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诉即办” 到“未诉先办”
北京市朝阳区探索“未诉先办”四步工作法
为进一步深化“接诉即办”工作,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动向前一步,北京市朝阳区委主动围绕百姓“五性”需求听民意,提前吹响服务群众哨声,形成未诉先办“查、应、解、判”四步工作法,为朝阳群众提供更好更实的服务
查--官民联动,主动查找问题
区四套班子成员以上率下,共走访联系43个街乡604个社区(村),摸排影响民生“五性”需求的难点、痛点、堵点;发挥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参与属地基层治理的作用,指导区属机关企事业单位、5千多家“两新”组织和10万余名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在职党员,深入社区、入户走访,了解居民身边的揪心事。
与此同时,充分发动“朝阳群众”、7459名小巷管家,通过日常巡访履职,积极发现公共设施、环境秩序、市容市貌等城市管理问题。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在走访、调查研究基础上,即将推出《朝阳区百岁老人优待服务办法》,贴心助老,增进老年人福祉。
团区委向前一步,通过“美团美好朝阳骑士”项目引导1142名美团美好朝阳骑士,及时上报在配送过程中发现的环境卫生、生产生活安全和市政设施等问题1485件,并得到有效解决,积极探索引领新兴青年群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应--“双网”联动,及早响应诉求
该区把城市精细化管理网和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互联互通,线上线下互动,把解决诉求关口前移,确保群众诉求早响应。全区共划分为322个管理网格、8260个技术网格,依托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发动由协管员、志愿者和楼门院长组成的网格员队伍,织就了一张由片区、网格、街巷组成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网,确保问题及时发现,群众诉求及早响应。
该区着力发挥朝阳大数据中心作用,深化“互联网+诉求办理”,强化区级综合指挥中心、“朝阳群众管城市”APP等联动融合,从舆情分析、民意需求汇总等多角度,发现问题苗头,提早介入,引入相关力量妥善处理,实现了“诉求矛盾信息全收集、问题解决全响应、社区治理全参与。”
区政务服务局靠前一步把握民需,在区级服务大厅和微信平台同步开设“朝我说”意见征询台,把群众反馈渠道延伸到基层服务窗口,打通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最后一公里。
解--“双台”互促,统筹资源解难题
该区充分发挥各级党政群共商共治平台和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平台分级问题征集、整合撬动资源的作用,破解民生难题。依靠500余个四级党政群共商共治平台、1.9万余名各级议事代表,围绕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居民反映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的实际困难等四类事项议事协商,化解百姓操心事。
该区依托区委、街道(地区)、社区(村)三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平台,发挥区域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代表性强、影响力大的“两新”组织党组织作用,形成基层党建整体效应,推动难题破解。将台乡“有一办一”、举一反三,共商共治解决居民关注的小区树木修剪问题,赢得百姓点赞。
区委充分利用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平台,充分征求区内具有代表性的物业服务企业、房地产开发商、房屋中介企业以及相关行业主管单位等意见建议,共商物业难题,推动成立北京朝阳家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和朝阳区物业管理协会党委,探索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转型升级的“朝阳模式”。
判--摸清规律,科学预判源头治理
朝阳区把通过各类力量、线上线下收集到的信息、意见进行“会诊”。对照百姓“五性”需求,对全区热点、疑难问题从内容上划分为城市管理、平安建设、民生保障、便民服务、投诉举报等5大类,同时结合投诉周期、来源地区、案件性质分门别类,总结数据表象后的规律和共性,摸准地区诉求高发类型、频发区域、事件特性,通过数据价值挖掘、强化分析预判,提前做好预判感知,找准痛点,投入力量,对症下药,消解问题于萌芽。
小关街道“望闻问切”切准脉搏挖根源,在该地区33号院改造过程中,围绕地区老旧小区老年人居多就餐困难的特点,摸清老年人就餐需求,建起老年食堂,关口前移做好百姓身边事。
北京市朝阳区探索的“未诉先办““查、应、解、判”四步工作法,化“被动响应”为“主动出击”,以主动治理的态度、源头治理的方法、共同治理的路径,不忘由人民当家做主的初心,牢记为民办实事、为民谋幸福的使命。
信息来源:朝阳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