的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和狩猎农场等;法国普罗斯旺鲜花主题型乡村度假胜地;澳洲葡萄酒庄型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等,[6]既可以作为衍生品的开发地,又具有丰富的观光旅游价值,值得中国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特色小镇建设中吸收和借鉴。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国家大战略,意义重大,需要规划先行,精心谋划,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因地制宜,稳扎稳打,不能刮风搞运动,更不能急于求成,大干快上。
第一,要创新实施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是要让农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与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相一致,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实施中必须以全新的理念,不能用传统的方式,单纯地给点钱物、安排几个项目、派几个干部就能解决问题,而是必须从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的角度来统筹考虑,强调生态保护、产业升级、文化传承、社会进步,只有这样乡村才能真正振兴。
第二,精心谋划精准试策。乡村振兴战略重在具体谋划和精准试策,换句话说重在“实干”。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传承”的“五大行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振兴”首先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先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然后再来谈“振兴”,否则“振兴”只能是一句空话。脱贫脱困以后的乡村人口要能够保证不返贫,就必须有就业,因此就要产业提升,要将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来,在发展优质农业、特色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网购、电商、旅游等第三产业,为农民解决就业实现增收。旧村改造可以采用“小规模聚居、组团式布局、微田园指向、生态化建设”的“小组微生”模式。这种既适宜于平原,也适宜于丘陵和山区、既适宜于新建聚居点,也适宜于改造旧村落模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干净整洁,有文化品味和内涵,因此,在富裕起来的基础上,要进行环境整治,加强文化传承。
第三,建设田园综合体。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了建设田园综合体,就是以农民为主体,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田园社区有机结合,四位一体,宜居宜业宜游,是美丽乡村新形态,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是乡村振兴的标志,是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的一种尝试和创新。田园综合体建设要遵循乡村演进发展规律,从乡村与城市、新村与产业、村庄与自然、村庄与村庄、村庄与历史文化等多种关系中,去找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它们之间互动、融合、和谐、差异、传承和自治等带规律性的东西,既保障城市资源能够向乡村配置,又能够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内生动力,有效解决好人、地、钱等问题,使乡村振兴落到实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加强乡村振兴的制度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从法律、制度建设上加以规范,做好“人”“地”“钱”“组织”“文化”五个方面的文章,才能保证这一战略实施的可持续性。一方面需要尽快出台《乡村振兴法》,从法律层面上规范这一战略实施;另一方面要“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弥补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制度供给不足或空缺,保障战略实施的规矩立在前头。在组织上要使“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真正落在实处,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人人真刀真枪地干,要素真金白银地投入,乡村振兴战略时间表才能如期实现。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温铁军:国外乡村发展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