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8 21:48:00 作者:贾康来源:农民日报阅读:10477
按照世界银行现在的标准,要达到12000美元以上才算稳住,才能坐稳这把交易,而世界银行每隔一段时间要调高门槛,所以我说十年以后,我们一定要努力达到13000,坐稳高收入经济体这把交椅。
按中央的要求,2035年要基本建成现代化,基本建成现代化,不能把农村撇出去,一定是中国的城乡一起基本建成现代化。如果达到这样一个愿景,再有15年左右的时间,按中央的具体说法是,2049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按邓小平的说法是下世纪中叶,我们要建成现代化强国。从时间表上来看,是相当紧迫的。现在我们已经感受到新旧动能转换中间,有很多挑战性的问题,新的动能支撑着我们能够有后劲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一个统计现象,大半个世纪走到中等收入阶段以后再往上走的成功率是极低的,只有10%,换句话说,绝大多数经济体走到这个阶段,都不能如愿地继续再往上走了,前面的发展势头会突然失去,很多的经济社会矛盾搅和在一起,发展失速以后就好像落入一个陷阱。而进入这个陷阱以后常常一蹶不振,可能好几十年出不来。
中国一定要在这方面,通过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高质量的工业化、信息化,一起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记者:
贾老师,我们最近观察到您对供给这个问题研究比较多?
贾康:
对,我们要谈谈这个事了。咱们先得看看在“农”的概念之下,供给侧的要素,它有什么样的基本情况,和我们在这方面要抓住什么样的优化要领。
供给侧五大要素,劳动力、自然资源、资本,还有科技成果应用和制度。
在中国农村过去劳动力改革开放初期,大家都感受到,劳动力有巨大的剩余,几乎无限供给,有很多人要寻求自己更广阔的人生空间,考虑要到城镇去讨生活。当然很遗憾,进城这么多人,现在往往还顶着农民工的帽子,人家跟农业已经无关了,有的在城镇已经定居了,常住人口概念之下,十几年二十几年了,仍然没有取得户籍,最典型就是北上广深,这种人还为数相当多。这个要素怎么样更优化?这是咱们一开始提到的弥合城乡二元经济以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越来越多的让进城的农民真正按照市民化来对标,这就是配套改革,提高供给侧的整个供给体系质量,越来越顺当便捷地让农民取得市民身份。劳动力要素一方面要流动,另外一方面,毕竟还有一些人要在农村继续务农,这就有一个我们所说的劳动要素,怎么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培训,需要方方面面支持,包括财政支持。
再有就是自然资源,农村的自然资源首先是地皮,基本农田要有一个红线。肯定得有一个基本农田保障,这是粮食安全托底的事情,(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怎么样在保证基本农田能够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同时又能让它合理化,这里有很多的问题要做。城乡结合部原来的熟田越来越多,不得已要占掉,成为城区。那么远离城乡结合部这些地方,可开垦的农田有限,能不能够把它集约利用?
第三就是资金资本,农村的发展,按照现在对接市场化来说,资金在很多情况下是资本属性,要用资本来运作,当然首先财政支持某些并不是资本的资金,有一个怎么样高效使用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初期,财政要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的同时,对于城镇稳定粮价和农产品价格的这些市场状态要给予补贴,这个补贴就称为农产品价格补贴。收购价提高,市场销售价不变,中间形成的倒挂,以政府财政资金补贴的方式把它处理掉。这样一边稳定城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一边是让农民得实惠,那么这就自然带来一个什么问题,财政的可持续性。财政有没有这么多钱,不断地往里边砸进去?还要注意想方设法理顺比价关系,不能靠大量的补贴,年复一年这样去运行。以后财政资金怎么样运用,除了补贴要合理化之外,还有一个正面投入的支农资金怎么合理化的问题。支农资金的合理化有很多可讨论,比如说有越来越多的农业投入的专项资金,以后碎片化了,就又提到资金能不能够整合,这么多年来谈整合的声音不绝于耳。进步有,但是还不能令人满意。这样把资金整合起来以后,内在的潜力更好地调动出来。资本就是要在对接到市场概念上来理解。在农村和乡村区域使用的这些资金,如果按在商言商的定位来说,就一定要投入以后取得回报,它不像财政资金,财政资金可以不考虑回报问题,只要符合政策纳入预算,支出了就支出了,补贴了就补贴了。但是资本在农村区域的开发,它一定要回报,没有回报,它是不可能做这个事的。有些企业想做风投、创投、天使投资的,不适合做乡村振兴的PPP,他讲的是快进快出取得超额利润,但要承担极大的风险。另外一些资本它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间,支持“三农”过程中,仍然是在商言商,进来以后愿意接受一下锁定30年甚至50年,他自己认为可接受回报的水平,这个事就做成了。当然这里边法制化的保障条件,阳光化的运行制度,防止各种不正之风的破坏干扰,还有专业化的智力支持都不可缺少,这叫PPP的规范化,所以这是一篇大文章。
还有两大要素,一个是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的应用,农村如果从种田来说,运用良种,化肥和有机肥怎么样结合使用,合理的使用农药等等,以后可能还有休耕轮作等等这种技术指导,这都是使农业更好发展的科技因素的作用。
第五大要素,农村的改革,农村改革的升级发展。现在农村在高质量发展情况之下,从土地制度怎么样对接全国统一市场的改革,现在还在努力去做,确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等等都是改革的内容,在农村经济组织的形态上,未来有一系列改革的任务,继续适用于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可能。在有些区域,现在可以更积极地考虑,规模化经营里的互助合作组织,甚至是农场,甚至是更升级的一些农村区域带有企业化特征的组织形态,都可以在未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去跟踪和及时总结经验,推进多样化的农村区域供给侧要素,调动潜力,合理地提高他们的流动性,提高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记者:
这篇文章是比较大的,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贾老师讲得挺透的。您对“三农”有什么样的憧憬或者寄语?
贾康:
我在过去的人生道路上,有农村的体验。十几岁的时候跟着父母到湖北干校,到湖北干校后有一年多的时间,是在农村读书。对于中国农村的情况,基层和草根层面,我确实有感性认识。这些年做理论政策研究过程中,我也时不时回想。你必须承认,那时候的农村区域的情况相当落后,这些年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在不断改观。但是你要从整个中国现代化的愿景来看,未来要进一步提高“三农”概念之下的现代化水平,以及“三农”和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打通的中国现代化的水平,这里边用得着十九大强调的一句话,行百里者半九十。伟大民族复兴新的两步走,要到中国梦梦想成真的这个时点来看,也就是30年。这30年它的挑战性,跟前面一二百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近现代史一路积贫积弱,然后寻求民族振兴的挑战性至少是在一个数量级上,我们要充分地重视。农村在发展的成就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现代化愿景,我自己感觉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突破过去思想上的束缚。中国的农村是在整个统一市场之内的,是农业和工业、服务业,整个国民经济有机结合的,必须冲破过去的思维定势,把农村的发展、农村的振兴放在统一市场里,放在拥抱全球化的视野里边,放在以后中国农产品要越来越多地加入全球竞争的事业里,来考虑它高质量的发展。
现在贸易摩擦升级以后,客观上逼着我们更多地考虑,中国的农产品要更适应未来,越来越带有与狼共舞特色。贸易互通有无的旁边,还有种种相互出手等等因素。中国农业的长期发展,还有“三农”概念之下的乡村振兴、长期发展,就得经受这种考验。
未来的30年,要把中国农村的发展,坚定不移地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以及民主化、法制化打通,这是只能顺应不可违拗的世界潮流。中国的农村要加入进去,农村改革以及现在还在推进、跟农村改革相关的这种配套改革,村级的自治、民主机制、财政预算管理的公众参与机制,都要发展,不发展是不可能的。社会管理怎么样现代化,在农村区域也要通盘处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是更愿意把农村的发展和整个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拥抱全球化的这种振兴,打通在一起来理解。以后农村的发展和其他方方面的发展,要看作一个系统工程。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以农村继续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支撑作用之下,农村更好的“三农”概念之下,拥抱统一市场和拥抱全球化的一个现代化进程。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贺雪峰:当前农村存在的6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