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发展要靠改革发力

时间:2010-10-22 15:45:01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6114284


辛鸣:发展要靠改革发力
作者:辛鸣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0月18日,备受各界瞩目的中共第十七届五中全会落下帷幕。在会议公报中,明确宣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如何解读五中全会的重要意义?如何看待五中全会上所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稿?五中全会公报中的论断和部署对中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在五中全会闭幕后的第一时间,专访了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博士。

  三个判断

  《21世纪》:五中全会对“十二五”的发展时期,中央有三个判断,“关键时期”、“攻坚时期”、“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如何理解这几个判断?

  辛鸣: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十二五”发展历史方位的判断。社会发展一定要审时度势,只有当我们知道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有什么样的目标,才能做出我们该干什么和该怎样去干的决策。

  所谓“关键时期”,是指“十二五”规划不仅要为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筹划,更要为2020年乃至2050年的发展布局奠基。到2020年,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的时候,中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到2050年,也就是建国一百年的时候,要实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这些目标好比盖一座宏伟的大厦,而“十二五”这五年正是这座大厦布局和奠基的关键时期,布局布得好与坏,奠基奠得扎实与否,直接关系着这座大厦能否顺利建成,和建成什么样子。

  《21世纪》:所谓“攻坚时期”,应该是指中国社会目前已进入到一个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期?这个时期有什么特点?

  辛鸣:没错。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到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行列,并开始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这一变化固然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但也给决策者提出了新问题,一个国家从中等收入经济体迈向高收入经济体的发展模式,不可能简单复制从低收入经济体迈向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既有发展模式,过去管用、能用、好用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方法以后恐怕不再能用了。但是要从熟悉了、习惯了、做顺手了的发展方式转变到新的发展方式上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既有技术的要求,更有利益调整的需要,而这些都是硬骨头,需要下大力气攻坚。

  《21世纪》:如果这个过程转变得顺利的话,未来五年中国的发展之路应该走起来更加顺畅?

  辛鸣:所以中央给出的另一个判断,现在是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未来“十二五”,中国的发展将在经济总量“世界第二”这样一个新起点上往前走。5.5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再加上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和第二大货物进口国的事实,中国的发展将开始深度影响世界的发展格局与发展态势。今天的中国已经可以面对面地站在世界舞台上影响乃至改变他们的产业模式、经济结构,甚至生活方式。这一点在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已经表现得很充分。

  中国可以在整个世界由于金融危机而步履蹒跚的境况下,扬长避短,充分运用结构调整蕴含的巨大潜力与广阔国内市场的巨大空间,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紧扣主线

  《21世纪》:在“十二五”规划制定过程中,决策层一再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这是不是也就意味着对过往发展模式的一种反思?

  辛鸣:的确,过去那种发展理念与模式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由于城乡发展不协调,农民老往城市里跑;区域发展不协调,经济要素老向东部沿海集中;一些地方的经济是发展了,但资源越来越紧张,环境越来越恶化,生态环境形势相当严峻。

  这种发展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过分强调经济量的增长,对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关注不够,对这些GDP能否转化成民众的福利关注不够;只关心表面的发展成果,片面考虑部分地区和部分群体率先发展与先富起来,忽略了同一个国度内区域差距过大、群体差距过大;仅仅满足于在低端产业为国际社会打工,损害了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和科技创新、跨越发展的能力等等。

  《21世纪》:我们注意到“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印象中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提法在“十一五”期间就有所涉及,为何“十二五”规划还紧紧抓住这一点不松手?

  辛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五中全会提出的贯穿“十二五”规划的主线。由于诸种原因,中国在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一直比较缓慢。正因为如此,本次五中全会不仅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前面特地加了“加快”二字,强调其紧迫性,也凸显决策层的大决心。

  《21世纪》:那么在你看来,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在“十二五”规划中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辛鸣:“十二五”的转变发展方式,就是强调把发展转变到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的轨道上来。我们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对于中国社会来说,更重要的是“十二五”能否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对于中国民众来说,最重要的是“十二五”能否让工资再涨一些,买得起房子了,看得起病了,毕业找得到工作,养老有保障。

  显而易见,由于我们为发展注入了这么多的内容与要求,按照新的发展方式,中国不可能再有过去那样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这样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正是目前中国社会所非常必要的。五中全会强调,不再对“十二五”规划中的经济增长指标作硬性规定,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新的发展意图。

  “发展要靠改革发力”

  《21世纪》:在你看来,一个什么样的“规划”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辛鸣:我们承认目前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计划性的影子。但我们要对这“影子”做出仔细的分析。如果是在顺应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的未雨绸缪,是在把握发展规律基础上的心中有数,这样的“计划”我们坚持,因为这正是政府弥补市场不足、消除市场缺陷的最重要体现,规划并不排斥计划性。

  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划,应该是在清醒判断发展方位,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真正反映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做出来的蓝图。这样的蓝图是管用的,也是必要的,我们希望在五中全会指导下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就是这样一份发展蓝图。

  《21世纪》:因“十二五”规划的缘故,本次五中全会似乎更多聚焦于发展的问题。但我们也注意到,五中全会对于改革的内容也讲了不少,该如何理解五中全会中“发展”与“改革”的关系?

  辛鸣:作为研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中央全会,发展是主题理所当然。五中全会上无论是关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还是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无论是扩大内需,还是划分经济主体功能区;无论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还是促进社会和谐公正,都始终着眼于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但我们注意到,要想实现这些发展,把这些发展从规划蓝图变为现实的实践,需要一系列的体制、制度的配合。

  所以,这个问题再引申,就关涉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来。因此,扩大内需的发展行为背后是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又会牵扯到社会经济运行体制乃至政治体制的变革。

  五中全会的主题是发展,但着力点却在改革上,发展要靠改革发力。我们要改革一系列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相适应的体制、制度。

----中国社会治理网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