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借力农村综合改革落地乡村治理实践

时间:2018-04-08 14:40:54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13431


广东清远全面探索构建农村社会治理新格局

地处粤北山区的清远市,是广东陆地面积最大、世居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级市。自2012年底开始,一场顺应农村群众谋求发展、追求美好生活愿望的农村综合改革(以下简称农综改)在这里拉开序幕
 
清远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黄兆芬介绍,清远市委、市政府在尊重群众创造、总结农村群众智慧结晶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以“三个重心下移”(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下移、村民自治下移、农村公共服务下移)和“三个整合”(农村土地资源、涉农财政资金、涉农服务平台整合)为核心的改革路径就此打造出全国农综改的“清远样本”。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清远在社会治理的探索创新中,借鉴农综改的成功经验,形成以“三大重点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心+网格+信息”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和“社会三治”(法治、德治、自治)为核心,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适用于贫困山区的乡村治理创新,实现农业繁荣发展、农民福祉增加、农村和谐稳定的治理目标。就此,一个由农综改带来的乡村治理实践在这里落地生根,焕发出勃勃生机。
 
党组织建到村小组夯实综治基础
 
清晨,田间的雾气还未散尽,清远市阳山县黎埠镇升平村党总支书记班贤文就冒着晨雾来到了村里的一处危房前。
 
根据县里对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的要求,清拆小组当天要对这处危房进行拆除。虽然此前做了大量的说理工作,此处房产的屋主的对抗情绪得到了有效疏导,但班贤文还是不放心。不过,清拆的顺利进行,让班贤文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住在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楼里,升平村的朱老伯非常满意。朱老伯告诉记者,让他能“住得如此舒服”,要归功于阳山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成功探索:在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过程中,在全省率先推行拆旧不补、让地不补、青苗不补、人工不补的“四不补”措施。
 
记者了解到,升平村在“三清、三拆、三整治”的过程中,实行“四不补”措施也不是一帆风顺。
 
“当时,我们提出用‘四不补’的形式把旧房子拆了一起重建新村,村里一些村民就提出了反对意见。”班贤文回忆说,在这个时候,村里的党员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第一时间响应县里的号召,带动绝大多数村民积极参与到这项行动当中。
 
记者了解到,升平村党员的积极性源于清远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改革——把党组织建到村小组(自然村)。2012年始,清远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由“乡镇党委——村党支部”调整为“乡镇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在全市1023个行政村设立党总支1013个,在村民小组(自然村)通过单独或联合设立党支部9383个。以升平村为例,该村现有78名党员,1个党总支,在14个自然村建立党支部。
 
实践中,清远重点在村级组织成员、致富能手、村民代表中培养发展党员,将发展党员指标的50%以上安排在农村发展,把一批年富力强的农村能人吸收进党组织。同时,建立村级党组织工作经费和村级党支部委员奖补经费财政保障机制,使村民小组一级党支部得到财政经费保障。
 
阳山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朱燕群说,党组织建到村小组,不仅扩大了党在农村基层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让基层党组织更加贴近党员群众,及时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零距离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也给许多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记者采访发现,在清远农综改和社会治理的整个过程中,随处可见基层党员的身影,他们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网格信息员成基层治理中坚力量
 
在清城区洲心街综治监控研判中心的一张大屏幕上,该村各个重要区域的治安情况实时滚动播放。
 
青榄海鱼塘边堆放工业垃圾,村民郑某华与郑某根发生矛盾纠纷,灌溉渠倒塌,道路发生安全问题……记者采访中看到,在监控屏幕的一角,该村综治中心网格员巡查反馈的各种治安信息第一时间在这里得到显示。通过视频监控加上网格员的巡查,村里发生的任何治安隐患都会第一时间反馈到综治中心。
 
清远市清城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汉森介绍,清城在区级层面成立网格管理办公室,各街镇(场)设置综治中心及综治监控研判中心,村(社区)成立综治中心,构建起“全覆盖”和“无交叉、无死角”的三级网格。
 
清城区实行网格信息分层分类处置,明确网格员对日常巡查发现的轻微问题和隐患能现场处置的,就现场处置后并上报;对现场处置不了的应急突发事件,上报到村(社区)综治中心和街镇综治中心,由街镇综治中心根据事案件的性质指派相关职能部门或村(社区)处置,并将处置情况反馈至网格员,再由网格员即时回访或实地复查,确保把问题和矛盾纠纷真正解决在基层。
 
据统计,截至目前,清远市已建成市级综治中心1个、县级综治中心8个、镇级综治中心86个、村级综治中心1113个。
 
值得关注的是,借助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党员在“中心+网格化+信息化”中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让这项工作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升平村,班贤文还有另一个身份——村综治中心网格员。“除了党总支书记要承担的日常工作,我每天还要收集汇总全村的治安综合信息、排查调解矛盾纠纷等工作。”班贤文说。
 
记者了解到,升平村党总支部有7名委员,与此对应,该村15个自然村被划分成7个网格,每名委员分别负责一个网格并担任网格员。在网格中,自然村中的党员为网格信息员,负责本村的日常巡查和信息收集。
 
今年春节前夕,村里的一户大姓家族因为房产分配问题发生纠纷,当事人双方各自纠集了各自的亲朋好友,为争夺祖屋的产权归属而对峙,一场群斗事件一触即发。
 
接到村小组网格信息员通报的情况后,村里的7名网格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班贤文告诉记者:“当时,现场已经有人开始抄家伙准备动手了。经过我们的努力劝阻,双方的对立情绪得到控制,并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协商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一家人握手言和。”
 
将免费法律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
 
“我的孩子互相推来推去,都不愿意养我,我该怎么办?”在清城区凤城街道后街社区公共服务站里,居民王大妈向社区法律顾问道出了自己心里的苦楚,向律师咨询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记者在服务站看到,这里除了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窗口外,还有面向社区居民开放的综治和法律服务窗口。
 
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是近年来清远市社会治理的一个重头戏。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在清远,居民和村民足不出村甚至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免费的法律服务。
 
据清远市委政法委专职副书记林为民介绍,清远农村综合改革以解决群众办事难为切入点,在县域建立覆盖全县的社会综合服务网络,健全县、镇、村三级社会综合服务平台,在县、镇建立社会综合服务中心,在行政村一级建立社会综合服务站,作为党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为村民代办公共事务的服务窗口。
 
据统计,清远市在行政村和社区已分别建立979个和181个社会综合服务站,服务站承担上级政府部门延伸到村级的党政工作和社会管理事务,通过联网办理、下放审批权限、实行代办制度等措施,集中开展便民利民的全程代办服务,由群众跑腿变成干部跑腿。到2017年底,各地村级服务站共为群众代办服务近200万件。
 
“实践中,清远以建设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为触角,根据服务需求、条件和水平,在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进驻和整合司法行政职能,集中办理法律事务,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林为民说。
 
截至目前,清远市已建8个县(区)、86个镇(街)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04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形成了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格。(记者 章宁旦 雷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