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6-27 09:33:35 作者:蒋斌 周薇来源:爱思想阅读:7360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思想深化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内涵。他指出:要“把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要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要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重点加强政党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积极开展人大协商、基层协商、人民团体协商,逐步探索社会组织协商,深入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要规范协商内容、协商程序,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的制度化建设。这些阐述,丰富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协商民主的渠道,深化了协商民主的内涵,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新贡献。
四、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新思想新贡献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命题作了系统而富有创见的阐述,极大推进了我们党的思想文化建设理论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要切实把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要注意把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这些论述,为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引领提供了科学遵循。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提出“文化自信”的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推进党的文化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贡献。他首次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且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他阐述了文化自信的三个层面内涵: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对于高扬国家和民族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些论述,彰显了我们党对文化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的清醒把握,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命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坚持文化体制改革“两个属性”“两个效益”相统一。这是对文化体制改革理论的重要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我只强调一点,就是要在继续大胆推进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同时,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是要发展文化事业,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体现文化例外要求,“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以往我们强调较多的是“两个效益”相统一,现在同时强调“两个属性”“两个效益”相统一,这为文化体制改革在搭建制度体系“梁”和“柱”过程中把握好正确方向提供了更加科学完善的指导方针。
——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系统阐述加强互联网建设和管理的问题,拓展了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理论内涵。他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他强调: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要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要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健全互联网管理各项工作的联动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互联网舆论引导工作的创新性论述,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容。
——讲好中国故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就改革对外宣传方式提出的一个新思想,推进了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中国在崛起发展中面临越来越多的传播难题,如何建构和传播好中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地提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命题。他指出:“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讲好中国故事,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创新对外话语表达;要用现代传播技术讲好故事,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传递好声音。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为创新发展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指明了方向。
五、关于社会体制改革的新思想新贡献
——推进共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共享发展理念,其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共享是全民共享,二是共享是全面共享,三是共享是共建共享,四是共享是渐进共享。”可见共享发展就是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实现共享发展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在不断把“蛋糕”做大的同时把“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更多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习近平总书记为此明确阐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理念、新要求。这些重要论述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共同富裕指出了更为清晰的方向。
——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体制改革思想的一大亮点。他指出:要实现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要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思想对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实现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良性循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抓民生也是抓发展的思想,推进了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论的升华。他指出: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如果不能回应人民的期待,不能让群众得到实际利益,这样的发展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同时,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民生是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南针”,持续不断改善民生,能有效解决群众后顾之忧,调动人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又能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生长点,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内生动力。所以,既要通过发展经济为持续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又要通过持续不断改善民生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有效需求,以实现二者的良性循环。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体现了鲜明的辩证法思维,为破解长期存在的效率与公平之争提供了新的思想指导。
六、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新思想新贡献
——建设美丽中国。提出这一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战略目标,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个重要原创观点。他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建设美丽中国蕴含的主要思想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所阐述的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