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的标准不是单一化的,它应包括经济发达、制度完善、有话语权、共同富裕、军事强大、人民幸福等诸多方面。
现代化是近几百年来人类历史的基本进程和根本特征,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和模式。中国是嵌入式外生型现代化国家,从1840年以来逐步从传统转向现代,从被迫走向自觉、从封闭走向开放。党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强国不同于大国,大国一般仅仅指国土面积大、人口多、GDP总量大,强国却有其他的标准。不同类型的国家有不同的强国标准,同一类型的国家在不同历史境况下的强国标准也有不同。世界上大致有四类国家:大国,强国;大国,弱国;小国,强国;小国,弱国。我国目前是大国,却还不是强国。强国的标准不是单一化的,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党建等诸多方面。
经济发达。经济是强国的核心。经济实力的体现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从数量的角度看,它不仅指经济总量位居全球前列,而且指人均GDP位居世界前列;从质量的角度看,单位GDP产出的能耗低,高科技产品领先全球。从我国来看,它尤其指的是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从重数量的发展转向重质量的发展,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跟跑、并跑转向领跑。具体的表现有:发展方式先进,经济结构平衡,增长动力强劲。比如,实体经济有活力,科技创新能力强,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航空航天、生物技术、绿色环保、跨界、定制等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的重大原创性成果多,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执行到位,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强,顶尖科技人才聚集,经济体制机制灵活高效等。
制度完善。制度是强国的基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适合中国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制度模式,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它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我国决不生搬硬套国外政治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依靠健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安排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保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强国意味着高效清廉的服务型政府运作良好,公平正义得以彰显,党的执政科学化水平大大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实现。
有话语权。话语权是强国的标志。从比较宽泛的意义上讲,话语权表现为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制定产品标准的权力,引领全球的价值观,国际事务上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从狭义上讲,话语权仅指在全球事务中控制舆论的权力。这里涉及的是狭义的话语权,它是一种软实力。从近代历史和世界范围来看,依次继起的各个强国普遍有话语权。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不谋求支配世界舆论的控制权,但坚决反对蹩脚的模仿和僵化的复古,它寻求的是能够传播中国声音的具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特色的话语体系和话语方式。话语权依靠话语的内在力量和话语主体的外在威信,它应有广泛的追随者。我国选择的和平发展道路和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同,这类话语权应在本世纪中叶强国到来之际得到更普遍的体现。我们追求的话语权不是霸权,而是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寻求彼此平视而不是俯视或仰视的条件和机制。它体现的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共同富裕。共富是强国的特色。在价值向度上,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根本点在于,它追求实质公平。邓小平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强国应是基尼系数小、共有共建共享已经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收入分配差距缩小、消灭了绝对贫困人口的状态。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不是大锅饭,而是守住底线,让每一个拥有合法公民权利的人拥有基本的生存权并能够有尊严地活着,同时让每一个努力奋斗的人得到应得的报酬,它是差别原则和公平原则的综合体现。
军事强大。强军是强国的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现代战争完全不同于传统战争,它在一定意义上是科技之争,所以科技已经成为军队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强国必须实现军事智能化发展,有一支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部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是为了侵略、威胁别的国家,而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确保海外华侨华人的安全,履行国际和平义务。中国反对强权,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些理念和主张的贯彻,离开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不可想象的。
人民幸福。幸福是强国的目标。强国有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客观标准是种种硬性指标,主观标准是人民的主观感受。主观标准的主观性并不是随意性,而是相比较而言的心理体验。换言之,人民应该有对强国的认同和满足感。它源自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协调发展,依赖于经济富足、社会公正、精神充实、社保无忧、生态美丽、安全保障的整体性状况。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之体现,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实现。
总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它不是一个远离我们生活的不相干主题,而是已经扑面而来,它的身姿和样貌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捕捉它的轮廓和特征,旨在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华丽篇章。
作者: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张有奎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