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了新的部署,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行动指南。
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制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社会治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不断深化对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
首先,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的本质特征。在我国社会治理实践中,强调“共建共治共享”的要义,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同时,要把服务人民、造福人民作为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社会治理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全体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各级党组织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落实责任制,及时研究解决体制机制性问题,真正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社会治理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其次,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只有实行严密的制度、严格的法治,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提供可靠保障。必须构建内容全面、结构严谨、公平公正、权责明晰、有效管用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不仅要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而且要健全社会信用管理制度,还要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让各类社会组织能够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断激发社会活力。
再次,要提高社会治理“四化”水平。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既是党的十九大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的新期待。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要求适应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的现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组织和动员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真正做到共建共治共享;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要求适应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要求,树立法治理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调解社会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处理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要求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要求,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努力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性;提高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要求适应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治理越来越专的要求,努力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掌握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队伍。
切实加强平安中国建设,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公共安全不仅是最基本的民生,而且已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平安生活的新期待、对公共安全的新要求,切实加强平安中国建设,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首先,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化解社会矛盾。不仅要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而且要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为此,必须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要针对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的现状,进一步健全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以行政调解为主导、以司法调解为保障的调解机制。
其次,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促进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一定是安全发展。党的十九大第一次将“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写入党代会报告,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为此,必须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既要深化食品药品安全体制改革,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体系,让人民吃得放心,又要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安全生产防控体系,还要深化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改革,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再次,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维护社会治安。虽然我国治安形势总体向好,但由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对社会治安问题仍须引起足够重视。为此,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特别是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治理。
最后,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以减少社会戾气,降低社会风险。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城乡社区。因为社区作为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形成的一种生活共同体,既是社会的缩影,又是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集中区,因而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投到基层,不断提高城乡社区治理水平,不仅有助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而且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整个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所以,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不仅要加强城市社区治理,解决好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空气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等城市居民反映强烈的各类问题,而且要加强农村社区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解决好土地承包流转、宅基地分配使用、征地拆迁补偿、集体收益分配等涉及农村居民切身利益的各类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夯实社会治理的基础。为此,需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社区治理体制,“真正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