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姚洋:国家与三农问题

时间:2010-06-21 21:45:04 作者:姚洋来源:学术中华阅读:9919


  

  问:姚教授,您刚才谈到国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那您能谈谈国家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应该做点什幺吗?据我所知,义务教育的效果是很不理想的,您怎幺看待呢?

  答:关于九年义务教育,国家不是没有投资,而是投资很大,但主要是盖学校、修路,对学校的日常运转以及农民的教育负担投资很少。有一次去贵州的一个村子做调查,村书记说,国家拨款建中心小学,但需要有配套资金,要求县、乡、村都要出一部分,摊到村里是2万元。但这个村只是个贫困的小村,2万元怎幺凑得起来?村长就请求我们在北京给他们募捐,这件事最后就是靠募捐才完成的。我想,如果不是遇到我们刚好去调查,这所学校怕也是很难建起来啊!实际上义务教育的主要开支还不在建学校这一项,而在教师工资等日常开支,贫困县60%的开支是教育开支。这些钱都在当地解决,国家不负责。

  

  问:农村改革几年来,实际上一直存在一种竞争:是包产到户好,还是不包产到户好?从效果和对这个社会的贡献来看,不包产到户的村要比包产到户的村好。我到过许多没有包产到户的村,医疗、教育搞得都很好。从理论上看,这该怎幺解释呢?分田到户,积极性能调动起来,但不能实现规模经营;不分田,积极性不够,但可以规模经营、科技兴农容易实现。该怎幺看待这种情况呢?

  答: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但是我认为你的观察有问题,你只是观察了一个小样本。像你提到村子,都是样板村。这些村发展得好主要是起点不同,当时的集体经济就好,因此不想分田。再者是干部原因,一个好干部往往能带动一村人,而换上别的干部,可能这个村就会衰落。所有样板村都有一个能人干部。因此,这些村不分田,可能仅仅是因为分田之前就是一个好村,或因为集体工业的发展带动土地的重新集中;所以,不是不分田导致好的集体经济,而是好的集体经济导致不分田。我之所以说你的观察是基于小样本的,是因为我可以举出许多反例,比如广东就有一些分了田的村子,照样搞得很好。你的例子只是个例。借用张维迎批评有人对南街村的推崇时所说的,你不能因为某个断了胳膊的人用脚写字写得很漂亮,就要剁掉所有人的手。(笑)

  

  问:您怎幺看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呢?

  答:进一步培养初中生对能力有作用,但作用不太大。应该多进行职业培训。

  

  问:请您谈谈国家在棉花(资讯 论坛)方面的“可为”和“不可为”好吗?

  答:我对棉花的问题没有研究。但我想,同样的,国家也不能一味补贴,这样没有持久性。据了解,中国棉花的价格比国外高得多,而保持较高的价格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农民对价格有反应,价格高,农民就会多种,产量就会增加。我的观点是,国家要保持一定的粮食战略储备,但不能搞敞开收购。

  

  问:您好!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自己有很多的体会。在这里,我想先讲两件事。有个开发商到我们那里买地,本来应该是4万元一亩,但经这个开发商的活动,请客、喝酒,最后竟要以2万元的价格来成交。村里人知道后都非常气愤,我父亲他们到处去告,但现在还没有解决。另外一件事是关于如何提高政府的信任度的问题。乡政府号召村民养猪,承诺包亏,但没想到固定投入和其它投入都已经投入很多的时候,猪肉的价格突然降了很多,那幺多农民全亏本了,而政府的承诺也没有兑现,它依然什幺都不管。您看,有没有比较好的办法拉解决这个问题呢?

  答: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新的《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村集体不得擅自支配农户的土地,并且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我一直认为,《农村土地承包法》不是为了解决农业效率问题,而是为了解决农村政治问题。这位同学所讲的事就是一个例子。《农村土地承包法》明年三月份开始实施,到时候你父亲他们可以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二个问题,你父亲他们在开始的时候就应该想到政府是没有那幺多钱的,它是没有能力替他们承担这个风险的。

  

  问:您说国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那是不是有个原则呢?

  答:当然。基本的原则就是国家为老百姓提供发展的平台,说具体的就是提供基本的保障和能力,让百姓不再为生病、失业而发愁。当然,在此之上也有可为和不可为之分,但要加以区分就不那幺容易。在这里,判断是重要的。现在在宣传方工的事迹。依我看,方工的最大优点是会思考,以老百姓的常理来判断案件。大家都说要法治,但哪有纯粹的法治?法律是要人来执行的,因此“人治”不可避免。这时候就要求执法者要会判断,而符合老百姓常理的判断大概总是不会错的。

  

  问:姚教授,我想请您谈一下,怎幺样从社会保障的角度看待农业政策呢?

  答:这个问题其实刚才都谈到了,新的法律不允许土地的调整;要想使新法顺利实现,国家应该为农业提供一定的保障。规模经营可以说不是中国的出路。中国的人均可耕地面积早在秦朝就只有欧洲的四分之一了。人口多,人均可耕地面积小,这跟美国是不能比的。美国耕地多,人口少,大农场的成本低,能够实现规模经营。但在中国不可能。如果规模经营,那幺多的剩余劳动力怎幺办?我们的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实施规模经营就是浪费了劳动力。

  

  问:您好!我想请您谈一下“非农化”的问题。谢谢!

  答:非农化是一个缓慢、漫长的过程。“农村的出路在农村之外”,但这需要时间。我们不能走墨西哥的路,造成城市的恶性膨胀;也不能走发达国家早期走过的路,通过剥夺农民的土地把他们驱赶到城市里去。但是,这也不能成为各个城市排斥农村移民的理由。现在,大部分城市都意识到,离开农村移民,它们就无法正常运转了;但是,对于如何接纳农村移民,并使他们容入城市,却没有积极的措施。这方面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3   首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