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唐代兴:生境主义:生态文明的本质规定及社会蓝图

时间:2014-09-24 12:58:59 作者:唐代兴来源:爱思想阅读:9099


  重建生境·根治灾疫   客观论之,灾疫即是环境灾害和流行性疾病的简称。在过去,灾疫是由自然力发动的自然现象,但自近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从广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过度地介入自然界所造成:当代灾疫"不仅从根本上改变着整个自然界,也改变着整个人类的存在及生存,使人类存在丧失了根基,人类生存丧失了安全性,人类生活失去了最终的家园感;而且还呈现出势不可挡的三个趋向,一是灾疫日益全球化;二是灾疫日益日常生活化,三是抗救灾疫日益成为国际政治的中心议题和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在这种态势下,灾疫已成为了一个世界性难题。"[10](P3)生成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主要力量却是人为:"生态危机是文明社会对自己的伤害,它不是上帝、众神或大自然的责任,而是人类决策和工业胜利造成的结果,是出于发展和控制文明社会的需求。"[17](P43)所以"在现代,灭绝人类生存的不是天灾,而是人灾,这已经是昭然的事实。不,毋宁说科学能够发挥的力量变得如此巨大,以至不可能有不包含人灾因素的天灾。"[18](PP37-38)要从根本上消解生态危机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必须全面根治当代灾疫。

  根治当代灾疫,必须以历史反思为参照,以现实检讨为出发点,构建当代灾疫防治的行动方案及其实施战略:首先,应构建根治灾疫的目标体系,这一目标体系就是全面创新制度,实现三个重建:即重建自然生境、重建存在家园、重建生境文明。其次,应在"三重建"目标的规范与激励下,重建"一个能够引导和规训人类行为的认知体系和价值导向系统。这一认知体系和价值导向系统生成的首要内容,是确立一种具有全面人性精神和普遍生命关怀的生境主义实践理性姿态与价值诉求";二是重建"生境主义存在论视野、生存论情感、哲学精神、伦理理想、社会目标、生存方式、社会行动纲领、行动原则、道德规范";三是重建其"生境主义政治追求、经济模式、技术方向、科学定位、教育责任"。第三,应在整体上构建起"预防治理为本、救助治理为辅助"的灾疫国策,并在预防环节确立起"治理为本,防范为辅"的战略。第四,应引导全民为消解灾疫而向灾疫学习,在向灾疫学习的过程中正确地认知灾疫和防治灾疫,获得确实的灾疫责任担当能力,并为恢复生境而节制,为实现生态安全而不懈地行动与作为。[13](P137)

  可持续生存·限度发展    从整体上讲,在世界风险、全球生存危机和社会转型发展所整合生成的当代境遇下,发展国家软实力、建设低碳社会、根治当代灾疫,其根本社会途径只能是探索可持续生存式发展。

  探索可持续生存式发展道路,必须以中止可持续发展观为前提。因为"在今天广为接受的历史观念中,无止境的经济增长成发展的要义,'发展'本身成了目标。在这种意义上,发展的主要意味并不是艺术和科学上的改进,更健康、更丰富的环境,或者更可靠、更令人满意的社会关系。"[19](P10)所以"'可持续发展'只是一个将剥削自然合理化的空洞的名词,但历史却能给这个词以色彩和内容。"[20](P3)概括地讲,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必须要以终止可持续发展观和发展模式为根本前提,首先在于它仍然以保持人类中心地位为价值前提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其次是它仍然"以经济发展为核心";其三是它仍然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为目标追求:"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战略,它为了实现财富和福利的长期持续增加,而对一切资产、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也包括金融和实物资产等实施管理。" [21](P176)并且,"可持续发展也包含着一种让人安心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全部拥有它们: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正义,不只是在当前,而且是永久性的。"[21](P178)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一种贪婪的求全主义,它既要为完全满足人们更高水平的物质需要而全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又要保护环境以满足子孙后代的生存需要。这种贪婪的求全主义,使"在一个由市场自由主义支配的世界上,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是暗淡的,除非它能够表明环境保护对所有地方的收益率和经济增长都是有利的,而不仅仅是这些竞争性的价值能够相互调和。" [22](P182)

  简要地讲,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的是发展,追求发展的不停顿性、非间断性和连续性,它所体现出来的基本诉求与生态文明所努力的方向根本背离。因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问题和基本问题,都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是生存的可持续问题。所以,生态文明道路,只能是可持续生存式发展道路。可持续生存式发展道路与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根本不同的;比如以汽车产业为例,如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如2009年以来出台各种鼓动政策,鼓励汽车生产,鼓励汽车消费,无疑都是都是对的,这样一来,高污染、高排放,是其汽车产业鼓励政策和汽车消费鼓励政策的必然"礼物",城市雾霾化也不过再次证明"先发展,后治理"的巨大边际成本是怎样以层累方式释放;在这种生存处境下,如果为了根治雾霾而不得不走可持续生存式发展路子,则必须全面启动税收等法律手段和政策杠杆,规范、压缩汽车生产产业,抑制汽车消费。同样,已经打上"中国制造"的雾霾,已在夺走我们的最后生存条件,要真正治理雾霾,只能放弃经济增长指标战略,慢发展速度,这就要求必须中止大中城市规模建设,必须放慢农村的城市化速度,必须全面抑制汽车消费,必须让大江大河重新恢复流畅,重新恢复自净化能力,从而使其恢复生境化的自承载能力。

  从根本上讲,为创建生境化的生态文明而探索可持续生存式发展道路,必须同时从三个方面努力。首先,必须坚定不移地强调生存的根本性:生存永远是发展的前提、基础,也是发展的动力和目标,没有生存的保障,根本不可能有发展;并且,一切形式和内容的发展,最终都为了更好地生存。其次,必须坚持不懈地追求生存的可持续性:没有可持续生存,根本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第三,必须全方位地探索和不断拓展与提升各种层次的可持续生存:"可持续生存"当然是是指社会的可持续生存、地球的生命的可持续生存(即生物多样化存在)、自然的可持续生存,但最终都要落实在人的可持续生存上来,落实到人人的可持续生存中去,使人人得以可持续生存。比如,一个高经济增长的社会必须是高排放、高污染的,在这样的高排放、高污染的社会里,穷人总是被迫生存在更恶劣的环境里,承受更多的温室气体和污染,吸纳更多的噪音和废气,吃更多的有毒食物,承受更多的环境灾害和流行性疾病。"正如地震这样的自然灾难,总是造成更多的穷人死亡和害,因此,人为造成的环境灾难也总是给全家人带来最大的打击。因此,尽管人人生而平等,但是并非所有人都遭受同样的环境退化的负担。"[22](P141)与之相反,越富裕家庭,他们就越能享受低碳排放的生活环境。面对这种生存的不平等,探索可持续生存式发展道路,必须努力解决人人可持续生存的环境、条件、起点、机会的平等问题;必须努力解决城市与农村、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生存的环境、条件、起点、机会的平等问题。为此而必须解决一个共享的前提条件,这就是地球的可持续生存,具体落实到江海河流、森林草原、湿地荒野的可持续生存,地球生物圈、物种生命的可持续生存。此三个方面的可持续生存状况,才是从整体上衡量生态文明的生境化程度的基本尺度。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