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02 00:07:58 作者:温铁军来源:爱思想阅读:13771
习总书记说了,“浙江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浙江已经成了全国的榜样,浙江人的做法无外乎就是合同签20年,上海人来租给20年,最后一条加附合同到期后,原合同双方有按照本合同内容继续递约的权利,加个附就意味着又给了20年。很多来的人都是财务自由的中产阶级以上的退休人,浙江充分发挥第五产业,即文化和教育的优势,利用很好的文化题材,浙江的水注入的是太湖,上海人居住在太湖下游的黄浦江,由此编了个故事,“黄浦江上游第一线”、“打造黄浦江上游第一村”等等,用这些文化概念到上海去做题材,最后把自己最窝心的事也做成题材,原来县里的水泥厂污染太湖水质,被中央直接下令炸掉后整个财政税收大幅度下降,水泥厂提供全县税收40%以上,GDP掉下来成了浙江落后县,但是水质得到了保护。该县的规划由城市的规划建筑公司设计,浙江大学提供了一个相对低成本技术,每家每户挖一个坑,最下面垫粗石、然后是碎石,上面是粗沙,再接着细沙、泥土层,水从源头进入,流出来就是清水。全村所有的沿街全部是明沟,水到下面建立一个三级台阶的小型湿地,变成湿地公园。在搞刷墙换瓦面子工程的时候,要求每家每户必须“红杏出墙”,村民必须在家里栽花,让花长出墙外,在墙外能看得见。通过这些题材到上海去打题材宣传,把上海人引到安吉的黄浦江源头来。这个村4亿投资基本上都源于上海人,村里面所有楼房的装修、翻建也都是上海人干的,总书记调研后,就说浙江的今天就是中国人的明天,很认同这种发展模式。
资源变资产的这个过程,其实是有经验可循的。第一个资金变股金就要政府来进行,产业升级政府一定是个重要力量。政府如果不去冒这个风险,老百姓怎么就不能有突破;如果是交给政法委,要看是否符合法治中国化的要求,是否符合习主席的思想。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思考的问题。法律是所有的制度规范中最为保守的,变革最慢的制度规范。(八十年代搞大包干的时候是违宪的,违反了一系列的法律,才推出了家庭联产承包。当时的总书记是我们不合法的政策的主要风险承担人,没有因此处罚我们任何一个人,中央承担了违法的责任。)推行家庭承包、搞乡镇企业和农村城镇化的时候,没有任何法律、制度规范、政策允许农民搞乡镇企业。中央总结农村改革经验的时候,说农村三大改革是党的领导下的农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法律是所有制度中最不讲道德的制度,这话解释起来也容易,律师打官司辩护他讲道理吗?最近网上的一个消息,一位印度的法官当庭宣判五个人因证据不足释放后开枪自杀,因为受不了道德的谴责。法律是所有制度中最不讲道理的,中国一定在以法治国后加一个以德治国,因为法律是不讲到道德的,所以才要以德治国。习总书记提出三治融合,三治结合才能治村。单纯强调一个单一的体系进行改革发展,要么是有立意,要么就是思想上有偏差。今年在讲到农村发展的时候,中央提出什么是治理有效?三治合一才是有效。同理,在我们讲到以法治国的时候,一定要加上以德治国。
我们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想真正做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就不能只强调一个单一的体系。所以三变改革中资金变股金,首先要把以前的经验变成对现在仍然有效的经验。过去基层搞产业的时候,农民是不担风险的,就是政府直接干。现在要搞三变的时候,让农民自发地形成主体经济是不可能的。如果政府不承担风险,三变改革怎么能落实。所以,第一条就是把政府投到农村沉淀的设施性资产直接做成股金。比如日本、韩国、台湾形成的“日韩台模式”就是政府投到农村的所有投资汇集到综合农协。政府财政作股到合作社,由合作社使用、处置、分配,政府不能要收益,只保证这个资产是公家的,不把它私有化。这是资金变股金,三变改革第一条。
2.资源变资产。
如果把组织部门的投资,政府各个部门到乡村的投资都变成集体资产了,集体资产第二道PPP,第一道是政府部门批给村集体,第二道是村集体批给农户,按照户内人口,做成各户应该分享的集体资产的权利,我做一块钱的资产到你本户,你对本户的资源性资产,分了林、分了草、分了水,资源性资产做到集体一对一的配股,村里有一千万的资产,一百户人,每户十万,做到户,你配十万的资产,做到集体,这就有二十万资产,二十万股权,对农户来说把我们资源性资产做户到集体,我得到二十万股权,做到集体我得到十万股权,这对农民来说是合算的。 一比一配股,这样资源都变成集体资产,资源变资产,这个步骤非常重要,因为房子该值多少钱,土地该值多少钱,林子值多少钱,村外的人并不了解,只有本村的人才知道。大家都是门挨门、户挨户的,彼此之间信息是没有障碍的,也就是说不用再去搜寻信息、再去了解。请外部的评估公司进村来评估,是搞不清楚的,往往是花冤枉钱。从外请公司作评估,不如在本村对价形成资产。
资源怎么变资产?你直接问老百姓要,你的茶山啊、竹园啊、菜园啊变成集体资产,老百姓不干。我给你十万,你把你资产做十万做过来,你得二十万,老百姓就干了啊。这种方式就是把资源型资产,我刚才说了,一个流域范围内资源型资产,随着土地、茶山、竹园等等进了集体资产,就变成了可整合、可规划、可开发的集体资产。但是不要集体开发。凡属于集体经济做起来,直接去做开发的,95%以上是失败的。绝对不要以为集体比农户、比企业更有能力去做开发、做经营,绝对不要集体直接去经营。很多人就不明白了,那你做集体经济干什么?集体资产是管理公司,是收租的。有兴趣可以去珠三角看看,最早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以土地为中心的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南海区。我82年在那边搞经济开发试验区,就是配合当地把所有资源全部变成股权,农户变成股东,村集体做资产管理。所以村集体后来都变成了物业公司,收场租、铺租、房租,一年一个县小百万的集体租,拿来给村民做分配。那里的村级股份制集体经济至今仍是主要的体制。
当你能够把村级资源调度好,成为村级资产的时候,整个村的资源型经济就会大幅度增加。我刚才举的例子在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就是总书记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之后去的第一个村,就是这个集体股份制发展得最好的村。战旗村怎么把资产统一、怎么经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我们最近要出一本书《解读战旗》,详细分析怎么做的股,怎么成为现在拥有4700多万股本的村。村集体做资产管理,并不做直接经营,而是把他的租搞得大大的。举个例子。战旗村在成都郊区。原来的土地分到户了,每户每亩收租800元-1000元。村支书向村民立下军令状,只要同意将土地统一交给集体,能让村民地租收益上涨到亩均一万元。支书将百亩土地同旅游开发公司谈判。旅游公司计划开发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型旅游项目,既要有建筑步道、又要有果树游园等,正面临征地难、建设难的问题。双方一拍即合。谈判到最后,支书说:我这一百亩用地还是农地,不是建设用地,但我能帮你变成农村建设用地。因为这个综合型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只占一成,留下的果树、游园等仍属于农用范畴。于是将这个项目变成一个村企合作的项目,公司以每亩一万元的租金租下这块地,免去了政府征地转让程序,减少了时间和成本。这样大大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通过村集体的运作,亩均年收益可以翻了十番。于是,这个原先土地高度分散的地方重新变成一个拥有四千多万资产的村集体。当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中间也包括通过各种巧妙的合法手段,同一些私商,甚至是非规范组织作斗争等等故事。资源怎么变成资产,这绝不是一纸文件就可以完成的。政府要先做,把项目资金变成股金,老百姓根据政府的股价作股,倍加股权,才有可能资源变资产。重构新型集体经济是一个复杂的制度建设过程。
3.村民变股东。
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陈敏尔搞集体经济改革试点,农业“三变”,就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报给习总书记。总书记亲自将“股民”改成“股东”,意味着集体经济是公司化运营,村民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决策者,这就是集体经济公司化改制。
(三)“三变”改革的操作模式
1.打造公司平台。
华西村就是一个典型集体所有制的上市公司,以及上边提到的袁家村也是一个公司,工商注册的袁家村旅游开发公司。盘活村内的资源型资产,一旦这些资源型资产实现“三变”,公司资产规模至少都在两千万以上。进一步就要精准目标客户群,把资源型资产卖出个好价钱,吸引外地中产阶级前来投资。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汪信砚: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论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