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黄季焜:乡村振兴:农村转型、结构转型和政府职能

时间:2021-01-06 10:27:35 作者:黄季焜:乡村振兴:农村转型、结构转型和政府职能来源:爱思想阅读:11280


  

六、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论述的许多问题和观点实际上在近期中央相关文件中都有所体现,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初期,实际情况和要求还相差甚远。例如,国务院2018年出台的《规划》在指导思想上特别强调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政策体系”,在具体推进上也强调“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原则;《规划》的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和第三十一章等章节更分别对“统筹城乡发展空间”“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分类推进乡村发展”“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等做了规划。但实际情况正如本文开篇提到的那样,许多地方存在急于求成,在没有理清农村转型路径与规律的情况下,盲目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设项目,难免未来要走弯路。基于本文对农村转型和结构转型及其效果的分析,本文就我国未来全面推进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如下几条政策建议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修改问题。

  首先,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各地农业要以加快转型速度为方略,促进高值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要让每个劳动力、每一亩耕地和每一滴水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和收入,这样农业才能吸引更具生产力的劳力和资金的投入。要使每个农业生产要素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和收入,就必须发展绿色高效多功能的高值农业。未来农业发展重点不在数量,因为农业增产往往导致农民减收;未来农业发展要靠质量提升农产品的价值,靠绿色、高效、特色和多功能的农业增长。

  其次,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各地各部门要以加速结构转型速度为方略,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不加快结构转型,单靠农业内部生产力的提高,难以实现农业劳动生产率与非农行业劳动生产率的趋同,从而难以较大幅度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我国2018年农业GDP占比已下降到7%,但农业就业占比还高达26%;预计到2035年,农业的GDP占比将下降至5%左右,到时要使农业具有活力和吸引力,农业就业在全社会就业的占比必须下降到8%甚至更低的水平;要达到这一目标,急需加速结构转型,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只有这样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地缩小劳动生产率在农业与非农行业之间的差距。

  第三,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各级政府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方略,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投资创新,加快农村转型和结构转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制度创新、政策支持(例如,科技创新和市场改革等)和农业投入是我国过去40年农业增长的法宝,更将是现在和未来乡村振兴的法宝。要有更加创新的制度安排(例如,农村土地制度、农民产销组织、农民能力建设制度、农产品市场法规监管制度、城乡融合发展体制等)、更加创新的激励政策(例如,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支持和市场改革等激励政策)和更加有效的政府投资(例如,农业农村发展的公共物品与服务、提升农业生产力与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投入),加快农村转型、结构转型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速度。

  第四,不同类型的农村存在不同类型的转型路径或属于同一转型路径但处于不同转型阶段的农村,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牧区、渔区和林区的农村转型路径显然不同于农区的农村转型路径,而不同转型路径的农村转型有其特定的制度安排、政策支持和投资重点;即使是属于同一转型路径,处于不同转型阶段的农村也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政策和投资。西部地区可以学习和借鉴沿海东部地区在制度、政策和投资上的创新思路,但农村转型路径差异和转型阶段差异以及加快转型需要与各阶段相适应的IPIs的要求,意味着简单复制先进地区的做法可能会欲速则不达。

  第五,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还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学术界开展深入的研究。本文仅对农区农村转型、结构转型及其与农民收入与农村减贫之间的关系和特征等做了讨论和分析,这种关系和特征是否是农村转型的普遍规律?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如何?这些问题还需要开展更加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严谨的实证研究,特别是主要IPIs的影响和IPIs出台的顺序性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农村转型对食物安全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为国家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