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6-29 20:38:16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2923
淘粪编制与创新型社会背道而驰
京华时报姜泓冰 评论员
时代真的不同了。如今提粪桶、推粪车的一线粪便处理工都要有大学文凭了。
浙江温州招8名有事业编制的淘粪工,报名大学生1100多名。不管报名者、竞争获胜者如何表述,说或不说,这么激烈的竞争,都不是因为被当年受国家主席接见的老劳模时传祥事迹的感染和点化,而是为了那个叫做“事业编制”的资格和待遇。就像网友概括的,“哥淘的不是粪,是事业编制”“淘粪虽臭,事业编制却很香”。
对于父母比较草根、读不了著名大学、“就业难”已听出耳茧的学生来说,如果淘几年粪、辛苦几年就能解决生计问题,“从此过快乐富足的生活”,要“破除”的不过是自己的一点面子,或社会的一种偏见——何乐而不为?
大学生找工作难,难到争当淘粪工。从这个角度看问题,让人心酸,也会为大学生们不拘尘俗的谋生勇气而感叹。
然而,感叹与心酸,并不能掩盖招聘大学生当一线淘粪工现象本身的荒唐和悖谬。一份原本只需要有体力和吃苦精神、并不需要大学文凭的工作,只因有了“事业编制”的外套,又有“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岗位”的政策导向与要求,便弃更适合的低端劳力于不顾,设一道“大专以上学历”的高门槛,将两个门不当户不对、各怀心事的用人单位与大学毕业生硬是拉郎配。如此“高消费”,实在不合人才资源配置使用的常理,只会出现在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的决策里,而断不会发生在更尊重市场规则、懂得计算人才消费成本的温州企业里。
20多年前,我们的政府已经在大力动员机关干部、企业管理者和专业人才扔下铁饭碗,去市场经济的大海中经历风雨、大胆闯荡了。20年后的今天,大学培养出来的一代社会精英们居然又重新心心念念着铁饭碗,将国家公务员考试升格成了国考,开始有人以范进中举的架式孜孜以求。自忖实力稍逊的,则努力要挤进垄断国企,或者谋一个事业编制,哪怕做的只是高速道口收银员、扫地或者淘粪呢。
大学生们并没有盲目择业。需要检讨的,是我们的教育如何培养出了一大批只图安稳的年轻人。我们人口教育素养普遍偏低的社会,为什么竟消受不了这只占少数的大学生?
更需要反省的,是我们的行政体制改革究竟有多大进步。一个行政管理队伍庞大、权力集中、竞争最激烈的岗位是当公务员、大学生宁可淘粪也要“事业编制”的社会,显然离建设创新社会的理想很远,且是背道而驰.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