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厉莉代表:加强社区建设构建现代型熟人社会

时间:2020-05-27 14:48:08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10495


5月22日,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拿到草案后,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厉莉第一时间就发现了草案的新变化——结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草案在征用组织、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的事由中增加“疫情防控”;明确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的相关责任和义务,增加规定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应当执行政府依法实施的应急处置措施和其他管理措施,积极配合开展相关工作,业主应当予以配合。

    厉莉对这些新增规定逐字逐句看得仔细。因为这跟她今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提出的一件建议紧密相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区作为疫情防控的一线,在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与此同时,一些社区管理方面也暴露出了问题。这引起了厉莉的注意。

“实际上,疫情中我们社区管理方面的一些短板都是长期存在的。尤其是对社区中租户的管理,一直是社区治理的难题。”厉莉认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不但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繁荣稳定,也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鉴于此,厉莉建议,探索建立房屋使用情况及相关人员信息社区备案制度,构建现代型熟人社会,增强邻里之间的沟通了解,促进社会繁荣稳定。

“实践中,由于社区管理的缺位和不当,也确实会引发不少矛盾纠纷。”据厉莉介绍,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全国法院审结相邻关系纠纷1万余件,物业服务合同纠纷35万余件。 基于居住关系而产生的纠纷有上升趋势。

厉莉告诉记者,由于平日缺乏沟通,陌生的人际关系会降低人与人之间的包容度和忍耐度。发生问题时,人们往往不愿面对面协商沟通,更愿意诉诸第三方予以解决。而除了诉诸法院以外,邻里纠纷最主要最直接的处理方式就是报警。

据不完全统计,邻里关系引发的警情占110秩序类警情的半数左右。“这些纠纷处理方式无形当中增加了社会管理成本。更重要的是,出警、裁判等具有强制力的行为并非解决邻里纠纷的最佳方式,极易让矛盾升级。”厉莉说。

眼下,城市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但相关的法律法规已无法满足社会治理的需求。“群众自治落到实处离不开法律保障。”厉莉建议尽快完善相关立法,以适应新时代社区治理的现实需要。

据悉,目前民政部正在积极推动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修订工作。修改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也已纳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二类项目。厉莉认为,修订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时,应注重加强社区工作制度保障和人才建设,以适应新时代社区治理的现实需要。“只有在法律中加强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培养和履职保障,才能引导更多有才华有创意有实干能力的优秀人才投身社区基层工作。”厉莉说。

厉莉认为,社区对于区域内房屋居住、租赁等使用情况及相关人员信息的掌握,有助于增进邻里沟通,及时发现隐患、防范化解风险。为此,她建议,探索建立房屋信息备案制度。

    具体而言,一方面,加强房屋租赁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强化权责对等意识,另一方面,业主在行使财产处分权的同时,也要对房屋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用途进行必要审查,以免为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便利条件。

除此之外,在厉莉看来,构建和谐邻里关系对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创造更多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深度挖掘地缘社交的优势,增进社区成员之间的沟通了解。”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