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30 17:18:05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2989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考察时指出,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要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把基层的工作做好,这样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将党的全面领导、党的组织建设、党的群众路线倾情熔铸到基层治理中,在“自治”和“他治”中坚守为政之本,在“法治”和“德治”中凝聚克难之力,先锋引领、带动群众,察民之苦、乐民之乐,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共治新局面,携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幸福美好。
擘画“党的全面领导”恢弘蓝图,破除属地责任“转嫁”。在各个基层社区“N级网格”建设和“N元包保体系”运行中,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其提供了更具系统性、全局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的根本遵循。然而,各地频繁出现把“属地责任”当成转嫁工具,制约着社区多元共治向前发展。一方面,要牢牢掌握党的领导这个关键“圆心”,牢固树立“上下一盘棋”发展思路,着力种好“责任田”,以基层之治筑牢“中国之治”,形成“有人治、愿意治、能治好”共治大格局。另一方面,要抓住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重要契机,把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作为识人用人的重要标尺,推动“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能冲得上去、扎得下来。
引领“党的组织建设”穿针引线,打通体制机制“中梗阻”。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的战斗力核心,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适应治理新目标、新任务的迫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强党的基层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从基层治理的“最初一公里”“中间段”到“最后一公里”,460多万个基层组织保持定力、汇聚合力,在动态轨迹中贯彻落实各项制度,稳步提升治理能力,防止体制机制内容空洞、执行空转。要健全党建赋能、要道管网、小巷管家、共商共议、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模式,畅通谋事办事的绿色通道,做到决策议事主动参与。同时要严格按照制度落实,规范保障权力运行,提高政治领导力和思想引领力,保障社区治理抓部署、抓推进、抓督查有章有法、有规有矩,始终做到全覆盖主体、全力度贯穿,同步提升治理质效,补短板、促发展。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一干到底,力克资源投放不均衡。近年来,“枫桥经验”“一网通办”“足不出户”“共建”“协商”等成为社区治理高频词,符合“源头治理”的基础要义,充分体现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创业守业的优良传统和干事创业的制胜法宝。要以人财物、制度资源配置为导向,把民意、民智、民力贯穿社区治理全过程,着力解决信息壁垒、配置不均、要素短板等问题,盘活协调各项资源直达“最后一公里”。要以造福人民为干事“动力源”,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深厚支撑,一体化推动资源各展其能、基层干部各尽其才,社区多元共治效能稳步增长、持续提升。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