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一个变动不居的时代,社会治理如何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四化”为实现社会治理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社会治理“四化”,第一位的就是社会化。社会治理既要依靠党委和政府,又要坚持社会化的发展方向,有效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从基层实践看,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在社会服务、社会治理中的参与、协同作用,社会治理就会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
社会治理社会化,基层党组织是核心力量。社会治理涉及方方面面,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可或缺。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大势下,如何实现基层党组织作用全覆盖?“把党组织建在邻里”,我们根据党员数量和楼幢分布情况,优化党小组设置,探索构建“社区党委—邻里党支部—楼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使党组织作用能够覆盖千家万户。同时通过探索“党建+”服务模式,开展“走帮服”连心行动,以基层党建水平的提升促进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的提高。
机制创新是关键。我们通过构建社工培养机制,形成专业社工制度;建立社会化招募、培训、遴选、服务、评价、激励等机制,将志愿服务由行政推动转为自主行为;强化完善保障机制,逐步提高社干、社工、辅工等人员待遇;建立工作责任制,强化对服务群众情况的督查,以严格的监督保障服务水平的提高。通过构建社会力量整合机制,开展区域共建共治共享等途径,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了社会治理社会化合力。
群众参与是基础。在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强化基层群众自理。邻里之间的事怎么办、怎么做,由群众自己说了算。建立健全居民议事会制度,让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当中,最大限度地集中民智、激活民力、凝聚民心。为此,我们开展三项民主实践活动,即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为主要目的的民主自理实践;以邻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推进社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重心下移是重点。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我们推动服务力量下沉,要求街道公职人员、党员干部到居住地邻里报到,亮身份、亮承诺,认领服务岗;分批次派驻机关干部到邻里,轮流担任一段时间社工,协助做好进门入户、信息采集、代理代办等服务事项。我们还创立崇德少年法学苑,为青少年校外法治社会实践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建立政协委员邻里联络站,开展“困难帮扶、金秋助学、法律援助、夏送清凉”等志愿服务。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以实实在在的社会治理社会化成效,让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是我们基层工作者的责任。
(作者: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城东街道党工委书记)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