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5-04-02 13:46:04 作者:徐勇来源:爱思想阅读:8906
"三农"的提升,再次是推进资本下乡,促进农业的强势化。农村最主要的资源是土地。中国的所有革命和改革都源自于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农民和土地的结合可以增加生产,缓和社会矛盾,但传统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也只能长期陷入在低效农业和弱势产业的陷阱。要使农业得以成为强势产业,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将集中于城市的资本引入乡下,使资金、科技、管理、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以资本的形式进入农业。只有在资本的强势支持下,"三农"的地位才能得以提升。我国一些种养殖大户,比城市人生活得更好,其原因就在于其资本支撑下的产业强势。从这个角度讲,"三农"的提升最终还要取决于"三农"之外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而要使资本下乡,则必须最大限度使土地流动起来。以包产到户为标志的第一次农村改革,最大成果是解放了农民,最大的局限是土地被固化;随着资本农业的产生,农村需要进行以土地流动为主的第二次改革,将土地解放出来,最大限度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三农"的提升还需要提升农民的对话和谈判地位。农民人多但力量不大,缺乏与外部的对话和谈判地位,其重要原因是分散,缺乏组织性。但在当今,组织农民不能依靠政权的外部强制,更不能依靠传统家族组织等所谓的本土资源,而应该主要依靠市场导向和利益纽带的农民自组织。在笔者去小岗村途中的一个村,不久前成立了一个养鸡协会,不仅很快获得经济收益,而且迅速改变农民的地位。以往是单个农户找农资厂商,如今是农资厂商找农民协会,逢协会开会时,甚至赠送礼金。道理很简单,成立农民协会后,厂商与农民的交易成本降低,双方都受益,农民作为消费者的主权强势地位得以确认。
总之,"三农问题"是在现代化进程产生的,也只能依靠现代化建设中对"三农"的提升。
本文为作者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招标项目"我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成果(项目批准号:03JZD0031)。
⑴ 孙立平:《断裂》,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第1页。
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04页。
⑶ 吴晗:《朱元璋》,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第278页。
⑷ [美]塞缪尔·P·享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55页。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