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卢风: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图景

时间:2018-02-11 22:22:13 作者:卢风来源:爱思想阅读:6443


  人类文明的演进之路推动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到来

  在今天关于生态文明的大量文献中,“生态文明”一词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共时态用法,一种是历时态用法。当我们说要“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时,是把文明划分为共时的五个维度,“生态文明”在这种语境中的用法就是共时态的。习近平同志曾说:“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在习近平同志的这段话中,“生态文明”一词的用法是历时态的。它概括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即人类文明从原始文明开始,经农业文明而发展到今天的工业文明。如今,许多学者(包括科学家)认为工业文明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必须走向生态文明。

  由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我们可把握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基本特征。每一种文明都代表一个大时代。农业文明是一个经历了数千年的大时代,从18世纪欧洲产业革命算起,工业文明则是一个经历了200多年的大时代,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走向一个新的大时代。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若没有人类,地球生物圈将会更繁荣。人类从学会用火起就已偏离了自己的生态角色。换言之,人类文明自诞生起,就伴随着人为(指用技术改造环境、制造物品)与自然(指未受人类干预的自然事物)之间的张力。文明是必须发展的,技术进步是发展的明显标志。技术进步就是人为力度的提高,人为力度提高就会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历史学家认为,连原始人都会破坏生态平衡,例如,把大量动物驱赶到悬崖边,让它们统统摔死。但原始社会的发展是极其缓慢的,在现代人看来,那根本不能算发展。也正因为如此,原始文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微乎其微。

  进入农业文明以后,技术进步明显加速,发展明显加快,但与工业文明相比,农业文明的发展仍然缓慢。就中华农耕文明而言,大面积的单一种植,因人口增长而进行的垦荒,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包括建豪华宫殿、楼台、陵墓等),都导致了生态破坏。但中华农耕文明是主要利用太阳能的文明,其经济系统是主要利用农作物(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而养活人口并供统治阶级奢侈生活的系统,人在农作物的生长中只起辅助作用。在这样的经济系统中,人有一定的生态意识,使用的技术主要是农耕技术,生产的产品主要是农产品。农耕技术显然是绿色技术,古代的农产品当然都是绿色产品。绿色发展是使用绿色技术和绿色能源的发展,绿色发展是朝向太阳的发展,因为太阳能是最重要的绿色能源,中华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即是一种绿色发展。

  工业文明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的一次飞跃,它极度加快了文明的发展速度。首先,现代科技的进步空前加速,而且200多年以来,技术进步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征服自然的力量,即提高征服力。如今,人类凭借现代技术可移山填海、上天入地。其次,现代工业文明使用的主要能源不再是太阳能、风能等,而是煤、石油、铀等矿物能源,矿物能源是黑色能源。正因为如此,有人称工业文明的发展是“黑色发展”。黑色发展就是背向太阳(不再主要依靠太阳能)而使用黑色能源且严重污染环境的发展。在工业文明中,人们使用黑色能源和征服性技术进行“大量开发、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工业文明的成就是巨大的、不可抹杀的。其首要成就是科技的快速进步和物质财富的充分涌流。其次,是民主法治,现代民主法治的进步是人类文明一项伟大成就,它力图平等地保障每个人的基本人权。但工业文明导致了空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气候变化,因而是不可持续的。

  我国已经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汤因比等学者认为,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发展,文明的发展不同于非人生物的进化。原始文明的发展无比缓慢,而非人生物的进化则更慢。既然发展是文明的根本特征,我们就可从发展方式来看不同文明的基本特征,从而看各个大时代的基本特征。

  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将是绿色发展,但这不是对农业文明之绿色发展的简单回归,而是人类历史进程螺旋式上升的更高水平的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将是继承和提升工业文明高新科技的绿色发展。汤因比认为,原始社会还不能算文明,农业社会才是文明。如果这么看,那么文明的发展正好符合辩证法的“三段式”:由没有发达科技支持的绿色发展(农业文明)到有发达科技支持的黑色发展(工业文明),再回归到一种高水平的、有发达科技支持的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工业文明的黑色发展否定了农业文明的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又将否定工业文明的黑色发展,这是文明发展的“否定之否定”。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是一个超越工业文明的大时代。这个大时代的基本特征将是高新科技支持的绿色发展时代。由黑色发展转变为绿色发展必须实现能源和技术革命,即由大量使用矿物能源转变为大量使用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由“黑色技术”(征服性技术)创新转向绿色技术创新。为实现能源和技术革命,必须有制度方面的变革。为实现制度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必须改变。由此可见,提出生态文明观念的伟大意义。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绝不仅是调整产业结构和技术革新的事情,而是涉及文明各个维度的事情,唯有实现了文明各维度的联动变革,才能卓有成效地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对工业文明的能源、技术、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观念(包括科学和哲学)进行联动变革。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说:“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有学者在解读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思想时认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其新就体现为“新的理念、新的建设目标、新的建设路径和新的制度保障等”。也有学者认为,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是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必然要求,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是塑造国际环境与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根本之策,是避免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老路的必然之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人类才能把人为与自然之间的张力保持在安全限度内,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卢风,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来源: 人民论坛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