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南方评论周刊:为中美关系重新寻找定位

时间:2011-01-24 21:10:57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1800


南方评论周刊:为中美关系重新寻找定位


作者:张传文    来源:南方都市报评论周刊   

 


  中美关系的变化历程已经证明,中美关系再怎么好,从全局来说都是不好不坏。中国外交应该是一种全面的和平外交,非单单以对美外交为核心,中国外交应该更加强调在现有东亚秩序中以公正、多边为倾向的精神独立,并伴以新的多边国际机制作为运作手段。


  美国为胡锦涛的到访准备好了红地毯,副总统亲自接机、奥巴马在白宫为胡锦涛设私人晚宴以及盛大的欢迎仪式和正式晚宴。华盛顿表现出了少有的小心翼翼,仿佛唯恐自己的问候不够亲切,扫了宾客的雅兴。

 

  “饭局在美国,但战场(买单者)却在中国,”一位国际观察家如此说。中国的450亿美元订单可不是个小数字,解决了美国23万人就业。

 

  奥巴马像一个外交行家里手一样,仿效前总统卡特,用极一时之盛的礼仪安排,作为一个极具象征意味的符号,对过去几十年的中美关系历史做了总结。

 

  中美高调把酒言欢,也成为过去一年来两国在亚洲的多方角力最后的暗暗较量。最迅猛的新兴国家与最强大的世界霸主,博弈前所未有的激烈。华盛顿的超级派对,似乎又可以解读成高手对弈的那种淡定境界。总之,其中的意味太多太多。

 

  过去一年来,美国在亚洲采取了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中国国内分析家们多以“美国重返亚洲”惊呼这一局面的到来。但美国前国务卿内格罗蓬特前几日却说得很明白,美国其实从未离开过亚洲,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阿伦·弗里德伯格看来,最近15年,美国一直通过强化其亚太同盟关系(包括为制衡中国而设计的美印“准同盟”关系),悄无声息地加强美国在本区域的存在。

 

  中国人收到奥巴马政府重返亚洲的明确信号,是2010年7月由国务卿希拉里借东盟区域论坛在河内开会之际发出的。希拉里把矛头对准中国,宣称有中国要人明确告诉她“南海是中国的核心利益”。

 

  为此,美国声称反对武力解决冲突,明确表示美国重返东南亚,重返南海,希拉里甚至明确挑拨了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在东海,它表示站在日本一边。在黄海,它强调与韩国的军事结盟关系,东北亚局势一直在擦枪走火的边缘。而在台海,它强调美国对台湾的法律义务,放风要对台出售进攻性武器。

 

  去年一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趁到韩国和日本出席G 20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峰会之际,于11月初开始先后访问了印度、印度尼西尼、韩国和日本。几乎与奥巴马四国行程同时进行的是,中国领导人先后访问了柬埔寨、印尼和泰国。

 

  中美关系的乐观何来?

 

  中美关系近年来的变化超乎很多人的预料,一些与高层联系紧密的北京学者在去年甚至选择了对未来的悲观。

 

  2005年,国际关系学界重要研究者、南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张睿壮曾发表一篇短文《为什么不能接受中美关系“历史最好”的说法》。

 

  当时,赖斯国务卿与前任鲍威尔国务卿在此前两年里多次公开表示中美关系处于近三十年来“最好时期”,美国官方对中美关系给予持续高度正面评价,这种评价也得到中方部分资深学者和高层官员的响应。他认为,在中美两国之间多少总能找到若干差强人意的“发光点”,可是,更重要的是对中美关系进行全面、准确和实事求是的评价,否则对中美关系过于乐观,会出现“自我忽悠”的情况。

 

  事实证明,短短几年内,中美关系终于随着不断被宣扬的“中国崛起”,以及美国的战略转移倾向越来越明显,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结构性困境终于在中美之间出现。虽然这样的困境迟早都会来临,但在张睿壮看来,这困境来得还是有些过早。张睿壮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说,在现有的力量对比之下,中国处理这样的困境更捉襟见肘。

 

  张睿壮认为,中国崛起的提法为时太早,中国一些不负责任的学者从前几年便开始大谈特谈,他担心这个概念很大程度上是被自己忽悠了。中国崛起最大的依据,便是G D P经济体不断膨大,直至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这显然与真正国家实力的概念相去甚远。

 

  张睿壮认为,中国崛起的提法给中国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济上的,崛起的国家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经济责任,如果自吹自擂之后,在承担国际责任时又说自己是发展中国家,只会影响自己的国际形象;另外就是安全方面的压力,崛起让美国更早把中国当成向自己霸权挑战的新兴大国,但事实上中国尚没有能力应对美国的牵制。

 

  他以前不久被媒体热议的歼20战斗机为例,它一方面引发了中国民众热捧,但另一方面的现实,中国汽车业却连自己质量上乘的发动机都造不出来。J20“机体太重,能飞尚不能打”,“发动机用的是俄国前一代发动机”。这时候客观上只会帮了倒忙,有利于持中国威胁论的国家增加向国会要军费的口实,有利于美国重组一个无形的“亚洲版北约”。

 

  去年8月,张睿壮出版了一本《不和谐世界》,他认为,经济领域的合作双赢、合作多赢,并没有改变国际政治关系中的丛林世界规则,而美国民众与美国政府的现实主义思想更是根深蒂固。而且,美国人流露的安全系数是远远超乎一般国家想象的,美国安全缓冲区(buffer)要留得很大,讲起安全到了“不跟你讲理”的程度。

 

  新的联合声明是对两国关系的纠偏

 

  中国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马振岗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再次重申了中国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环境的重要性。马振岗认为,“从去年来看,中国周边环境都不理想,长期下去肯定要影响国内的发展。”从中美关系双方来说,一年有很多摩擦,中美在新的形势下究竟是合作还是对抗,中美双方都在思考这些问题,寻找两国关系新的定位。从中美新的联合声明可以看出,两国选择了“共建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字眼,虽然用的是共建来表示未完成的状态,但敲定合作的伙伴,而不是冲突的对手为两国关系定向。

 

  同时,马振岗认为,针对去年美国高调重返亚洲之后,中美联合声明也专设有一条应对以往。双方认为,中美两国在促进亚太地区和平方面有共同利益,中国欢迎美国作为亚太的一员为本地区和平繁荣做出努力,也是对去年一年来美国积极重返亚洲行为的回应。

 

  另外中美在合作方面探讨新的路径。但马振岗认为,美国对中国进行牵制和防范是改变不了的。现在不是高调的时候,中国应该自己心里明白,坚持韬光养晦、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精神。

 

  在张睿壮看来,美国霸权整体依然是一种相对良性的霸权,所以其盟友在共同的对手苏联垮掉之后,依然会跟随美国。当然在冷战之后,美国霸权因为缺少制衡,同样出现了权力滥用的状况,这与国内政治的基本逻辑一样。

 

  认识到美国主导的开放国际秩序与先前殖民帝国的差异,是思考中国大战略时极端必要的基本功课。维护目前的国际秩序和平改进,才符合中国的最大利益。在世界市场开放的条件下,一些中国的地缘政治思考者,如果尝试提出排他的势力范围,实在是搬砖头砸自己的脚。现实主义可以反映国际关系包括中美关系中的真实所在,安全是由于双方权力(pow er)的制衡实现的,但同时它的吊诡之处在于,单纯追求权力增长以保证安全,事实上却可能离安全越来越远,因为内政延续下来的外交竞争中,不同国家获取权力所担负的成本也各不相同。

 

  对已往中美关系中的中国外交做出恰当的总结和梳理十分必要。中国对美外交依然要注意把持发展中国家的定位。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逸舟看来,发展中国家不是一种托词,并非只为了减少国际上的压力,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从各个方面来看,中国都还是发展中国家,教育、文化、收入差距、分配机制,政治现代化,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否则如果定位为比较发达国家甚或强国,虚骄之气就会更浓。如此定位,还可以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找到不可以忘却和抛弃的联系。

 

  不要制造充满敌意的世界

 

  发展中的中国,最忌惮的是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所以首先自己不要给自己制造充满敌意的世界,要实现这一点,就要争取国际上尽量多的朋友。也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者时殷弘所总结的那样,俄罗斯对外政策方向近来明显朝靠拢西方的方向移动,印度追求美国青睐和坚持对华“竞斗”的态势证明势难变更,中欧关系历经数年低迷而仅初见明显改善。与此同时,中国与印度以外的一些发展中大国或准大国的政治战略关系不是出现某些局部逆动,就是数年来殆无进展。

 

  中美关系的变化历程已经证明,中美关系再怎么好,从全局来说都是不好不坏。几年来的外交成果盘点,也让人更加明白一个道理:中国外交应该是一种全面的和平外交,非单单以对美外交为核心(以美国为中心,体现在要么主观认为中美关系良好,要么偏向美国是中国崛起障碍),中国外交应该更加强调在现有东亚秩序中以公正、多边为倾向的精神独立,并伴以新的多边国际机制作为运作手段。

 

  那么接下来,如何学习并改造周恩来时代的外交模式,如何和世界上占大多数的亚非拉国家建立一种新的反战互利共赢的关系,如何采用有更灵活的外交身段而非单纯从经济利益或偏向大国外交的角度出发,已经作为一个真实的命题需要摆在中国面前。如果说以前这方面还仅仅存留在战略设计层面,没有引起重视,现在则是为形势所逼,对中国发展空间有着重大利害关联。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