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7-10 15:40:35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6201
网聚我们的社区
——梁泉纪行笔记
作者:梁泉
网民们也许都知道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是“you”,面对互联网使用者当选《时代》周刊年度人物的消息,新华社消息曾这样写道:
祝贺!你成为了《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
2006年年度人物是我们中的每一个人。《时代》周刊对此解释说,社会正从机构向个人过渡,个人正在成为“新数字时代民主社会”的公民。今年的年度人物将是互联网上内容的所有使用者和创造者。今年年初接任《时代》周刊执行总编辑的施滕格尔说:“如果你选择一个个人为年度人物,你必须得给出他是如何影响数百万人生活的理由。但是如果你选择数百万人为年度人物,你就用不着给出理由了。”他说:“我愿意看到年度人物是一个人,今年的年度人物确实是一个人,不是计算机或者类似的东西。我们只是感到没有哪一个个人可以代表这一现象。”
是的,在此我所说的“我们”,不是我曾经引用过亨廷顿所说的那个“文明”的“我们”,而是作为网民的我们。
我是坚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正因为此,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地区那些具有相同文化和价值观的人群,才集中居住在一起形成了被人们称为国家或社会的共同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使个体具有接近总体均值的特征,所以它们以一种最优的方式解决外部性问题,使得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相一致。(《制度守护文明——梁泉纪行笔记》)所以,在网络中国,也只有通过网络中国,我们(网民)才有可能网聚我们的社区。
我们知道,社会是个有多种定义的词语,……。但是有一点人们是不难理解的,那就是“社会重建,从交往开始”。
在网下,你不能选择自己的邻居,但是,在网络,事实上你就在与你自己选择的邻居们一起生活。(《我们已在重建社会——梁泉纪行笔记》)
人们说过,我们是生活在两个中国(农村中国与城市中国)里面的,但是对我们这些网民来说(《不再陌生的我们——从“江湖天下”到“网络中国”》),在这两个中国之上,还有一个中国,那就是一个网络中国。事实上,我们不仅存在两个中国,而是存在三个中国。作为一个建基于第一空间(乡土)和第二空间(城镇)之上的第三空间的网络,我们上有天(城镇),下有地(乡土),所以生活在天地之间的第三个中国里面的人们,要“网聚我们的社区”,重建我们的社会,我们必须要切记,“我们是在运营一个社区”(《我们是在运营一个社区》,节选自:《解读达沃斯的中国图谋》),而不是建立一个国家。所以,我们必须要面对这样一种现实,那就是:面对面的交往比网上交往更真实和更富于激情。究其原因,面对面的交往是小群体内的交往,这种交往不受语言的限制,后者被认为只能传达全部交往内容的30%。(《胡星斗的胡椒面——梁泉纪行笔记》)
如何让网络上着天,下着地,一直都是我最为关心的事情,我相信也是我们(所有网民)最为关注的事情。2007年,我的两次海南行,就与此有关。
记得我在《资本主义3.0》第三部第九章里面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如下:
……对于不易腐坏的产品,消费者将会更多地通过互联网而不是开车到商场去购买。感谢易趣(eBay)……的服务,消费者可以买到更多的二手货而减少向垃圾堆丢弃。更多的工人……或是在家里上班。……会出现更多新兴的合居户型。所有这些改变都将是有利润的,甚至是令人激动的。”
当时,我在“会出现更多新兴的合居户型”下面做了“画家村与网络会所”这样的注释,现实中的画家村大家都是熟悉的,但是,作为网络会所那样的“网友村”我们却还不熟悉。既然人们都知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明白“面对面的交往比网上交往更真实和更富于激情。”那么,现在的问题就在于不是没有需要,而是人们对此还缺乏认识,从而影响了这种服务或产品的生产与供应。也就是说这些“是有利润的,甚至是令人激动的”的东西现在对我们还是一种空白。我们有了“居家”的商务,也有了“拼购”的商务等,但是,我们唯独没有“网聚”的商务。
我们也许正在“公民社会的前夜”里面,这些年中国在一些领域也算是歪打正着地形成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横向联络机制(horizontal liaison mechanisms)。首先是EMBA班及其校友会。整个EMBA教育产业在中国的迅速崛起与其说是满足了管理阶层对于管理知识的需求,勿宁说满足了他们对于这种跨越公司、行业和地域的横向交往的需求。所谓“上大学挑老师,上EMBA挑同学”,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人们明明知道有些商学院在学术方面几乎是“空盒子”(an empty box),但仍然趋之若鹜的原因。(《公民社会的前夜》)
现在,在基于网络的“居家”商务都已经开始的时候,像书店、旅游等基于网络的本地化网聚等已经为人们慢慢熟悉,但是,带有度假、旅游、休闲性质的交友、会谈、工作还没有开始。所以,在网络上重建社会或重组社会已经成为现实的今天,我们需要的只“是方向,是克服眼前困难的思路与勇气,是在没有道路的地方找到道路的能力,是能看到别人看不见的东西的预见能力。”
我们不妨一再重复:在这个“看不见的新大陆”里,“预言将自我实现”。(《我们已在重建社会——梁泉纪行笔记》)
----中国危机治理网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下一篇:“停滞”的年代,仍有天使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