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朱启臻: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产业

时间:2018-09-09 23:02:50 作者:朱启臻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年阅读:10196



四  产业兴旺与乡村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乡村就是在适应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为了农业生产人们定居下来形成了村落,村落发展过程始终以方便生产为原则,衍生出诸多与生产相关的村落形态及其功能。比如村落选址遵守 “近地原则”,村落建在离耕地最近的地方,不仅方便农业产生,还有助于产生并维持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有助于维系村落生产与生活的有机循环。又如,形成了农家院落,为庭院经济和乡村多元产业提供了特殊空间。农家院落是用围墙或栅栏围起来的包括建筑、设施、空地以及特定生产生活内容的空间结构,是村落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农民祖祖辈辈生产、生活、娱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村民的生产与生活在院落里以微观的形式得以生动体现。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大理古生村农民院落里座谈时指出:“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 “庭院比西式洋房好”体现了总书记对乡村农家院落价值的深刻理解。农家院落对乡村产业兴旺具有特殊价值,我们选择几个说明之。

  第一,农家院落与庭院经济。农家院落除了居住功能还是高产出的生产用地。在农家院落里可以“房前屋后种瓜种豆”,可以栽植果树,还可以饲养家禽家畜。所谓“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描述的就是以农家院落为基础的乡村产业兴旺的情景。许多地方甚至发展出立体空间利用的庭院经济,成为农民满足生活需要和增收的重要来源。除了种养业,农家院落还为乡村手工业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空间。诸如编织、纺织、食品加工、木工制作等家庭手工作坊,需要院落做支撑。乡村手工艺的振兴,没有农家院落的存在是难以想象的。无论是农业产业链延伸,或农业功能拓展,或产业融合,农家院落都是其得以实现的基本单位。如目前广受重视的“农家乐”就是依托农家院落而存在的,这是一个集生产、生活、休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社会空间。

  第二,农家院落的储存与循环功能。院落可以储存农具,这是方便农业生产而发展出来的功能。传统社会小而全的生产方式,农具从锄头、铁锹、镰刀到耕、耙、播、收的各种器械以及马车、手推车等运输工具应有尽有,缺一不可。除了农具还要贮存农产品,如谷物的晾晒和储存,在村落里可以看到诸如农家院落里的玉米垛、挂在树上和屋檐上的红辣椒,院落中拉起一条绳子就可悬挂要晾晒的收获物。院落中还常常被挖出一口菜窖,储存蔬菜,满足生活需要。农家院落也是手工业品的制造和储存空间,无论是编织、还是酿造,或是木工制作,都需要较宽敞的储存空间。农家院落也常常用来堆放杂物,特别是那些被城市人视作垃圾的东西,农民都会精心分类堆放在院落中或是留着备用,或是卖给废品回收者。农家院落的储存功能不仅体现得十分全面,还具有地下、地上、空中等立体空间利用特点。与储存功能相关联的是农家院落的循环功能。农家院是种植业与养殖业实现能量交换的重要空间,也是乡村居民生产与生活实现有机循环的重要节点。由于院落的存在,农业收获物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农产品的废弃物在这里转化为家禽家畜饲料,人与动物的排泄物以及生活垃圾在院落里变成有机肥,这种有机循环的智慧只有在农家院落中才能得以体现。

第三,生产经验交流功能。乡村的生产技术与生产经验的传播有其特殊途径,其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邻里间的示范与模仿,这与农家院落的存在不无关系。农家院落构成的物理空间、社会与文化空间为农业与手工业生产提供了有效的交流条件,新品种、新技术、新技能可以在院落里展示和示范,在此基础上实现扩散与推广。院落也是重要的人际交往和信息交流的公共空间,开放的院落形成熟人社会,才使有效的经验交流和技能的代际传递成为可能。(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即使是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利用熟人社会的示范效应也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院落,乡村其他要素也与产业兴旺密不可分,如村落形态、典型民居、特色民俗、生活方式、乡村文化等都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作为一个有机体有其满足村民生活的各类要素,产业兴旺就是要发现这些要素的生产生活价值,并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放大这些价值,实现乡村财富的增长。这就需要把乡村整体作为产业要素而不是人为把乡村与产业割裂开来。乡村农业、手工业、休闲、体验等业态以及农产品品牌建设等,都只有以村落有机体、村落文化为载体才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村落是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转换空间,不论是提供特色、高品质的农产品,还是以享受优美环境为目的的乡村休闲、度假,都要依托村落才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村落结构是把乡村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生态经济优势的最有效的转换器。

  在乡村建设实践中,存在一个严重的误区,就是看不到乡村价值,忽视村落与乡村产业的特殊关系。谈到环境卫生,就想着消灭乡村的家庭养殖业;谈到宜居,就想到拆掉农民的房子建成排楼房;谈到生产,就想到流转农民的土地而排斥农户经营。特别是忽视农家院落的综合生产价值,仅仅把农家院落看成是一块“建设用地”,甚至通过“占补平衡”搞土地指标交易,已经成为乡村消失的重要因素。片面地用城市建设思维改造乡村,机械地用发展工业的模式发展农业。结果,凭着美好想象建造了漂亮的民居,却永远消灭了农民的生计来源。拆村并点,使农民远离耕地,削弱了农业生产;让农民上楼,消灭农家院落,使包括乡村手工业在内的庭院经济难以为继,在排排楼上甚至迫使农民回到了人畜同居状态;改变住宅结构的同时也改变了乡村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失去了载体,乡村文化产业也就无从谈起。无论是田园综合体,还是美丽乡村建设,都应该尊重乡村特点和发展规律。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所强调的一系列促进产业兴旺的措施都离不开对村落整体价值的认识与应用。如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振兴传统工艺,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无论发展什么样的乡村产业,都要深刻认识乡村的价值所在和其对乡村产业的重要性,要坚持农民主体和乡村载体的原则,任何排斥农民和排斥乡村的做法都与产业兴旺背道而驰。

  (本文注释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3   首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