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振兴的主体是组织起来的农民。将农民组织起来的最重要制度基础是农民集体土地制度及建立在该制度基础之上的农民集体经济。借鉴同为土地公有制的国有农场经营体制的经验,借助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恢复农村集体土地的生产资料性质,有望同时解决当前农村土地细碎化与农民难以组织起来的两大困境,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组...
时间:2019-07-25
2019年6月8日,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和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举办了“首届宪法与环境资源法对话会”。本文为上半场对话引导人的发言实录。 对话人: 吕忠梅,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负责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韩大元,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
时间:2019-07-21
【编者按】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各方的最大利益契合点和最佳合作切入点,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为什么要把可持续发展视为“金钥匙”?可持续发展与中国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在同济大学诸大建教授看来,加强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对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可持...
时间:2019-07-16
摘要:乡村振兴与新农村建设有着本质区别。乡村振兴的基本单元应该定位在都市之外的县域范围, 包括县城、集镇与村庄的统一体。乡村振兴不是村庄振兴, 它本质上是县域的全面振兴。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乡村振兴, 既能实现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同步发展, 又能协调基础建设与全面振兴的辩证关系, 还契合了农民渐进城镇化和半城镇化的特点,...
时间:2019-07-09
中共十九大将乡村振兴作为国家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问题再度成为热点。尽管乡村振兴已进入实施阶段,但一些绕不开的基本问题并没有予以明确回答,比如,当下乡村问题的实质到底是什么?我们要振兴的乡村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未来演变趋势如何?乡村振兴到底为了谁?乡村现代化会朝向怎样的路径?比回答这些问题更重要的是...
时间:2019-06-26
本文系贾康先生在2019年6月20日商会会长灵山论坛上的发言。 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企业家朋友和各位朋友,很荣幸接受邀请来参加我们这次的商会会长灵山论坛,广西是来过多次,前几年参加关于广西作为北部湾增长极的这样一个战略命题的调研到过清州,但这是第一次到咱们灵山,虽然还缺乏了解,但已经感受到了...
时间:2019-06-23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是古人朴素的生态道德观。《尚书·舜典》记载,上古时代舜就设置了一个管理山林川泽草木的官职叫虞,做这个官位的人叫伯益。到夏朝时,就有了“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 以成鱼鳖之长”的道德倡导。一个社会的文明靠的是两大要件支撑:法律和道德。法律是他律,道德是自律。道德存于内心,指导行为,它体现的是伦理关系,是价值判断,道德的...
时间:2019-06-18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全文如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
时间:2019-06-18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我们以这个题目进行集体学习,目的是加深对这一重大战略的理解,明确思路,深化认识,切实把工作做好。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 我一直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
时间:2019-06-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要紧紧把握新时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更加注重有关“三农”工作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增强“三农”工作的法治观念和权利意识,从而更有效地推动乡村振兴,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一、在粮食安全上,既要重视数量安全,更要注重质量...
时间:2019-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