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导读
2021年是“乡村振兴”元年。国内著名的建筑师、艺术家、策展人迅速以自己的专业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积极回应。5月22日上午,一场名为“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的展览在江西画院美术馆开幕。作为国内近年来最重要的乡村建设策展,本次展出了22个项目。
本次展览试图探寻在“乡村振兴”这一历史进程中,人们是如何在实践中学习、协同、创造、进化,处理复杂的乡村社会关系,平衡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激活传统的公共生活与乡村的主体性, 营造社区认同,创造地方价值。
近年来因致力于发展县域美学经济而获得广泛关注的河南焦作市修武县,这次有包括“岸上村整体改造”在内的3个项目入展。对此,修武县委书记郭鹏评论说:“乡村振兴的美学路径”已正式延伸到乡建和建筑设计界;美学和美感教育,也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艺术中国
文中观点属于持有者,不代表友成立场。
中国乡村建设地图首刊于《碧山03:去国还乡续》,2013年 © 左靖工作室
过去的四十年,中国呈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和乡村遽变。在这一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以城市为中心发展转向城乡统筹发展两大阶段。不同的历史阶段需要回应不同的命题,如果说以城市为核心的历史阶段是在回应“如何快速发展”的要求,那么对乡村社会发展的日益关注则是在回应“如何可持续发展”。——左靖
2020年5月22日上午,由安徽大学副教授、策展人左靖策划的展览“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在景德镇新落成的江西画院美术馆开幕。
开幕式现场,摄影:刘强
作为江西画院美术馆开馆展,展览从当下参与乡村建设的富有代表性的22组参展人,包括建筑师、艺术家、社会组织/团体等在乡村工作的具体经验与田野实例出发,涵盖乡村公共空间营建、旧建筑活化利用、整村改造、艺术介入乡村、美学教育、社区营造、民间工艺发掘、民宿及其运营等多个主题,呈现了近十几年来乡村建设实践的整体面貌和多元路径。用策展人左靖的话来说:“这些对于乡村空间的编织、构造与活化,为当下的地方文化复兴提供了生气勃勃的样本。”
强策展下的弱策展思路
谈及本次展览的发起与策展思路,左靖表示,希望此次展览能够为当下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带来有益的经验和样本启示。
“近十几年来,许多政府、社会资本、个人和机构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广大的乡村,各种社会力量综合交织,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社会潮流。对于这种运动式地大规模介入乡村的场景和现象,我们是保持警惕的。策划本次展览的初衷在于,通过参展人近些年来所尝试的乡村建设实践的田野案例,为业界和社会带来一些经验和某种程度的启示。”
安徽大学副教授、策展人左靖现场致辞 摄影:朱锐
左靖认为,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生了新的转向,它与乡村社会的变迁形成同一问题的一体两面,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回应不同的命题。如果说以城市为发展核心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是在履行“快速发展”的需要,那么对于乡村振兴的全面关注,则是在回应“如何可持续发展”的诉求。面对千城一面的非地方性(Non-place),乡村似乎成了最易识别的“地方”代表——乡村成为一方热土,到乡村去,逐渐成为年轻人工作和生活的选项。
当代艺术家,广东工业大学城乡艺术建设研究所所长、许村和青田计划的发起人渠岩致辞 摄影:朱锐
参展人、当代艺术家,广东工业大学城乡艺术建设研究所所长、许村和青田计划发起人渠岩认为 :“ 以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是一项艰苦的事业,它远不是一个单一的审美活动,而是一个广泛连接社会、连接天地、连接人生的复杂互动关系,是一个地域、乡村整个文明的共同体。”
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展参展建筑师、line+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孟凡浩致辞 摄影:朱锐
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展参展建筑师、line+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孟凡浩认为,政府、开发商、建筑师、艺术家、各方力量和资本都在涌入,这给乡村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乡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体,建筑师的空间营造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通过政策支持、体系营造,真正解决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文化这些系统性问题。
本次展览从建筑、文艺、地方营造实验三个介入乡村建设的田野实践路径和工作维度,分别对应了乡村的空间、人文与社群三种社会情境。我们择取了部分参展人介入乡村建设的田野实例,分享给读者。
【建筑介入】
央美乡建:理想乡村原型的研究
中央美院特聘教授姚东梅讲述央美CAFA+RK/SP/DY乡建教学项目 摄影:朱锐
央美乡建教学展区现场 摄影:朱锐
左图:通过“普通乡村”的全新建设,改善并提高舒适度;右图:以乡村记忆的叠合与延续来保持传统文化 © 央美CAFA+RK_SP_DY乡建教学-
由雷姆·库哈斯、朱锫、吕品晶、斯蒂芬·彼得曼与姚东梅等带领的央美乡建教学项目,他们以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的全球乡村研究大展“乡村·未来”为契机,通过对中国乡村广泛的调查,以“新农村——两个村庄的故事”,关注再生(rejuvenation)与振兴(revitalization),为理想的中国村庄原型寻求理论架构。近年来,他们展开了对景德镇西湖乡四个村落的研究,包括乡村原始生态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徐甜甜:松阳故事
徐甜甜的“松阳故事”展区,摄影:刘强
徐甜甜的“松阳故事”展区,摄影:刘强
“乡村变迁——松阳故事”之石门廊桥,浙江丽水市松阳松阴溪两岸,2018年 © 徐甜甜_DnA建筑事务所
2014年,DnA建筑事务所开始与松阳县合作,采用“建筑针灸”策略,针对不同村庄的特点,以小体量公共建筑介入,有机更新,针对当地传统文化元素或产业,结合特色旅游,在县域范围形成一个文化经济的循环系统。目前,松阳县已经建成了松林剧场、红糖工坊、王景纪念堂、石仓契约博物馆、石门廊桥、独山驿站和水文博物馆等一系列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的乡村公共空间。
马岩松/MAD:新与旧,艺术点睛
马岩松及其团队相信乡村的美在于她的整体性——人与人、人与邻里、人与整体的关系。这个整体就是她的生命力。这与城市很不一样;城市,更多是不同个体的多元叠加。建筑师在乡村做的建筑,往往是个体,而非设计建造整座乡村,“这样的个体建造,对乡村整体是好是坏,我们怀疑。”
马岩松/MAD展区,摄影:珀石
光之隧道,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2018年 © 马岩松_MAD建筑事务
MAD此次展示的的三个作品,包括四叶草之家、光之隧道(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与大地之灯(艺术在浮梁),后两者是以艺术作为切入点的乡村实验。乡村里原来的建筑,大多质朴无华、实用至上。马岩松团队尝试用简单的“无用”的艺术笔触,去点缀那些空间,让它们与当代精神形成化学反应,产生对话。这时,空间、片区便被激活了。
孟凡浩:乡愁与城市梦
“建筑介入”展区一角,摄影:珀石
孟凡浩展区,摄影:刘欣慧
渔乡茶舍,浙江杭州建德市,2021年 © 孟凡浩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