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0 14:47:19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8285
作家苏童曾说,一个人如果喜欢他的居住地,就会在一草一木之间看见他的幸福。可如果你的居住地是这样的:新房盖了不少,可东一处,西一处,无规划,无章法;新房旁私搭个猪圈、鸡圈,味道简直了;特别到下雨天,道路泥泞,污水横流,典型的“有新房无新村”。如此,你还会在一草一木之间看见他的幸福吗?
答案是否定的。
今年,《云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出台,提升村容村貌为主攻方向之一,提出要健全乡村规划体系,做到无规划不建设、无许可不动工,并要求整治村庄公共空间,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到2020年基本解决村庄私搭乱建和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实现“有新房有新村有新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作为2018年云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的玉溪市红塔区,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期让农村颜值气质双提升,助力乡村振兴。
没了临违建筑 红塔更美了
“不拆除临违建筑,农村人居环境不可能提升。”说这话的是云南省玉溪市委常委、红塔区委书记张小良。
这么说是有依据的。红塔区地处玉溪市中心城区,人均耕地面积仅0.67亩,列全市倒数第二。随着土地日益减少,很多村民意识到其重要性,一小块地方便意味着几个猪圈、一间厨房,甚至能成为宅基地。加上管理上的长期缺位,私搭乱建在当地司空见惯。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20日,红塔区11个乡(街道)共统计上报临违建筑1560宗,涉及面积16万平方米;应拆未拆房屋2583宗,涉及面积30.85万平方米,两项合计面积46.85万平方米。这其中,“农村临违建筑占比不低。”张小良说。
临违建筑给村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以当地研和街道可官社区小密罗村为例,因私搭乱建,原本能进出车辆的村道被一点点蚕食;粮食收了没法运到门前,只能靠人挑马驮;有的人家想买辆车,可看看门前的羊肠小道,哪还敢再打买车的主意;占道盖猪圈的也没占到便宜,养出来的猪因为路太窄猪贩子不来,并不好卖。
“要想改变农村人居环境,进而实现乡村振兴,这些临违建筑必须拆。”张小良说。这一观点很快得到共识,2013年起,红塔区全面启动临违建筑清理工作。
要想“毕其功于一役”并不现实,需要铁杵磨针的恒心。特别是村民不理解,党员干部便冲在前面。
小密罗村村民小组长王家贵家的老房子几年前虽然拆了,但房子旁的杂物房和猪圈却没拆。今年8月31日,当工作组到村里时,王家贵第一个拆掉了自家的杂物房和猪圈。村民见状,陆续拆除了自家的临违建筑。
根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23日,红塔区共拆除临违建筑1097宗,拆除面积11.1977万平方米,拆除率65.84%;应拆未拆累计拆除1302宗,累计拆除面积18.7272万平方米,拆除率53.59%。通过清理,红塔区腾出空地约2000亩,临违建筑的拆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如何利用拆除后的土地,红塔区早有考量,要求做好四个结合: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在保障所在村(组)群众建房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对土地进行复耕,保障全区用地发展需要;结合“增绿添色”工作,搞好村庄“四旁”绿化,尽量增加绿地面积,实现全域绿化;结合“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围绕生态宜居目标,确保红塔区城乡人居环境在年内有一个大的转变提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推进全域旅游的需要,搞好规划布局和项目策划包装,积极发展民宿旅游、乡村旅游,积极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旅游奠定良好基础。
统规联建 农村颜值气质双提升
提升农村颜值气质,拆了临违建筑还不够,还得让村民住得安心、舒心、放心。
曾经,除了随处可见的临违建筑,地处山区的小密罗村土坯房成片,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垒成小山坡。如今走进村里,一排排滇中民居鳞次栉比,村内道路宽敞整洁,人居环境优美。
变化来自一场“住房革命”。
2016年,红塔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云南省、玉溪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精神及要求,决心通过统规联建模式实施1.5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根本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住房水平。
“何谓统规联建?”“就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户型设计、统一外观要求、统一质量标准。基本要求是拆旧建新、先拆后建、规范施工、先建后分。”张小良说。
政策倒是好,可面对动辄二三十万元的建房费用,村民们犯难了。红塔区委区政府一方面号召党员和村干部走在前头,与建房积极户一起,做有畏难情绪的村民工作;一方面给予村民实实在在的政策优惠:建房户可享受总额2.01万元的补助,同时可享受10万元3年期全额免息贷款。
村民们慢慢放下戒备,经过选址、土地平整、管网铺设、房屋建设等一整套程序,今年8月,小密罗村42栋滇中民居全部验收合格。
小密罗村的变化并不是个案。
张小良介绍,红塔区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数为1.5万户,其中统规联建户有14330户。截至今年1月,全区统规联建已签订施工合同户数11083户,实质性开工户数10846户,已累计为建房户减轻资金负担5.57亿元。“总体来看,统规联建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整个9月,46岁的小密罗村村民童少芬都在装修新房。新房三层半,共370平方米,建房时贷款5万元、借款16万元。“家里种了烤烟、樱桃、板栗,每年收入三四万元,不出几年就能把借款还清。”她说。
曾经,童少芬一家五口挤在七八十平方米的土坯房里,如今她期盼着,能在春节前搬进宽敞舒适的新家。
确实,农村危房改造是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根据数据统计,2009年至2016年,云南省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77万户,2017年基本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2.34万户的任务。除数量指标的提升外,云南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的观念和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变化。小密罗村的例子便反映了农村危房改造从粗放到精细,从“政府要改”到“村民要改”的变化。
临违建筑拆了,新房有了,小密罗村,这个被列入市级民族团结示范村的彝族村寨,还想打造民族文化特色村寨,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如今,政府投资103万元的村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已经建成,没事时,广场音乐响起,童少芬和她的舞伴们如期相约,幸福满满。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下一篇:河南修武:高标一流创建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