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26 11:08:27 来源:南方日报阅读:5257
近日,“敦煌万亩沙漠防护林遭剃光头式砍伐”的话题引发舆论关注。据报道,位于敦煌市的阳关林场地处库姆塔格沙漠东缘,曾拥有约2万亩“三北”防护林带。近十余年来沙漠防护林遭遇大面积“剃光头”式砍伐,万余亩公益防护林所剩无几。目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敦煌市已介入调查。
健壮的防护林被腰斩、焚烧,枯枝落叶散落黄沙中,树桩孤寂地点缀大地……早在2006年,媒体就曾报道过敦煌市的毁林问题。防护林遭“剃光头”式砍伐,暴露出部分人员环保意识之单薄。阳关林场的2万余亩防护林,在遏制沙漠向东南扩展、涵养水源、守护敦煌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笔无形的生态资产,必须倍加爱惜。
然而现实是,持续十多年的乱砍滥伐仍未停止。说到底,还是短视的发展观作祟。与植树造林的生态效益比,经济效益显然更为一些人所乐见。在毗邻万亩防护林的区位优势下,木材加工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羊群也呈扩展态势,生动说明了这一点。
短视的发展观贻害无穷,以阳关林场的直接受益者——敦煌莫高窟为例,因为积沙、风蚀、粉尘引起莫高窟壁画脱落、彩塑受损以及崖体坍塌。“每块林地都是从‘沙老虎’口中抢过来的,每栽活一棵树都跟养活一个小孩般不易。”与环保效益相比,毁林的经济收益并不“经济”。
必须追问的是,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本就脆弱,葡萄种类也并未列入“防风固沙林主要适宜树种表”中,那承包户大面积租赁林地开发建设葡萄园是否合法?他们应承担怎样的责任?另外,毁林事件得以持续十余年,有关部门又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调查组需要尽快查明事件真相,及时回应公众质疑,普及好生态保护的法治课、常识课。
“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万亩防护林是万千家园的绿色长城,任何对防护林的破坏行为都必须被严惩,如此,才能宽慰那些“过去为林子流汗,现在为林子流泪”的人。(静 子)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警惕新能源汽车行业浮夸炒作风
下一篇:对未成年人整容要纳入制度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