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深圳盐田: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兼备的发展之路

时间:2019-05-13 14:47:52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6334



  4月17日早上9点,中英街两侧的商铺们正忙碌地接待着熙熙攘攘的购物旅游人群;盐田港在一声声船鸣中开启了又一个货运往来的日子;大百汇生命健康产业园里的工程师们正热烈讨论着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技术开发;大梅沙海滨公园的沙滩上则迎来一群群戏水玩耍的游客们……这是深圳市盐田区日常可见的情景。
 
  盐田,位于深圳市东部,东起大鹏湾揹仔角与大鹏新区相接,西至梧桐山与罗湖区相邻,南连香港新界,是深圳惟一与香港海陆相连的地区。从见证中国百年沧桑巨变的沙头角小镇出发、到单港集装箱年吞吐量世界第一的盐田港近百条航线联通全球,历经多年发展的盐田区已经从一个一穷二白的海边渔村发展成为如今人均GDP超过25万元的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城区,探索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兼备的发展道路。
 
  日出沙头,月悬海角
 
  “日出沙头,月悬海角。”相传沙头角因此美景而得名。在这个位于祖国南海之滨,连接着香港北区与深圳市盐田区的小镇里,有一条长约250米、宽不足7米的小街,中间由8块界碑为界,一边是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的香港,一边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深圳。这里正是闻名遐迩的“一街两制”的中英街。
 
  “中英街是一部浓缩的中华民族百年沧桑和屈辱的历史,它保留至今的中英界碑不仅是英国殖民主义瓜分和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见证。”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前馆长孙霄表示。
 
  走进中英街,街道两侧商铺林立,不论是日用百货、药材还是服装、珠宝,都能在这里采购到。一块块低矮的界碑仍然竖立在街道中央,诉说着中国百年来的历史变革。
 
  资料显示,1898年6月9日,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与李鸿章在北京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把沙头角至深圳湾一线以南、九龙界限街以北,约900多平方公里的陆地和200多个岛屿,以及大鹏湾和深圳湾两湾的大片水域租借给英国,租期99年。1899年3月11日,中英双方进行陆地划界谈判。同年3月16日,中英两国勘界代表来到沙头角勘界,并随后在香港签订了《香港英新租界合同》。这次勘界竖立了木质界桩,界桩上写有“大清国新安县界”。
 
  勘界后,界桩从一条干涸的河床上经过,把沙头角一分为二,形成了“华界沙头角”和“新界沙头角”。1905年,港英政府单方采取行动,将分布在边境沿线的地界木桩改为石质界碑。20个界碑从沙头角海边一直向梧桐山方向延伸,界石相对的两面分别以中英文字镌刻,内容是“光绪二十四年,中英地界、第X号”。
 
  20世纪30年代,当地乡民开始在干涸的小河床上摆地摊、做生意、在河床两边搭建房屋,形成了中英街的雏形。据当地老人讲述,居住在香港一侧的华人把这条紧挨香港的半边街称为“中英街”;而居住在深圳一侧的居民则把这条紧挨华界的半边街称为“中兴街”,有着盼望中国早日兴旺之意。由此,“一街两名”是中英街早期形成的布局。
 
  自1952年开始,小街两边由港英政府边防警察和广东省边防部队分别管理,形成了中英街“一街分治”的政治格局。它一直延续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设立,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中英街开闸解禁。1983年,深港签订了合作发展协议,中英街的商贸业开始逐步兴旺起来。跟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沙头角秉承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当起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983年起,沙头角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农村股份制企业——沙头角群利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保税工业区。
 
  “中英街的开闸解禁,在深圳的改革开放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孙霄告诉记者,当年国营、集体、个体、合资、外资和股份制多种经营模式在中英街共存,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曾任沙头角公社书记的张润添老人回忆说,“曾经的沙头角什么都没有,民房也是破破烂烂。虽然香港与我们共饮一口井,但是由于复杂的社会形势,我们仍要与他们划清界限。那时候我们没有收音机、电视机,但是街对面有。于是有些群众就偷偷摸摸走过去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40年过去,中英街的变化翻天覆地,沙头角的群众也都富起来了,两边的生活差距也都随之消失了。”
 
  据资料记载,上世纪80至90年代,中英街华界一方的商店有160多家,新界有50多家。中英街的发展空间已达饱和状态,沙头角进出口公司与日本八佰伴合办新佰伴商场发展速度很快。在这条小街中,汇聚了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五大金融网点。由于前来购物群众很多,中英街被称为“购物天堂”。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香港自由行的开通,中英街出现商贸业的衰退,作为商业街的功能逐渐淡化,面临转型发展的课题。据中英街管理局局长曾萌明介绍,近年来,在保留商贸定位的同时,中英街通过积极组织开展中英街文化节,深港美食、体育、文化交流活动,建立鱼灯舞民俗博物馆、鱼灯舞非遗广场,大力推广传承鱼灯舞、客家山歌等本土民俗文化,中英街正向谋求文化旅游方向转变。
 
  其中,沙头角鱼灯舞已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天其正是鱼灯舞的代表性传承人。据介绍,鱼灯舞是沙头角沙栏吓村吴氏家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艺术舞蹈,起源于清朝,历经民国、新中国,发展已有三百多年历史。鱼灯舞具有浓郁的岭南客家民俗文化特色,其舞蹈动作的“低马步”配合,“铲沙”“窜水”和“飞跃”等动作,以及鱼群围绕黄?角“献祭”的主题,在闽粤地区的鱼灯舞中独树一帜。
 
  1999年,吴天其当选沙栏吓村的村委会主任,随即发动村民对鱼灯舞进行挖掘和整理,并动员村中青年组成鱼灯队,最终完整重现传统的鱼灯艺术。如今,鱼灯舞已经成为融通深港两地居民情感的纽带。“我们经常受邀到香港表演,香港的社团组织也常来我们这边交流学习。”吴天其说。近年来,沙栏吓村鱼灯队屡获内地、香港表演活动奖项。2012年底更走出国门,远赴澳大利亚悉尼参加巡游表演活动,受到悉尼人民和海外华人华侨的追捧。
 
  曾萌明告诉记者,作为事实上的自由贸易区、“一街两制”特色景区和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英街具备发展商业、文化、旅游产业的独特优势。今年中英街招商引进了十几个品牌商家,大力推动中英街商业向中高端转型,实现良性发展。今后通过推动海关改善服务、延长通关时间、放宽购物限额等,将带动辖区百业兴旺,商业繁荣,重塑“购物天堂”美誉。与此同时,盐田区政府更是提出建设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的新定位,推动深港在商贸、旅游等领域更多的务实合作。
 
  敢闯敢试,创新发展
 
  从中英街出来,一路向东,沿着蔚蓝的海岸线,高耸的岸吊与成千上万个色彩缤纷的货柜组成的盐田港是盐田区挥之不去的印记。1985年,深圳东鹏实业有限公司成立(深圳市盐田港集团前身)。1993年,和记黄埔盐田港口投资有限公司与盐田港集团合资成立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1994年7月20日,盐田国际迎来了第一艘远洋货轮“马士基?阿尔基西拉斯”号。从此,开启了盐田走向国际的新篇章。在随后的发展中,盐田港以18年半的最短时间,实现累计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亿标箱,创造了世界港口业务增长史上的奇迹。
 
  统计显示,2013至2017年,盐田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累计达5925.1万标箱,年均增长3.6%。广东省超过三分之一的货物经盐田港进出,全球1.8万标箱以上级集装箱船舶100%挂靠盐田国际,近百条集装箱班轮航线覆盖了全球集装箱运输的目标地区。2017年盐田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70万标箱,同比增长8.6%,单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占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的50.4%,增速创7年来新高,总量创历史新高。2018年盐田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达1316万标箱,连续8年保持单港集装箱年吞吐量世界第一。
 
  得益于盐田港的迅速发展,盐田区高端物流业态不断聚集。精茂城成功实现进口商品保税展示功能,综保区西班牙国家馆B2B保税展示业务正式开展,中欧班列(深圳-明斯克)在盐田区平盐铁路场站成功发车,盐田港国际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功能不断完善。2017年,盐田河临港产业带被列入深圳市重点发展区域,将在10年内打造建成港城协调、产业领先、开放创新、绿色低碳的临港创业生态城。2018年,盐田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25.4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47%。
 
  盐田港崛起的同时,黄金珠宝业也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盐田迅速发展。早在上世纪80年代,黄金现货交易的火爆场景在中英街就可窥一斑。1988年5月至10月间,中英街黄金饰品的销售量一度高达5吨,销售额达6.5亿港元。如今,以周大福、百泰、粤豪为代表的一批黄金珠宝企业集聚盐田,成为深圳乃至全国黄金珠宝产业的先发基地。数据显示,盐田区共有规模以上黄金珠宝企业42家。2018年,国家首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分别与周大福、百泰建立联合实验室,周大福荣获2018年度JNA年度制造商大奖,规上黄金珠宝企业产值达448.64亿元。
 
  作为深圳经济特区设立后发展最快、最先“富起来”的地区之一,总面积仅74.9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足25万人的盐田如何在新形势下继续走在发展前列?盐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吴国委告诉记者,盐田区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已形成港口物流、黄金珠宝、滨海旅游、生物科技等四大传统支柱产业。近年在不断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成功推进全市新兴产业空间规划及未来产业集聚区在盐田布局,重点瞄准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发展风口,已初步形成了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大力引进总部企业,加快发展金融、高层次的航运服务等产业,经济发展逐渐向高质量、高效益迈进。
 
  未来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是盐田区近年来引进的人工智能产业代表企业之一。走进位于盐田普洛斯国际物流园的密集存储无人仓,记者看到无人叉车正有序的将货物放入货架。据未来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方牧介绍,公司由深圳市孔雀人才团队创立,专注于用视觉技术实现工业车辆无人驾驶。基于自主研发的工业车辆无人驾驶技术平台,未来机器人已开发出应用于工厂、仓库、物流园、机场、码头的四大类工业无人车辆产品并实现大规模量产,其中包括托盘式无人叉车、平衡重式无人叉车、前移式无人叉车以及电动无人牵引车。目前已与菜鸟、苏宁、DHL、永辉、东风、飞力达等一批知名物流和制造业企业展开合作。
 
  像未来机器人一样的创新企业在盐田还有很多。近年来,盐田大力支持为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科研技术提供广泛的应用场景、数据对接和“首试首用”的机遇,通过“人工智能+”为产业转型升级赋能,取得了优异成绩,本土培育的以码隆科技、未来机器人、清影医疗等为代表的一批人工智能企业在盐田及锋而试实现了快速发展,表现不俗。其中,码隆科技,先后在计算机视觉世界三大顶级会议CVPR上荣获人工智能“世界杯”WebVision 挑战赛、G20“创新企业奥林匹克”竞赛等世界级比赛中斩获冠军,在业内被称为“冠军收割机”。清影医疗荣获中国(行业)最具投资价值品牌。
 
  随之而来的是,盐田区有效国高企业数也由2013年的16家增至现在的45家,2018年全区共有12家企业成功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9家为首次认定,连续三年增长10%以上。
 
  盐田区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秘诀在哪里?在方牧看来,这得益于优越的政府服务。“我们的人工智能叉车机器人所需要的实验室对层高要求至少9米,符合条件的场地非常少。盐田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帮忙联系,还陪着他一家一家上门寻找。”方牧说。
 
  “政务服务就是建立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最基本的。”盐田区政府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贾华越如是说,今年以来,盐田区大力实施政务服务“精准提质”“智能升级”行动,主要举措是为产业园区、特定人群提供上门服务。通过整合政务和大数据资源,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势,借鉴香港等城市公共服务经验,经过前期需求调研和大数据统计分析,针对高新企业、刚来深人才和年长居民最需交办、不方便办的难点问题,探索推出“精准利用数据,主动对接需求,上门贴心服务”的服务模式。目前,已共梳理出首批54项企业及人才需求最集中、业务量最大的服务和审批事项,把企业和人才所需送上门去办理。
 
  落到实处的政务服务,夯实了营商环境的基底,成为产业发展的坚实后盾,并以此形成了一个产业兴城的良性发展局面。2018年,盐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2.76亿元,同比增长7.1%;以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金融、高端航运服务等产业为主导和总部经济为重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三产比重为0.02∶14.01∶85.97。
 
  绿水青山,宜居宜业
 
  每一个第一次到盐田的人,总会惊讶于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区却有着如此美丽宜人的生态环境。走在盐田的街道上,满眼郁郁葱葱,放眼远眺是蔚蓝的大海和洁白的沙滩,区内错落有致的产业园区、住宅小区和谐共存。近年来,更能时常听到“中华白海豚又来盐田了”的欢呼之声。海豚的频频现身,不仅是盐田海域水质改善的缘故,更是近年来盐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直接体现。
 
  实际上,盐田的环保压力很大。盐田区水务局副局长许洁忠告诉记者,“这里不仅有单港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的盐田港,且大梅沙是全市惟一向公众免费开放的海滩,区内旅游景点年均旅客接待量超千万人次,保持一个很好的生态质量非常困难。”
 
  然而,我们看到的是,盐田区森林覆盖率超过64.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4.09平方米,建成绿道257公里,海滨栈道19.5公里。这里是华南地区首个国家生态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单位、全国首个区级SUC可持续发展国际示范区创建单位,实现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七连冠”、治污保洁考核“八连冠”、污染减排考核“四连冠”、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三连冠”。
 
  优异的生态环境是如何炼成的?盐田区委书记陈清给出答案:“我们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既体现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又体现人类改善环境所作贡献的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改变‘唯GDP’的政绩观。”
 
  2013年1月,盐田区委、区政府以一号文的形式发布了《关于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决定》,在全市率先提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标,并先后完成《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行动方案(2013-2015年)》和《生态文明建设中长期规划(2013-2020年)》编制。2013年底,盐田区着手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试行)》,将考核得分作为评定干部年度考核等次和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之一。2018年12月,盐田区率先编制完成全国首个城市GEP核算地方标准—《盐田区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
 
  2018年,盐田区GEP预计达1100亿元,增长0.4%。2013至2018年,盐田区连续6年实现城市GEP与GD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在这背后,是盐田人多年来防污治污、保卫碧海蓝天的坚持。
 
  以曾经的“污染大户”盐田港为例,盐田港区232台龙门吊全部完成“油改电”,电力驱动及混合动力龙门吊总量全国领先,LNG拖车数量占全市LNG拖车比例90%以上。目前,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共配备6套靠港船舶应用可移动式岸电系统,容量总计24000KVA。这6套系统既可独立供电,也可组合供电,覆盖16个超大型深水泊位,覆盖率达80%,可满足全球最大型集装箱船舶的用电需求。截至今年4月,盐田国际共为靠港船舶提供岸电服务总时长超过3200小时,替代燃油量为280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4200吨。过去5年,盐田国际单位标箱能耗和碳排放减少近20%。
 
  不仅如此,盐田区全部珠宝加工企业目前均已改造或配套建设了废气处理设施,实现100%达标排放且在感官上达到“无色无味无噪”要求;辖区建筑工地全面落实扬尘污染防治“7个100%”,切实降低辖区PM2.5浓度,区内300余家饮食企业100%落实油烟处理措施。
 
  绿色政策在推进产业升级的同时,还要与民生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接地气。“盐田区的居民很幸福也很娇气”这是在盐田常能听到的一句戏言。因为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对饮水质量要求高、对空气质量要求高、对居住环境要求高,这也折射出了盐田区绿色民生的建设成果。
 
  “打开水龙头就能喝上优质饮用水”在盐田已变成现实。盐田区率先建成全市首个自来水直饮示范区,2018年底,基本完成了从源头到龙头各环节工程化措施改造,实现向辖区用户提供安全健康、品质优良、体验愉悦、可直接饮用的优质水,全区工业、商业、办公、居住区直饮自来水通达率100%。
 
  环境保护要深植到民生工程的每一个环节。为此,盐田区率先在全市采取“互联网+”智能化管理模式,对辖区228个小区(城中村)开展居民生活垃圾四分类工作,实现公共餐饮单位产生的餐厨垃圾及其他垃圾统一收运,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合同725家,签订率达96.1%,日处理餐厨垃圾固形物约60吨、油污水约10吨,有效促进了源头减量,减少垃圾排放,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公共餐饮垃圾资源化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有害垃圾安全处理率3个100%,成为全国破解“垃圾围城”,探索垃圾减量分类工作的典范城区。
 
  据许洁忠介绍,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人人参与、人人行动、人人享有”新格局,盐田区还在全国率先落实以“碳币”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全民行动计划,结合“碳币”服务平台,成立全国首个旨在推动生态文明全民参与的专项基金会——盐田区生态环保基金会,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引导全社会提高生态意识、践行绿色生产、享受低碳生活。
 
  环境好了,如何有效实施监督?盐田区创新开辟了“互联网+”开放式环境智能监测监控。目前,已建成包含167个监测子站的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全区的水、气、声、污染源进行智能监测监控。在深圳率先引入“鸣笛声呐抓拍”设备,实时监控乱鸣笛现象,2秒钟内车辆信息即在路旁显示屏公布,同时传达到交警后台系统。同时开发了环境质量公众服务平台,率先实现手机在线服务群众户外休闲锻炼和环境质量实时监督。
 
  如今,“好山好水好生态”已经成为盐田区的一块金字招牌。数据显示,2018年,盐田区空气优良率97.8%,空气优良天数353天,PM2.5均值22微克/立方米,连续4年优于欧盟标准;2019年1-3月份空气优良率100%,PM2.5均值为21.8微克/立方米,比全市均值低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8%,全市排名第一。
 
  陈清告诉记者,当前,盐田区正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加快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先进滨海城区,全力争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尖兵,在深圳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深港合作,开拓进取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提出要充分认识和利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港澳独特优势和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深化粤港澳互利合作。
 
  作为与香港海陆相连的城区,盐田未来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实现新时代的再一次腾飞?陈清告诉记者,如今,盐田区正在加快推进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编制合作区发展规划,打造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平台。这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年度重点工作,是深圳市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也是新时代落实“一国两制”方针、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生动实践。
 
  盐田相比之下的先天性便利在于和香港有陆域联系的中英街,且中英街内的码头对面就是香港的岛屿。盐田区区长杨军表示,沙头角天然是消费区、免税区。此外,中英街还是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文化区域,整个区域条件非常好,外面还有综合保税区,可以通过保税展示等手段形成内外联动。但目前沙头角里面的潜力还未得到很好的挖掘,整个中英街的条件没有很好的发挥。因此,首要的就是要改变其现有的功能。
 
  合作区的规划思路是按照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指引,紧紧围绕“旅游+消费”的理念,本着互惠互利,共同推动双方的融合发展,为两地发展注入新动能。据盐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时卫干介绍,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目前已初步形成“一核一圈两带”的发展架构思路。核心区包括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和港方沙头角禁区,占地面积约0.509平方公里。拓展圈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包括深方一侧的沙头角街道、海山街道,港方一侧的新界北区域;辐射带包括向西串联莲塘-香园围口岸、文锦渡口岸、罗湖口岸等重要节点形成口岸经济带,以及沿沙头角湾-大鹏湾-大亚湾海岸线,辐射香港新界沿海区域和岛屿、大鹏半岛、惠州和深汕特别合作区形成东部黄金海岸带。
 
  合作区内中英街与香港一街共处、无缝衔接,港方一侧是香港境内惟一没有边境管制设施但允许人货跨境活动的开放式边界,具备构筑以跨境商贸、旅游为主要功能的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的天然优势和巨大潜力,凸显人文、休闲和健康湾区特质,旨在成为深港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宜居宜业宜游区域范例。
 
  据时卫干介绍,具体发展目标为,到2022年,该合作区开发建设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旅游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商贸消费产业布局更加合理,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到2030年,该合作区跨境商贸和旅游潜力充分释放,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自由流通。商贸、旅游、科技、健康等产业协同发展,成为基础设施完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安全高效、生态环境一流、辐射带动作用突出、惠及深港两地居民的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示范区。
 
  陈清表示,未来,合作区将聚焦“一核一圈两带”的建设,打造集跨境旅游合作区、国际商贸消费先行地、深港先行先试承载平台、大湾区深度合作示范区于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区域发展范例,争取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宏伟蓝图,在盐田变成生动的现实。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提出建议,香港有强大的创新优势,深圳有较完整的产业供应链。盐田区中英街有毗邻香港的特殊位置和重要的历史意义,可在消费、旅游的基础定位上“嫁接新枝”,成立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平台,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认为,盐田区拥有滨海旅游、黄金珠宝等优势产业,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人文环境良好,应充许发挥区位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更好地探索“一国两制”中的边境开放。
 
  具体而言,杨军表示,盐田区今年将全力配合做好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中英街第二关口,探索提高免税购物限额、放宽进出和停留时限,高起点规划建设中英街特色步行街区,推动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打造深港旅游消费合作新平台,努力构建东有“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中有“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有“前海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的深港更紧密合作战略新格局。启动盐田综保区沙头角片区退出海关特殊监管区相关工作,把握综保区管理权下放契机,提前做好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协调加快设立离岸创新基地,加速发展“保税+”新业态,提升综保区产业发展能级。支持盐田港东港区规划建设,推动构建粤港澳港口高效合作机制,全面对接港航政策和标准,规划布局更多国际陆港,加快平盐铁路改造步伐,构筑珠三角供应链物流大通道,不断巩固盐田港全球航运枢纽港地位。
 
  陈清表示,围绕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盐田区提出四点规划,一是规划跨境旅游合作区,进一步加强深港合作;二是规划国际商贸消费先行地,实现经济、商贸、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三是规划深港先行先试承载平台,学习借鉴香港经验和做法,吸收引进好的项目;四是规划大湾区深度合作示范区,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做好,还要把社会服务、现代化管理、社会治理等工作做好,努力打造优质的生活圈。
 
  后记
 
  盐田的成功实践为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双提升带来了不少启示。盐田区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海生态资源,但却缺乏优渥的工业基础。如何从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蝶变成为如今独具产业优势又依然保有优美生态环境的现代化海滨城区?
 
  盐田区委书记陈清是这样评价的:“盐田是因改革开放而成立、而兴、而发展的城区。改革开放,基层的大胆尝试也是一方面,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大刀阔斧的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敢于创新是盐田产业得以迅速崛起的奥义。
 
  对于发展路径,陈清还说道:“一张蓝图到底,我们不轻易折腾,一棒接着一棒干,为这个地方的发展,为人民群众负责,不能瞎折腾。第二个就是坚持发展,不能破坏我们的绿水青山。”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盐田的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中,绿水青山非但不是实现金山银山的障碍,反而是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将严格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贯穿到区委、区政府的执政理念中,坚定不移的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挥棒,持之以恒的谋求区域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这一理念下,盐田区不断的推进区域产业绿色发展,实现了区域产业结构不断向创新链与价值链高端攀升。随之而来的是这里的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亦不断提升。
 
  2018年初,盐田区获评联合国首批“SUC国际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走出了“以环境质量论英雄”的关键路径。如果说,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那么盐田一路走来的突破与创新并举、发展与保护并重,在这片试验田中打出了一面改革开放的先锋旗帜,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并重的最强有力的现实样本与成功典范。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