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最新文章
  • 姜长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握三个重点
    姜长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握三个重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足国情农情,统筹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从而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时间:2018-06-08

  • 李铁:关注逆城镇化现象 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李铁:关注逆城镇化现象 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需要有生力军。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壮大发展。城镇化、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到逆...
    时间:2018-06-06

  • 杨开忠:乡村振兴以都市圈为主要依托
    杨开忠:乡村振兴以都市圈为主要依托

    乡村振兴无疑要落脚在地域空间上。但具体落脚到哪儿?也就是说,乡村振兴的地域依托是什么?对此,有两种相互对立的思想和行动倾向。  两种倾向都是有害的  一种倾向是就乡村论乡村,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乡村从城乡地域分工体系中割裂开来,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乡村振兴。这种倾向既忽视了城镇在城乡区域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忽视了城镇在乡村...
    时间:2018-06-04

  • 任中平: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亟需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任中平: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亟需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内容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急剧转型以及城市化浪潮的冲击,农村基层治理中的各种矛盾冲突不断显现,而既有的基层治理体系、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从而使当前农村基层治理实践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与挑战。其突出问题之一,便是基层治理中普遍存在着简单化行政管理手段盛行,导致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泛滥,从而严重抑制了农...
    时间:2018-06-02

  • 王先明:从农村复兴到乡村振兴的百年跨越*
    王先明:从农村复兴到乡村振兴的百年跨越*

    【内容提要】 民国之后农村复兴的呼声一再涌起,20世纪30年代后蔚为大潮。以“社会运动”方式谋求农村复兴,是当时很多研究者和治理者的共识。把“三农”问题置于近代以来的长程中审视则不难发现,它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最本质最重要的社会矛盾的当代体现。为解决这一历史积累的问题,以城乡一体化为主导发展的当代新农村建设战略适时...
    时间:2018-06-02

  • 仝志辉:20世纪50年代乡村改造:没有“乡建派”的乡村建设*
    仝志辉:20世纪50年代乡村改造:没有“乡建派”的乡村建设*

    【内容提要】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乡村改造,成功进行了民国乡村建设派希图从事的多种工作。它通过普遍建立党的组织以实施对工作的领导,在农民当中培养先进分子以示范和带动农民,以及让农民进行充分的自我教育。这种改造的内容和方式与建立一个新国家、新社会的革命目标紧密相关。从山西省委试办合作社的决策过程和川底村郭...
    时间:2018-06-02

  • 高明:不激进的革命
    高明:不激进的革命

    【内容提要】 在中国近百年的乡村建设史上,中共在延安乡村的实践占据了独特的地位,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其一,切实调整党政军机构与乡村的关系,减轻了农民负担;加强基层政权建设,避免官僚化和“盈利型经纪人”的出现。其二,在经济层面,调整土地、租佃关系,使农民摆脱了高地租、高利贷的压榨;同时在生产落后地区,通过移民运动、合...
    时间:2018-06-02

  • 李军:从“创置社田”到“农地减租”
    李军:从“创置社田”到“农地减租”

    【内容提要】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对土地问题的探索历经三个阶段。定县实验时,平教会对土地问题已有初步认识,但生计教育的重点是改良农业和建立合作社。战后的华西实验明确将土地问题视为乡村经济的核心,提出统租分佃和创置社田的方案,这体现了平教会希望通过温和的方式和组织生产的力量解决土地问题,达成合作化和组织化的生产生活模式...
    时间:2018-06-02

  • 张慧鹏:农民经济的分化与转型:重返列宁-恰亚诺夫之争
    张慧鹏:农民经济的分化与转型:重返列宁-恰亚诺夫之争

    【内容提要】 围绕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民经济的性质、农民分化的性质与发展趋势、农民的前途命运等问题,列宁和恰亚诺夫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判断。恰亚诺夫强调农民家庭经营的非资本主义性质,以及农民家庭农场相对于资本主义企业的竞争优势,列宁则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民家庭经营已经具备资本主义化的内在动力。本文详细梳理了列宁-恰亚...
    时间:2018-06-01

  • 陈义媛:中国农资市场变迁与农业资本化的隐性路径*
    陈义媛:中国农资市场变迁与农业资本化的隐性路径*

    【内容提要】 本文在农政问题的研究框架下,以中国农资市场的变迁为切入点考察中国的农业转型,讨论在土地流转这一外显表征之外,资本通过农资的生产和流通渗入到农业生产中的隐性路径。文章探讨了集体化时代农资生产和流通的特点,考察了在集体化时代的制度遗产下,中国农资市场的变迁过程及其机制。研究发现,集体化时代的农资具有一定的...
    时间:2018-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