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人们对于更为便利和舒适的生活环境的需求,互联网+技术被引入社会领域的速度也加快了,也助推了“互联网+”社区治理模式探索的步伐,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打破了政府的一元管理模式,更多的社会力量得以参与社区治理。为此,需建立健全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搭建好各种参与平台,充分挖掘青年人才的潜能,促进其主动积极参与各种社区治理活动。
结合互联网技术加强宣传,增强青年主人翁意识。街道办、居委会可结合青年人的特点利用社区广播、社区宣传栏、社区QQ群、社区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多方动员呼吁“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号召青年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要营造青年干事创业的宽松环境,对有想法、有冲劲的青年要多压担子多给机会,增强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荣誉感与责任感,让青年人回归社区,找回社区归属感、认同感,提升社区主人翁意识。
发展社区青年组织,加强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组织化保障。社区青年社会组织是指以青年为主体,基于成员共同意愿,自发形成、自我管理的社会组织。它体现了青年的活力性、社会性、发展性,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体的重要纽带,也是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组织依托。因此要大力促进社区青年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通过有效丰富的服务吸引和凝聚青年,引导青年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转变成为创新社区治理的生力军。第一,社区要争取党委、政府部门、青联、青企协、学联、青年志愿者协会等机构的支持,构建集“零门槛”接收、“专业化”辅导、“融入式”对接、“自治式”培育、“定制式”孵化等环节为一体的孵化机制,重点向青年社会组织提供公益理念、运行模式、项目设计、制度完善、团队建设等多元化的“栽培”服务,帮助社区青年社会组织规范组织结构,扩大影响力。第二,建立社区青年社会组织物质资源支持系统和组织管理、联络员机制,为社区青年组织提供资金、场地的便利,并进行政策上的倾斜和照顾,在实行登记备案制度的基础上,组织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接管理与服务,增强社区青年社会组织的规范性、有序性和可发展性。第三,完善社区青年组织章程,健全组织内部运作和监督机制,打破组织负责人“一言堂”的局面,建立成员与组织利益相挂钩的机制,激发青年主动参与的热情和意愿,保证其治理结构现代化。第四,培育带头人和骨干力量,提高社区青年组织的凝聚力。可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外出考察等途径,加大社区青年组织带头人和骨干力量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领导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增强他们自觉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第五,为社区青年组织提供更多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机会,给予适度的物质或精神奖励,激励青年群体参与社区治理工作。
针对青年人的个性和特性,依托互联网搭建各类社区治理活动平台。采取线上线下联动机制,通过社区论坛、QQ群、微信群等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等媒介打造线上开放性交流平台,搭建青年民主参与、自由发声、建言献策的渠道。设计了一系列个性化、特色化活动,针对性地服务青年需求,拓展青年社交,反映青年心声,促进青年线下参与社区治理。如开展亲子类、兴趣类、创业类等公益服务活动,吸引年轻父母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活动,并逐步积聚起年轻力量参与社区事务,让更多新生力量加入到社区治理的队伍中来。同时,社区治理活动的设计要能降低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成本,提升参与社区治理的收益,有利于青年人以最少的成本参加,并能体现青年人在生活、工作中的实在利益,体现其参与行为的价值,增强活动的号召力。社区治理活动要多样化,吸引有不同需求的青年群体来参与社区治理活动,从而提高青年的社区参与率。
自治与动员互动,提升青年人集体行动力。目前的社区活动除了自娱性的文娱活动外,更多的是行政力量提供的与年轻人的参与动机和意愿相左的仪式性活动,在行政动员参与之外,很难激起青年的参与热情。而社区治理强调善治,体现社会的自治、自我管理和共同治理,提倡治理主体的多元,强调治理过程的互动性以及社区治理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在社区治理过程中,政府、社会组织、市场要各尽其责,协调发展,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不能凌驾于社区之上,直接领导与控制其他社区治理主体,而是通过引导、协调加强治理过程中与其他主体的合作,激发其他社区治理主体参与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促进各社区治理主体的互动性,提高各社区治理主体的行动力。要提升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集体行动力,一方面要发挥政府、党团的引导和动员作用。通过传统媒体和现代互联网媒体平台加强组织宣传,结合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和青年居民的特性,以活动项目为载体提供政策扶持、资金资助、场地的便利等,提升组织动员力,推动社区青年人积极参加社区治理活动。另一方面加强社区自治,提升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这些力量的推动,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集体行动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才能加强。
完善政策制度支持,建立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有效的激励机制。首先,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各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各社区的指导文件,保障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合法权益和合法地位。其次,建立公益项目资金和场地支持制度,对现有的公共部门购买服务、公益基金资助相关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结合社区实际公共需求,以菜单化方式推出各类公益项目,定期召开“社团-社区”服务洽谈会,支持青年社团以项目化形式主动承接社区公共服务,并提供相应的场地和资金支持。最后,完善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考核评估与奖惩制度,政府部门、社区管委会等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社区青年参与社区治理进行动态管理与监督,并引入第三方对青年社区治理项目进行绩效评估,评估结果落实到项目资助中去,并给予绩效优秀的项目承担者相应的荣誉表彰,可把青年社区治理骨干人才纳入到共青团系统激励评价和荣誉表彰体系,给予优秀的青年社会组织及其骨干更多待遇。如评选社区杰出青年、青年岗位能手等,选树更多的社区治理青年人才榜样,提升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影响力和参与度。建立社区社会诚信目录,将承接过程中有违法违规或其他违反诚信原则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列入黑名单,并设立惩罚机制,达到规范引导青年人健康有序参与社区治理的效果。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