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儒学入门:君子是怎样炼成的?

时间:2020-08-18 15:45:37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10882


1.jpg

  为什么要修身?

  《大学》是一篇讲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文章中对于个人修身作了重点的讲述,那么儒家为什么要讲究修身?又是怎样修身呢?

  2.jpg

  朱熹画像

  《大学》开篇讲到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说《大学》的目的就是要百姓明白道德,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止于至善。朱熹在《大学章句》里面有这样一个说法:"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这句话是说人本来是能够具备应对万事万物的道理,但是被欲望遮蔽了,所以有的时候会发昏,不能应对万物。后世王阳明也提到:"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为摆脱欲望的遮挡,恢复本心通明,达到至善的境界,必须要修行。

  3.jpg

  王阳明画像

  《大学》的主旨就是讲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其中提到了"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样的说法,就是说想要道德引领天下必须要治理好国家,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管理好家庭,要管理好家庭必须要修身,修身最为要治国平天下的第一件事,所以有"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的结论。儒家一直讲究以道德治理天下,所谓德被苍生,孔子说的:"譬如北辰,居其所而拱之",就是一种以道德治理天下、以上率下的思维,这种思想下对于人的道德修养要求很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就成为最紧要的事。所以为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达到儒家"内圣外王,天下大同"的境界,就必须要修身。

  4.jpg

  孔子为政以德

  我们应该怎样修身

  《大学》里面提到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的修行方式:

  5.jpg

  大学中的三纲八目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是修身的基础,所谓致知在格物。朱熹在《大学章句》讲到:"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所以格物是要穷其理,就是明白事物的道理,但是这里的穷其理不是单纯的一味执着追求事物的道理,而是要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就是根据已经知道的的道理继续追求更深的道理、检验已知的道理,就是在实践中去检验真理、认识真理、追求真理。人对于道理分为已知的和未知的,未知的道理也不能凭空去得到,必须根据已知的去追求未知的。所谓已知的道理一般是指人之前的经验,这个经验来自我们直接的经历或者他们的讲解,有对有错,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去芜存菁,就是按照已知的经验去得到真正的道理,然后用已知去追求未知,也就是王阳明讲的知行合一。如果单纯一味的去追求事物的道理,就会陷入迷惘,如同王阳明年轻时因一直格竹子而病倒一样。圣人且如此,何况吾辈。

  6.jpg

  王阳明格竹子

  意诚。意诚主要指的是毋自欺,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已。致知而后意诚,就是知道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就要去追求好的德行而不去做的坏的德行。在追求好的德行的过程中,最困难的就是不自己欺骗自己。人在外界一般都会受到制约,或是被他人的看法影响;或是追求好的名声;或是为了利益,这样所表现出来的不是真实的性格。而人在自己独处的时候,无有约束,表现出来的才是真实的自己。这是欲望就会侵扰本心的清明,稍不留神就会被影响,所以要说毋自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即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只有自己慎独,才能不自欺,对于不合理之欲皆除去,方能保持内心清明,修身意诚。曾国藩年轻的时候戒色,就是在独处的时候把心中想法记录下来,然后批评自己,如记载自己"注视数次,大无礼"," 直不是人,耻心丧尽,更问其他?"就是说明毋自欺这个道理。

  7.jpg

  曾国藩画像

  正心就是指主一。这里的主一不是指具体的专注在一件事上,而是要专主一个天理,就是专主意诚的念头。《传习录》讲到:"是所谓逐物,非主一也。主义就是专主一个天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时刻保持内心的正,意念的诚,才能达到修身的效果。如柳下惠坐怀不乱就。所谓主一就是要内心保持向善的意念,意诚才能心正。喜乐、忧愁、恐惧、嫉妒是人心所不能避免的,但是稍微不注意就会出现欲动情胜,就是欲望战胜理智,出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样自己欺骗自己的现象。朱熹在正心这里提到:"敬以直之",就是使心保持正直,驱除内心不合理的欲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的“存天理,灭人欲”。东汉时期,荆州人王密夜里送给杨震十斤黄金,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杨震就是一直保持主一,时刻保持心正。

  8.jpg

  杨震画像

  在修身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新"。所谓新是指自新、革新之意。俗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在修身的过程中欲望更是会侵扰内心,更容易犯错,所以需要自新,改正所犯的错误,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西晋时期,周处朝闻夕改,终成一代名臣就是知错能改的典型。如果明知道犯错还不改正的话,就如孔子言:"过而不改,是谓过矣",阻断了修身的过程,最终会在错误的道路上愈走愈远,偏离大道甚至相背而驰。

 9.jpg

  周处朝闻夕改

  "新"不仅要自新改正自己的错误,还要革新。革新是指更新自己的观念、行动。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就是一种革新,不断创新、更新事物的道理就是革新的一种。诗云:"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说君子修身要自修和道学,自修就是自新,道学就是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思维、新方法,就是革新。佛家所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就是要不断保持自新、革新,所以君子修身要谨记自新、革新。

  10.jpg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