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的“建国70年,国家治理体系变革逻辑”报告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发布会通过报告形式梳理总结了建国70年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变革的重大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刘旭涛,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张安定,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建忠,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审、国发院社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林坚,北京行政学院学报责任编辑魏新,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副主编、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李文钊等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治理报告发布会。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丛虎教授主持此次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作为主办方致开幕词。他首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和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向各位与会专家学者、媒体记者表达诚挚的欢迎和感谢。同时指出,建国70年是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各大高校和国家智库围绕建国70年主题开展诸多的学术研究和公开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家治理中心也特此倾心制作此次年度治理报告。立足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凸显国家治理重要地位,从历史视角出发,探寻国家变革调整时期政治生态、吏治整顿、政策传导机制的逻辑规律,为国家治理体系完善提供历史因循和思路借鉴。最后希望参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建国70年治理体系变革,讨论交流,思想交汇,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家治理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祁凡骅率先发布会议主报告,主题为“党政机构变革70 年:逻辑、规律与绩效”。机构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是一场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主报告突破传统机构改革研究的单一视角局限,统筹考察党政机构70年变革历程。创造性地运用组织生命周期理论,梳理中国党政机构变革,分为初创期、集体化期、规范化期和精细化期四个阶段,厘清不同阶段机构改革的内容和特征。归纳出了党政机构演变在数量变化、内在驱动和路径选择三个方面的变革规律。数量变化规律是,党的机构数量波动上升,政府机构数量波动下降;变革驱动是,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优化,政府管理体制机制形塑;路径选择是,党的决策机构设置,政府职能部门变革。最后,报告从经济发展、行政效能两个视角,尝试性地研判了党政机构变革绩效,发现党政机构改革经济绩效优异,近10年有效地实现政府行政效能提升。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萃取70年机构变革智慧,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助力中国式国家治理话语体系的建构。
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讲师夏璐发表题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历史考察”的分报告。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共十九大上提出的新论断,而中国共产党在实际中早就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政治建设,并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具体而言,政治建设则通过三个面向来推进,即宏观层面的政治方向,中观层面的政治制度,微观层面的政治认知力。作者进而详细地梳理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三个时段政治建设实践,指出十九大以来对党的政治建设的强调,实质上是对中国共产党光荣传统的复归和复兴,是理论创新和坚守传统的有机统一,是如虎添翼,更是锦上添花。
与会嘉宾围绕此次“建国70年,国家治理体系变革逻辑”报告会的内容展开热烈的讨论,并争相发表了精彩的观点。来自中国日报、央视网、人民日报、人民网、凤凰网、中国网、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央广网、学习时报、《中国报道》、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此次年度报告发布会。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