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30 00:29:49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13546
[3]孙柏瑛.当代发达国家地方治理的兴起[J].中国行政管理,2003,(4).
[4][美]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从宏观历史与微观行动的角度看[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香港有限公司),2000:206-224.
[5]李汉林.中国单位社会:议论、思考与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1.
[6]张静.反应性理政[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6).
[7]Michael Mann,“The Autonomous Power of the State:Its Origins,Mechanisms and Results.” Archives Europeenes de Sociologie 25(1994), p.190.
[8]景跃进.将政党带进来——国家与社会关系范畴的反思与重构[J].探索与争鸣,2019,(8).
[9][英]戴维·毕瑟姆.马克斯·韦伯与现代政治理论[M].徐鸿宾,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65.
[10]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7).
[11]荣敬本.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M].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1998:28.
[12][美]莱斯特·M.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M].贾西津,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561.
[13][英]迈克尔·曼.社会权力的来源:阶级和民族国家的兴起(1760-1914)(上)[M].陈海宏,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5:7-11.
[14]激进的民主还是稳健的民主——吴稼祥、张炳久对话录[N].光明日报,1989-03-31.
[15][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王福明,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67-68.
[16]张静.行政包干的组织基础[J].社会,2014,(6).
[17]陈柏峰,申端锋.无理上访与基层治理[A].//第7届组织社会学工作坊论文集[C].上海大学,2010.
[18][20]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以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A].//清华大学社会发展论坛打印稿[C].2010:18-19,19-20.
[19]张静.通道变迁:个体与公共组织的关联[J].学海.2015,(1).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