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29 14:11:23 来源:经济观察报阅读:689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帅国“恒大的广告仍旧‘闪耀’在维多利亚港。”10月26日晚间,一位网友在投资者社区雪球平台上感慨,在文字下面,其发布了两张疑似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夜景照片,其中一张照片清晰地显示着恒大汽车在一栋大楼顶端的广告牌“恒驰首期六款车全球发布”。
另一边,多位在脉脉上经过认证的恒大汽车相关公司的员工却在经历着“欠薪之痛”:“工资都没发了,的确没降薪”一位恒大国能新能源汽车(广东)有限公司的员工以揶揄的口吻表示。此外,有房车宝员工也对外透露自己遭遇了同样的待遇。
经济观察报记者联系到一位经认证的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副总经理,对于上述欠薪问题向其确认,该人士表示:“大部分低保(最低保障工资),与(造车)项目相关的有50%以上(工资)吧。”
仅仅两年时间,从原本的轰轰烈烈买工厂、买设备、买人才,到如今的凄凄惨惨卖资产、欠工资、拖量产,许家印的“造车梦”究竟是一捧飘在空中的五彩泡沫,还是一条带领恒大再次走向辉煌的阳光大道,外界的争论从来没有间断过。如今,随着母公司恒大集团债务问题的爆发,恒大汽车的未来走向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寒冬”来临
“在许家印的记忆中,2009年的春天也许是他一生中最明媚的一次。”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激荡十年 水大鱼大》一书中写道,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政府的“四万亿计划”将恒大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13年后的今天,尽管气象学上的冬天还没有到来,但对于许家印来说,自己俨然已经处于“严冬时期”,而这个冬天,可能要比2008的冬天更加难熬。
由于此前扩张的步子迈的太大,导致房地产行业政策收紧时,恒大的债务问题暴露无遗,同时踩到房地产行业的“三条红线”(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
为此,从今年8月份开始,恒大开启了一系列自救行动。8月10日晚,中国恒大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接触几家潜在独立第三方投资者探讨有关出售公司旗下部分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出售公司上市附属公司中国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恒大汽车”)及(下称“恒大物业”)的部分权益。这一举动被外界看作恒大自救的序幕。
此后,恒大先后被曝出公司总裁减持股票套现、遭央行和银保监会约谈、出售香港总部大厦等消息。在问题爆发的同时,恒大的自救行动也在不断向前推进。
在此期间,汽车产业作为恒大最新押注的赛道,成为除地产业务之外,外界最为关注的焦点。
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恒大汽车旗下的恒驰汽车品牌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与汽车量产相关的最新进展停留在9月3日。当天,恒驰宣布,恒驰1、3、5、6、7夏季测试圆满收官,标志着恒大造车进入了新阶段。
而这个新阶段显然比此前的所有阶段都更为不易。为了稳定军心,恒大汽车推出了一系列举措。9月21日,恒大汽车向若干独立非执行董事及科研技术雇员等授出3.24亿份购股权。
此外,恒大汽车执行董事秦立永在10月6日和10月11日合计增持公司70万股,涉资234.6万港元。与此同时,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20.15亿美元增加到25.15亿美元;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1亿元增至10亿元。
在思想上,10月11日下午,恒大汽车在天津生产基地召开战略合作伙伴大会,恒大汽车集团总裁刘永灼透露,恒驰5将于明年初在天津下线。
从那天开始,“大干三个月,天津工厂恒驰首车下线”的标语挂满了恒大天津工厂。对此,有外界人士将天津工厂比作恒大汽车的长津湖,只许胜不许败,并发出质疑“想问造出来就能卖得掉吗?就能救恒大吗?”
在恒大汽车内部,这个问题同样萦绕在众人的脑海中,同时停工、停薪、减薪、被强制休假等问题正在发酵。
近期,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广泛流传着一张有关恒大汽车的截图,内容为“10.20发薪日,之前公司口头传达5号薪资延迟到今天发,上午公司管理层开会后,口头传达发1058元工资,目前还未到账”。
对此,有疑似知情人士表示:“恒大汽车内部这个月已经发不出工资了,认识的很多内部中层骨干干部都辞职了,很多人抱团建群去南沙仲裁讨薪。”在脉脉上,“疑似恒大汽车拖欠工资”的话题已有84条跟帖。
对于欠薪问题,经济观察报记者向恒大汽车相关内部人士求证,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据了解,恒大拖欠的不只是员工的工资。据相关媒体报道,9月下旬,天津工厂曾因拖欠供应商与承包商款项,生产线的改造出现过短暂停工。随后于10月初全面重启。
有行业知情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透露,目前其公司已经面试了多位从恒大上海汽车研究院过来的员工,恒大汽车内部人心惶惶。
为了进一步稳定局势,恒大汽车已经开始变卖资产。据路透社此前报道,恒大旗下国能电动汽车瑞典有限公司(NEVS)的首席执行官近期对外表示,该公司正在与美国和欧洲的风险投资公司和行业合作伙伴就出售该公司进行磋商。
转型面临4大难题
10月22日,恒大集团董事会主席许家印在恒大集团复工复产专题会上宣布,恒大房地产的销售规模要从去年的7000多亿,10年内压降到每年2000亿左右,并在10年里完成由房地产向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转型。
外界对此看法不一。由于此前国内地产商造车频频失败,因此恒大的这一转型路径并不被看好。甚至有部分人士认为,恒大造车只是为了找个借口圈地,更好地促进地产业务发展。
另一方面,巨大的市场空间与良好的未来前景,也让新能源汽车成为像恒大、华为这样巨量企业为数不多的能够支撑其转型的赛道。
“(转型)对恒大来说,可以说是被动做出的选择。目前来看,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整体发展已经从高速扩张向健康成长转变。同时恒大在过去高杠杆的经营模式下,今年以来已经看到很大风险。在这个背景下,依靠债务推动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对恒大已经不可持续。”汽车行业分析师、招银国际研究部经理白毅阳表示,在恒大众多资产中,新能源汽车是当之无愧的救命稻草,整体行业发展和终端需求持续旺盛,是恒大集团发展的唯一希望。
盖世汽车研究院总监王显斌对此持有相同看法:“恒大这样的布局,我觉得是没错的,只不过这个目标是很难去实现的。”在他看来,恒大转型新能源汽车面临4大难题:缺乏基因、投入太分散、缺人才、缺钱。
过去,国内有几家房地产企业尝试过造车,但均以失败而告终。“用它们的那种思维去做汽车是没有任何优势的。我们对比了很多玩家,新势力‘蔚小理’、小米、、这一类互联网公司进来,为什么说它们成功概率更大一点,是因为它们掌握了下一轮汽车核心竞争要素里面的自动驾驶和网联的软件技术,还有对于用户痛点的挖掘、出行需求的挖掘,这个是现在传统企业和房地产公司没有办法实现的。”他说。
其次,恒大在造车上投入太分散。与恒大地产业务的风格一脉相承,恒大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方式依旧是大开大合、高举高打。凭借着此前雄厚的资本实力,无论是核心零部件领域还是在经销渠道上面,恒大均是大手笔投入,能买则买。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