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中国农业转型及其动力机制仍是有待探讨的问题。本文将农业转型动力因素划分为两类,即来自于农民内部的动力因素和来自于农民外部的动力因素,前者是农民内部因分化产生的自下而上的动力,后者则主要是行政力量和工商资本。通过对皖南河镇十年农业转型之路的考察,本文发现作为外部动力因素的行政力量和工商资本是农业转型的前...
时间:2018-06-01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著名理论,将人类文化的传承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所谓前喻文化,就是在农业文明时代,文化的传承是靠祖祖辈辈的经验积累,然后向后代传承。到了工业文明时代,就是并喻文化,即同时代的经验互相传递,不需要经验积累。后喻文化,就是今天到了信息时代,特别是智能时代,文化的传承就变成后代向先...
时间:2018-05-30
农业农村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核心问题之一。从经济发展角度来说,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础的部分,因此,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增长,一直是核心的国家战略。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说,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和地缘政治大国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保...
时间:2018-05-28
作为在一个历史节点召开的重要会议,党的十九大报告既要为第一个百年画句号做战略部署,又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做前瞻谋划。贯穿两个百年的核心是实现几代中国人的梦想———现代化。乡村现代化无疑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重头。 十九大报告关于农村的部分由三部分构成,加起来就是对未来乡村发展的目标、策略与方向的战略部署: 一是...
时间:2018-05-27
去年以来,“乡村振兴”这个主题变得越来越热闹,我80多岁的老母亲一看见我就说:“你现在重要啊,现在搞乡村振兴了!”我心里想,我还真是没弄明白什么是乡村振兴。 在之前的一篇短文中,我提出了“新乡村主义”的观点,其实是想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个时候会提出乡村振兴这一问题。于是我简单地回顾了一下,从本世纪初开始,取消农业税...
时间:2018-05-26
【内容提要】今天中国农业的主体仍然是小农家庭农场,但中国农业已是相当高度现代化的农业,其高附加值的“新农业”尤其如此,即便是“旧农业”的粮食生产也如此。这便和经典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预期都截然不同,更符合预见到小农经济处于现代化大市场中的困境的实质主义理论。决策者则一直跟从经典理论,主要关注被认作具有...
时间:2018-05-26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
时间:2018-05-25
推进乡村振兴,须着力规避战略问题战术化、发展目标浪漫化、振兴方式单一化、政策支持盆景化和支持重点错乱化等不良倾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前处理工农城乡关系的行动指南。当前,应努力规避以下几种倾向: 规避战略问题战术化倾向,加强实施乡...
时间:2018-05-25
从十六大以来,宅基地制度改革就提出来了,但一直没有突破。原因是什么?政治上的考虑是一个因素,宅基地被认为是农民安身立命的地方,担心如果改革做的不好,农民就没有立锥之地。另外,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宅基地改革只在极少数城郊发达地区有需求,大多数农区没有。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2015年在全国选取33个试...
时间:2018-05-20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不应该是振兴乡村经济,而应是在乡村进行一场推动乡村政治、社会和人的现代化。随着乡村和城市经济上的不断融合,单独谈乡村经济不仅没有意义,而且是有害的。 十九大宣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以往新农村建设的延续,也是新时期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然而,乡村振兴战略应该做什么,中央和地方还没有形成一个统...
时间:2018-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