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将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决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当前,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虽然已呈现稳中趋好的态势,但环境治理形势也日趋复杂,环境整治的压力持续增加。总体上说,生态环保工作既到了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窗口期、转折期,也到了攻坚期。生态环保工作推进越深入,复杂程度、困难程度越大,对干部队伍的要求越高。亟待各级环保部门进一步用实招狠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强势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然而,调查发现,少数县级生态环保部门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偏软、措施偏弱,狠劲、韧劲和拼劲不足,经常处于“软柿子”状态,导致一些地方的生态环保工作难尽人意。
由于受怕得罪人、当老好人等思想影响,少数县级环保部门总觉得与各乡镇及相关部门低头不见抬头见,抹不开面子,于是工作上得过且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如,在生态环保部门牵头的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考核中,对于年度考核评比得分,有的县级环保部门或多或少存在“和稀泥”现象,搞一团和气,考核结果“你好我好大家好”,却唯独环境质量改善情况不太好。
又比如,对于上级生态环保部门发现的有些环境问题,个别县级生态环保部门生怕当地有人被追究责任,总想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想方设法为同级业务主管部门或乡镇打掩护,说情打招呼。
再比如,需要县级生态环保部门牵头推进的水、大气污染防治有关工作,个别县级环保部门总觉得牵头就是求人办事。因此,工作中不肯也不愿牵头,导致水利、农业等部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污染治理捏不成拳头、形不成合力,防治成效打了折扣。
还比如,在履行统一监督管理职能方面,对于未按时完成的污染防治措施或环保工程项目,个别县级环保部门不敢严肃督查。即便现场督办或印发督查通报,往往仅提几句不疼不痒的要求就算履职尽责了,甚至有的基层环保部门查到乡镇环保工程未按时竣工,竟帮着乡镇出谋划策,绞尽脑汁寻找所谓的客观理由,向政府或上级生态环保部门报送项目调整请示。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中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以一种造福子孙后代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多次强调绿色发展对提升百姓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基层生态环保部门是推进绿色发展、落实环保政策措施的“最后一公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前沿阵地和根据地,县乡级生态环保部门的工作实不实、严不严、细不细,将直接影响环保目标任务的实现。
实事求是地说,当前仍有少数领导干部对生态环保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了不要”。扭转这种与时代潮流相违背的错误认识,改变污染防治被动局面,各级生态环保部门必须硬起来、狠起来、严起来。实践证明,强势开展的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就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不仅极大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环保意识,也强力推动了一批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
鉴于此,笔者认为,县级生态环保部门应全面强化责任意识,敢于碰硬,敢于担当,不能做“软柿子”,不能当“墙头草”,必须清除私心杂念,摒弃畏难情绪,敢于向污染治理不履职尽责的部门果断亮剑。
县级生态环保部门要保持正派、弘扬正气、永葆正色,不被人情面子绑架,始终以坚定的态度、果敢的作风、严格的尺度,扎实推进各项环境管理措施落地生威。具体说来有三方面建议。
第一,坚定信念,无愧使命与职责。历史积累下来的环境问题交到了这一代环保人手里,不仅考验着治理能力,也影响着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生态环境改善是民之所盼,也是党和国家做出的重要承诺,更是环保人义不容辞、当仁不让的职责。对此,要坚定建设绿水青山的理想信念,把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融入头脑里,落实在行动上。要坚持党性原则,以加快推进环境质量改善为履职之基,以群众答不答应、满不满意为尽责之本,凭借敢打必胜的决心,主动出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第二,坚持原则,维护方案严肃性。近年来,为保障生态环保工作有序推进,各级政府相继修订和出台了不少环保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和重大决策部署面前,生态环保部门要做坚持原则的表率,一招不让地维护其严肃性和权威性,不折不扣坚决贯彻执行,绝不拿原则做交易、换人情。同时,还要监督和督促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按章办事、严格落实,绝不容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绝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绝不放任打擦边球、搞变通、打折扣,力保各项环保法规和工作部署真正落实到位。
第三,坚守底线,污染面前不退步。污染防治攻坚战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难免遭遇曲折与艰险。环保人要把污染之地当成战斗阵地,寸步不让,强攻智取。基层生态环保部门一方面要敢于向属地党政主要领导如实反映情况,讲清问题之害,提出可行建议,引起重视,进而从更高层面协调和动员多方面力量,高效推进问题解决。另一方面,要善于借力环保督查等契机,把老大难问题摆出来,上下协力,督促相关部门或板块凝神聚力破解难题。总之,无论采取怎样的办法,只要把环境问题解决了,就是好办法。环境问题一天没有解决,就一天不鸣锣收兵。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