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8日,由友成基金会主办,北京幸福家公益服务中心、瑷瑅空间协办的“生态文明学习沙龙”第二期活动在京召开。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原副巡视员(副司长) 王时浩,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郇庆治,加拿大AltaNatural公司首席执行官、世界生态社会科学协会会长金建方,友成基金会秘书长零慧,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创投事业部副主任、2018全国基层党建创新经验课题调研组执行秘书季婷等来自政府、高校、社会组织、企业、媒体的30多名专家学者,就“生态主义理论纲要”展开对话、交流,深入剖析了生态文明的形式与趋势、挑战与机遇,共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言献策。
会议由友成研究院副院长周鸿陵主持。
“只要是真正生态的,就一定是复杂的,多元的。当下正在兴起的复杂性科学也许会为生态文明的建构提供一种新的理路和思想。”友成研究院执行院长汪亦兵在致辞中表示,文明的变迁,根本上就是认知的变迁,所以思想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大家都对在中国推行生态文明给予了很多的期待。这种期待,既有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想的眷恋和寄望,也有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某种赞许。
世界生态社会科学协会会长、《人类的使命》作者金建方发表了“生态主义理论纲要”主题演讲。金建方教授认为,生态主义的理论构造由宇宙观、生态体理论、生态社会理论、生态经济理论、生态货币理论、生态政治理论、伦理道德、修身养生等八方面构成。
“人类正脱胎为新的自然存在角色。”金建方教授认为,地球变迁的主要阶段可划分为生态沉寂时期、生态勃发时期和生态文明时期。在历经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以后,人类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此时人类的智能将会快速发育,逐步地成熟。进入成年期的人类,将逐渐地摆脱自然界生物本能的束缚,脱胎为新的自然存在角色。“人们若想在社会立身,获得较好收益,必须时刻注重自身从事的任何社会角色,忠实地执行每一个角色使命,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维护好自身的信誉。由此才能获得社会与他人的认可,得以安身立命。”
“生态主义和生态文明总体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唯一的、权威的确认版本。”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郇庆治认为,生态文明是中国背景和语境下的一种政策话语体系和实践,生态主义更接近学术话语。“我希望两个话语之间形成建设性的互动互补,希望能对生态文明和生态主义进行哲学阐释,给生态文明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态管理提供启发。”
“人类文明应该是一个互包容的状态。”中国生态文明促进会教研部主任、研究员胡勘平表示,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一个新文明的产生并不意味着原来文明的消亡。“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生态文明总体战略的国家。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
中华大道与大生态文明研究学者、国家发改委《中国企业导刊》原社长、总编辑陈小平用“系统全面、深广前瞻”八个字概括了金建方教授的主题演讲,并进一步指出,现在是高扬大生态文明的时代。
“晚清康有为《大同书》展望了中国工业化的未来,到今天金老师《生态社会》一书的出版,在一百多年时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态社会展现在我们眼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王志刚结合自己学习环境史的经验,畅谈了在当下“我该怎么做”的话题,并对“水利”、“水害”现象进行了分析。
“金建方教授倡导的生态主义跳出了比较狭义的生态概念。”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城市研究所副所长刘正山用《狮子王》的案例形象讲述了生态社会的状态,并提出要考虑改革考核体系的问题。北京大学特聘议事规则讲师魏立宪则提出要精细化看问题,要有清晰的边界思维。中国经济时报财经中心主任王南也从新闻报道的角度强调生态社会建设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给我们社会带来了很多改变。”北京幸福家公益服务中心秘书长覃研表示,一个新的文明形态的形成,需要从文化、技术上着手。
“未来的时代有可能就是一个三体的时代。”北大纵横合伙人,高级企业管理咨询顾问、高级管理讲师杲占强指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必须要重点考虑机器与人的伦理问题。
“友成基金会、幸福家、瑷瑅空间举办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但我们不能只止步于空谈,要从实务层面进行实践。理论都是要经过实践检验。” 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原副巡视员(副司长) 王时浩表示,通过活动把有情怀、有才华的人聚集在一起,既要有理论探讨,更要从务实层面去行动。
会议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