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1-04 15:48:19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5665
这一国字号荣誉是怎样获得的?带着这一问题,笔者于近日采访了县林业局、旅游委等相关部门,从中找到了答案。
据介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累计投入资金 20亿元,先后组织了千军万马战云台、青龙峡景区开发、森林公园开发、峰林峡景区开景等多次大规模开发建设活动,尤其是对林业的开发、保护与管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理顺体制机制,把资源纳入统一管理轨道
为理顺管理体制,增强我县旅游的竞争优势,县委、县政府对全县旅游资源实施整合管理,2003年8月,将原来分别隶属于林业、水利、文化及七贤镇的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子房湖、百家岩、青龙峡景区全部纳入云台山统一管理,这一“景政合一”的管理体制彻底解决了云台山发展过程中“多头管理、推诿扯皮”的体制问题。2006年11月,市委、市政府又将峰林峡纳入云台山统一管理,实现了人才、资金、资源、建设、营销、管理上的统一调配、合理使用,形成了强大的“云台山”号旅游航空母舰,这一机制体制更为林业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提供了组织保证,彻底扫清了创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的最大障碍。
转变林业机制,把天然林保护工程提高到新水平
据了解,1998年,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启动,长期依赖于木材生产生存的河南省国有修武林场对今后的发展感到迷茫,在职职工下岗、退休职工上访,整个林场陷入了举步艰难的困境。对此,县委、县政府当机立断,决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并于2003年3月研究决定,将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即国有修武林场)与云台山景区管理局的旅游开发、旅游经营整合为一体,实行统一经营管理。整合后的修武林场管理权属、林地权属不变,森林公园职工负责公园内的旅游秩序维护、环境卫生管理、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这样不仅解决了职工的生存问题,而且还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确保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同时也扩大了云台山景区的旅游经营面积,提高了景区的客容量和游客接待量,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良好局面,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县的天然林保护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并不断得以提高。
保护森林资源,在提升生态品质上下功夫
林业机制转变理顺之后,我县在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上,一方面从县林业、民政、国土、规划、森林公安等五个部门抽调专人成立了修武县山区综合执法办公室,另一方面,在山区原森林防护队伍的基础上,组建了由235名巡逻员组成的山区“五责合一”巡逻队,具体协助山区综合执法办公室落实森林防火、矿山开采、规划管理、林业执法、殡葬管理等“五大职责”,全力保障山区生态资源安全。此外,在森林旅游地的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购置上,积极响应“低碳景区、绿色出游”的宗旨,纷纷增添设备设施,改变接待条件,譬如,景区内增添了生态厕所、垃圾箱、风力发电机、全永磁悬浮风光互补节能灯、交通工具电瓶车和豪华观光巴士等等。森林资源的有效保障,使我县的森林资源更加丰富,从而形成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良性循环。 2012年1月5日,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被省林业厅、省教育厅、共青团河南省委联合授予 “河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012年7月6日,又被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效益综合化,铺就群众致富路
旅游业是一个带动性极强的绿色产业、龙头产业。据国家统计局对100个行业代码进行的统计,有76个行业与旅游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其中第一产业5个,第二产业30个,第三产业41个;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5元;旅游投资每增加1元,可带动其他行业投资5元,产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实现发展规模的快速扩张。我县旅游业的发展,在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经济增效、财政增长方面彰显了极强的综合带动功能,2018年全县各类宾馆总计652家,旅行社达到30家,旅游购物超市16家,由此带动旅游从业人员3万余人,占全县从业人员总数的40%以上,成为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云台山景区内的岸上村,近几年通过云台山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家家开起了家庭宾馆,宾馆数量达到200家,旅游从业人员达到4000人,年人均收入6万元,成为全省有名的富裕村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与此同时,森林资源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多年来,景区内的林木生长茂盛,无一处被破坏,绿水青山在这里变成了老百姓的金山银山,一些多年不见的金钱豹、猕猴等也在山林中出没,彰显出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巨大效益。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下一篇: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宁年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