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北京市刚刚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作为原则之一,是适应首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现出新变化新特点,应对超大型城市基层治理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新挑战的务实之举。
从政府自上而下单向治理模式,向多元主体协商共治转变,彰显出的不只是治理理念的转变,也包括治理模式的创新。也唯有加强社会协同,扩大公众参与,促进社区自治,强化法治保障,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当居民群众、区域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组织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被激发,共同参与到基层治理工作中来,街道社区必将赢来煦暖的春天。
现实表明,老百姓对于街道社区的治理,建设属于自己的美好家园,不仅有巨大的参与热情,也常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意见建议,更有团结起来一起行动的能力和决心。以《意见》中提到的“回天有我”为例,仅去年8月底到12月底,回天地区共开展了398场社区公益活动,平均每个月有近百场,至少两万人次参与;“回+周末绿跑”活动每周都会走进不同社区捡拾街头垃圾,或沿途寻找写有“回天行动计划”相关内容的“锦囊”等,几个月便有3000名居民参与过该活动。回天有我,让居民活力得以释放、让“睡城”正在醒来。
多年来,类似“回天有我”的多元共治模式,已在众多街道社区试点,取得有目共睹的成效。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既是对既有经验的总结,又是对今后工作的引领。加快形成街道社区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就应该按照意见要求,进一步健全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等机制,形成有利于各个主体广泛参与街道社区治理的制度环境。比如,将北京市业已实行且行之有效的各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制度化、常态化,让党员的表率作用、身份意识不因离开单位而弱化;继续总结推广“周末大扫除”等经验做法,调动居民自己动手保护环境的积极性;根据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特点进行科学分工,充分发挥其在具体社会治理中的优势和专长,促进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对各类志愿者队伍的引导和管理,让其作为“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的角色更加闪亮。
做好新时代街道工作,市委明确要求树立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推动“吹哨报到”改革向党建引领深化,向街道改革深化,向社区治理深化,向受理群众诉求、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深化,推动形成“党工委领导、办事处指导、各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街道体制改革刚刚迈步,一旦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更加落到实处,相信每一条街道都会有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