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2-23 21:15:01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2214
官员太“敏感” 维稳乱使力
2011年01月05日 10:35 千龙网
近日,两学者地维稳作了新解。于建嵘说:现在的中国社会有太多的“敏感”事情、“敏感”人物、“敏感”话题和“敏感”时期,甚至把一些国计民生的问题,都搞成了所谓的“敏感”问题;汪玉凯说:我们把群体性事件妖魔化了。(1月4日《国际先驱导报》)
维护社会稳定,简称维稳,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最基本的责任。但是,正如学者于建嵘和汪玉凯所说,“把一些国计民生的问题,都搞成了所谓的‘敏感’问题”,“用维稳概念压倒民众的利益诉求”,笔者认为,某些地方政府的所谓维稳,已经渐行渐远,背弃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义和初衷。
维稳,首先要维护宪法与法律正义、公序良俗,维护道德正义。其次要维护公民的低限人权——生命权、财产权和自由权。环视某些地方个别官员的维稳,几乎完全抛弃了宪法和法律正义,致普通公民的生命、财产和自由等基本权利于不顾。比如江西宜黄少数官员在宜黄事件中的接力表演。
回顾和反思一些群体性事件,问题的根源其实出在个别官员身上,出在个别官员的执政理念上。往往执行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注重公民利益的地方,不会轻易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相反,只顾个人政绩、只顾“形象工程”,与民争利,或者个别官员屁股坐偏了,甚至有个官员自身不干净了,腐败了,常常会压制公民的合法利益诉求,密切关注“刁民”是不是又在上访捅篓子。防民甚于防川,与民争利越厉害,对公民权利和利益诉求压制得越厉害,往往越容易激发群体性事件。
越是这样,维稳越发变味和变异。一方面,维稳成了个别人掩盖“假、大、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滥用权力阳奉阴违欺上瞒下、贪污腐败、保护官商勾结维护既得利益集团、乃至充当黑社会保护伞的工具,成了捂问题和护短的工具;与之对应,另一方面,维稳则成了压制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和诉求的暴力工具,比如强拆,成了报复举报人的私欲工具,比如跨省追捕发贴人、治发贴人“诽谤罪”。
当下最急切的是需要定义什么是维稳,规范什么情况下可以动用警力维稳,一些事件是不是维稳事件,到底由谁说了算。而当下何为维稳,完全由个别官员说了算。于是,维稳就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因此,防止维稳被滥用,防止维稳成个别官员的暴力工具,亟法律定义给力。(王捷)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下一篇:搞好社会管理基础工程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