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5-30 21:24:50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2246
俞可平:应推进政府治理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
2011年05月30日 09:58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常红)近日,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在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与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治理与治理评估”国际研讨会上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的治理改革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未来应在政府治理的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两方面推进。
俞可平指出,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密不可分,治理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治理改革成效明显,呈现五大趋势。
第一,从集权走向分权。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是个高度集权的体制。改革开放后,呈现分权趋势。从中央向地方分权,从国家向社会分权,从政府向企业分权。
第二,从人治到法治。中国数千年来,人治传统非常深厚。1949年后,中国在法治建设上走了不少弯路。1995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此后,法治国家建设有了积极进展。
第三,从管制政府到服务政府。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政府治理向更多的服务,更少的管制方向发展,各级政府也大幅减少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了审批程序。
第四,从一元治理到多元治理。此前,社会治理的主体只有各级执政党组织和政府。随着市场化改革,利益多元化,社会治理主体逐步多元化,还包括了社会组织、民间组织和企业等。
第五,从经济治理到政治治理,再到社会治理。改革之初,中国为解决贫穷问题,优先发展经济,以经济治理为主;此后,改善政府治理、提高政府绩效成为重点。近年来,决策者更加重视社会管理(Social management),这接近于社会治理(Social governance)的概念。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罗黛琳女士指出,“善治对于建立一个和平的、更具包容性的社会十分重要,它是实现中国小康社会和世界新千年人类发展目标的基础。”在强调治理评估有利于帮助中国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时,罗黛琳表示,“目前是我们对研究结果进行试点实验来检测治理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的时候了。”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民主治理评估的能力发展”这一全球计划中有一部分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奥斯陆治理中心进行具体协调。此次研讨会主要议题包括中国治理评估框架、与发展指数相关的治理指标、中国和国际治理评估过程中的公共参与案例。俞可平教授指出,“评估标准的确立为科学和客观地评估国家治理状况打下了基础。这使我们得以评估并辨别出不同类型治理的绩效、成就、问题、优势和劣势,找出实际治理状况和理想状态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推进民主治理改革。通过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国家治理评估,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尊重不同类型的治理,从而促进国际合作。从长远来看,这能够极大地改革全球的民主治理。”
据了解,2008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合作开发了一套测评公共参与、公民权利保护、党内民主、透明和责任、社会正义和法治的治理评估框架。在这个项目中,联合国开发署试图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一套治理指标,以指导国家利益相关者更好地监督民主治理改革的绩效。与此同时,日渐增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治理绩效的担忧,促使了中国将自己的发展计划和政策从经济增长模式逐渐地转向了公平、参与和均衡的发展模式。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下一篇:曹辛:公民社会“设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