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1-15 21:10:08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1801
王飞凌:胡奥会和中美关系的走向
本文为没有删节的版本;作者授权发布
作者:王飞凌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来源日期:2011-1-11
【编者按】本文由《第一财经日报》在2011年1月11日发表,题目为“崛起自然引猜忌 中国需顺势渐进”,采访记者是马鑫。本文为作者订正过的访谈版本。王飞凌是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国际事务教授。
有关胡锦涛主席访美
日报:此次胡主席访美,双方会谈到哪些议题?
答:有关的具体议题目前还是保密的东西。不过我们可以推测,双方贸易的问题必然会谈到。当前中美贸易不平衡,包括人民币升值问题、市场准入问题等,美方的怨言很多。此外,有关朝鲜半岛问题,美方很可能希望中国对朝鲜施加更多的压力,让朝鲜少冒险,少惹事。双方还有可能提到南海问题。目前,中国的军事力量发展很快,航空母舰也在建造当中,新武器体统不断推出。美国会对此有一些想法和问题。最后,美国还会希望中国在诸如反恐、国际金融体系,气候变化等国际问题上与美国继续保持合作的态度。
日报:我们如何看待此次胡主席访美?两国首脑会晤会达成哪些建设性成果?
答:相关的专家和学者都认为,胡主席此次访美的潜在重要性非常大。至于能达成什么样的具体成果,或者有哪些政策方面的重大调整和变化,我个人倾向于持保守的审慎态度。从象征意义上讲,中美两国元首经常见面,多联系交流是好事。但是,需要强调的是,目前不大看得出来会有太多的政治性大调整。
日报:1月2日,布热津斯基曾撰文,认为此次胡主席访美与30年前邓小平访美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并指出中美应该建立一种建设性合作关系,这是否是美国对中美战略定位的一种构想?
答:布热津斯基代表着美国一派观点。这一派的观点认为,中美有可能一起改写历史,避免走历史上大国崛起相争的老路。但是这一派人在美国的影响力有限,并非主流,更不是唯一的声音。这次胡锦涛访美与奥巴马会晤,是否能谈成一个全新的合作关系,我个人不太乐观。因为,目前的格局不清,各方力量对比和各种诉求考虑都还在变化当中,可能不会谈成一个长久性的新战略框架关系。
日报:近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此访被看成为两国首脑会晤铺路,对中美双方在军事方面首脑会谈,我们能否哪些期待?
答:军事方面,中美双方可能会达成某种共识或者协议,中美间军事交流不再冻结。但是,至于下一步能谈到什么地步,我的看法比较有保留。据我了解,美国的军方人士,尤其是太平洋战区司令部,自去年以来,对中美军事对话交流感到失望。一是,两国的军事交流经常成为牺牲品,两国关系一旦出现波折,军事对话就会中断。另外,据说两国的军事对话交流一直也没有达成多少实质性成果,流于形式。再如,美方抱怨中方对美国来访参观防范之心很强,使其对中方一无所知,而中方到美国交流,美方把军事设施向中方开放。总之,对于双方的军事对话和交流,美方的预期将没有以前那么高。这在我看来倒是好事,如果双方的预期值降低,反而能比较务实,踏实地去做点事。
中美两国在东亚
日报:目前,很多人认为东亚地区成为中美的较力场,您如何看待中美在东亚的利益纠结?
答:东亚地区力量、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有地区大国、崛起大国以及地区外的相关国家,就像人际关系中的多角恋一样,维持多角关系的重点也是多元的。但是观察东亚局势的一个主要角度就是看那些改变现状和维护现状的国家,主要是中国和美国。最中心的一个变量就是中国的崛起。
中国的崛起导致中国利益必然向外扩张,中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以及国际市场的依赖增加,寻求更多的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不管中国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对国际现状造成冲击。不管中国是不是刻意去改变现状,中国的崛起,利益增长本身就带来了改变现状的现象。因此与力图维护现状的国家必然产生矛盾。这是观察东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日报:中国的崛起导致与美国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那么中美是否需要建立某种新的战略框架来指导中美关系的健康、良性发展?目前,双方对此的想法如何?
答:中国与美国的力量相比,在软硬力量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中国的崛起,这种差距在不断缩小,但是该差距在相当长时期区内仍然会明显存在。目前,这个差距仍然大到在全球层面中美还远不能平起平坐。但是,在东亚地区中美正日益走向某种平起平坐的局面。很有可能会在东亚地区出现某种类似G2的局面,但是发展到全球的G2还有待时日。
如果东亚出现G2的局面,中美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战略框架?这个大家都不知道。历史上的东亚曾经形成过短期G2的局面,比如,二十世纪初到三十年代的美日G2,二战后与冷战时期,美苏成为东亚的两强,不过美国实力比日本和苏联都要强很多。因此,可以说东亚过去就有过两强的格局,虽然那些两强格局并不完全对称,也不稳定,中美能否在东亚形成G2的格局还有待观察。
日报:日前东亚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的地区纷争,这是否与美国“重返亚洲”的政策有关?这可否看作是美国在东亚与中国“争权夺利”的具体表现?
答:美国自奥巴马上台以来,尤其最近一年多时间内,确实在东亚地区进行了一定的政策调整和改变。但是,说不上是回归,可以认为是美国加强其自身的旧有态势。认为美国的“重返亚洲”引起一些新的地区纷争,这个观察也许是准确的。但是,需要看到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比较复杂。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去年自美国售台武器后,中美的军事交流中断。美国认为解放军军事力量发展速度惊人,并且又中断了与美国的任何来往,美国认为需要小心应对。另外,中国跟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闹了一些矛盾;朝鲜与韩国的炮击事件上,中国没有太大的作为;还有南海问题上,中国跟东盟,东南亚国家起了纷争;这都造成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的不安全感,驱动它们向美国靠拢,这就造成了一种美国被拉回来的感觉。实际上,美国自己并没有离开过东亚,同时,东亚其他国家认为美国不能离开东亚。美国加强在东亚地区的接触和防范,呼应联盟国家的要求,也算是对中朝方不合作的一种回应。
日报:按照您刚才的回答,可否理解为,美国在东亚的回归态势,是一种外部因素,而非美国主动的政策调整?
答:从外部来说,美国强化在东亚的回归很大程度上是外部原因的驱动。中国的崛起,美国应地区盟国的要求。美国内部战略政策调整对此的影响不是很大,但也有一些影响。2009年11月,奥巴马访华被认为成果甚微。此后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被认为处事不当,使得美国国内在战略上有些重新评估和调整。另外,中国对美贸易赤字仍然很高,人民币币值问题在美国引起很多争议,加上很多大公司企业对中国政府有了一些新的消极看法。外部的动因加上内部的调整造成了政策上的变化。我觉得目前中国国内一些人认为美国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遏制中国的看法并不准确。
当前,美国对东亚的看法、态度、政策都正在一定的调整中。需要一个英文里的所谓 “perfect storm”,也就是说如果正好赶上一个关头,许多种因素正好集中到一起,就会看到一些明显带重大后果的大变。眼下,美国对华带持续性根本性政策调整还没有出现。我们所看到的应该还是阶段性的调整行为,虽然有些根本性变化的势头。
日报:中美两国在东亚地区安全议题会有哪些合作与冲突?
答:我的看法是,美国对中国有担心,有不解,有反感,有期待,也有疑虑。他们认为,中国未来的政策走向不清楚,不确定。中国一直宣布要和平崛起,不称霸。但是美国很多人经常说,不知道中国强大起来会怎么样,现在说话将来能多算数。因为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外交政策的确有过好几次带根本性的重大变更。因此,美国对中国是有防范的。但是,美国很多的专家也认为,应该跟中国接触,避免过去历史上的那种和崛起大国的对抗。我的看法是,美国在东亚地区对中国做出重大战略让步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以维持和平,换取时间为目的。但是美国的一大担心是让步要让到什么地步为止?怎样让才合适?让步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有什么可靠的回馈?比如,在南海乃至西太平洋给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大的活动空间,中国军方就会满意了么?就会和美军以及其盟军友好合作了么?
我常用两个词来形容中美关系,一个是极其重要,一个是高度不确定。美国不能确定中国今后的战略走向,也不能确定中国领导人说的话,再经过5年、10年还算不算数,更不确定的是,中国一旦强大以后,是否会和平地维持国际体系的现状。
美国政府有对美国国家利益负责的义务,也需要对盟国负责任,它要对崛起的中国做重大让步的话,一定要有足够信心和收获。现在没有信心。在没有信心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一种惊惧和把握不定的感觉。此时求稳为要。根深蒂固的不确定性,使得务实,愿意和中国妥协的美国领导人也很难做重大让步。
日报:在美国的参与的东亚框架下,中国的战略方向在哪?
答:中国现在要把握的一个战略平衡点,就是怎么样在接受、承认,或者在尊重现行国际体系的情况下,不断扩大自己的合理利益,寻求自己自然增长的要求。如何把握这个平衡点是非常微妙的。
中国有世界上20%的人口,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加,国家利益的增长,海外利益的扩大都是自然的,也是必须的,将不可避免地对现有格局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挑战。
最主要的是让格局的不断变化是平和的,使得人们能够接受。以上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国内的政治,如果中国国内政治不能让其他国家的普通民众,比如大多数美国人、日本人认同的话,那么这种中国利益和力量的扩展,无论是自然的还是有意的,都很难让别人放心地去真正接受。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关系其实是中国崛起能否被美国等真心地和平接受的关键。
美国参与的东亚整合
日报:去年12月份,美韩达成FTA。众所周知,美国与东亚国家达成FTA少之又少,这可否看成美国使用经济手段加快回归东亚?美国在参与东亚整合过程中,有什么样的角色定位,以什么方式来加入东亚的整合进程?
答:美国与韩国的FTA谈了很久,最近虽然达成协议不过还没有得到美国国会的最终批准,仍在拖延当中。去年我去首尔时,听到美国大使和她手下的所有美国外交官都说这次应该是要通过了。
美国一直是积极参与东亚的经济活动,试图分享东亚的经济成果。因为东亚对美国有着非常巨大的经济利益,包括投资、贸易、旅游等各方面。但是,美国对在东亚地区搞FTA是非常小心的。原因在于,美国认为东亚的许多国家实行的是贸易保护主义,重商主义。换句话说,就是它们并不是在进行公平贸易,不适合达成FTA。美国把东亚看成一个特殊的地区,认为实行自由贸易区的意义不大。但是,与东亚做生意,跟东亚进行经贸来往的意义极为重要。美国希望东亚这些国家尽量对它开放,但是至于自由贸易区,一是觉得意义不大,二是觉得不必去刻意追求。美国对FTA有很多的戒心,在FTA问题上,不会有很大的推进。
日报:美国会使用哪些经济手段来参与东亚经济整合?
答:美国在金融制度上,市场准入,技术转让,投资保护等方面,通过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渠道参与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美国认为中国还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希望中国能进一步变化,继续改革开放,等中国市场经济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美国才会认真考虑与中国、东亚的经济融合和一体化。从目前来看,不太可能。
日报:有观点认为,东亚的安全议题重要性上升导致经济金融议题的停滞,您如何来看?
答:东亚地区的主流还是发展与和平问题。安全议题虽然上升,但是还不至于取代东亚和平发展的主流。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停滞,并不是最近的安全议题上升导致的,而是东亚自身政治、地缘战略、安全考虑、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东亚各国之间,在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上存在着很多差距。虽然,东亚地区已经形成了非常强大的产业链,集合起来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发动机。但是,经济上的真正融合需要政治的支持,需要价值观念上的趋同,需要历史旧账的解决,就像欧盟那样。以上因素的缺失限制了东亚经济上的融合。
日报:2011年东亚地区的发展态势,您认为是安全议题还是经济整合议题占据主导?
答:2011年,各种主要的政治势力,包括美国、中国,日本,东南亚等,要做出重大政治变化的可能性不大。因为,2012年对这些主要国家来说都是重要的政治年头。中国有党的十八大,美国有大选,台湾有选举,日本政局一直也不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各个政治力量做出重大政策变化的可能性不大。
我的粗浅预计是,2011年能够维护现状就很不错,在经济上能够避免贸易战,协调主要的经济矛盾就很好。在经济上,应该不会有太多整合动作,唯一可能通过的是美国跟韩国的FTA获得批准。另外“10+3”有更实际性的进步,比如,虽然中国跟东盟已经有自由贸易协定,但是这个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希望能有更实质性的拓展。另外,台海两岸的经济框架,也许能够更加扩展成熟,走向一个真正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