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12-02 21:00:11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2704
周永生: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时间:2010-12-01 18:35 作者:周永生 来源:共识网
——共识在线第二期
共识网编辑按:2010年已近年底,共识网推出【共识在线】栏目,并特别策划“年度关键词”在线交流活动。我们对2010年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如“中日关系”、“政体改革”、“选举法修订”、“房地产调控”、“维稳”、“社会极端暴力”等,分别请关注这些领域的学者就其中的某一话题跟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共识在线”第二期于2010年11月25日举行,本期嘉宾是外交学院周永生教授,主题为“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周永生教授是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博导、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日本学会理事、中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东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商务部聘任专家;中国日本史学会理事。曾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兼任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日本外交、经济外交、国际关系。
本文为这次交流活动的文字整理。
地点:共识网访谈室 时间:2010年11月25日下午15:00-17:00
共识网主持人(下称“共识网”):各位网友,大家好!这期“共识在线”我们有幸请到了外交学院的周永生教授,跟共识网广大读者就中日关系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网上交流。话题涉及中日关系的历史、现状、国民认识、日本国情以及钓鱼岛事件等热点话题和事件。欢迎周老师!
周永生: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周永生!非常高兴在这里跟大家一起讨论中日关系。
认识日本这个国家
共识网:网友大河上游:中日两国交往一千多年,前几百年直到明朝还好,明朝开始就来问题了,到如今领土问题、能源争夺、台湾问题等矛盾,当然也有技术和经济贸易的互补。 请问周教授:为何在一千多年的中日交往史上,大概前800年关系相对较好,后500年来问题不断甚至交恶?是不是主要由两国国力发生了变化所导致呢?现在,中日关系的居多问题和处理方式与中国现行政治体制,是不是具有一定的关联?解决和缓解矛盾冲突的出路在哪里呢?欧洲主要国家相互之间为何没有这么多麻烦呢?
周永生:的确和国力有关,中国强大的时候本着儒家仁德的思想,不侵扰日本,两国就比较和平。而日本比较强大的时候,奉行的是弱肉强食,所以,就祸害无穷。中日关系当然也和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文化传统有关系。解决和缓解矛盾冲突的出路在于向欧洲主要国家学习,走区域一体化的道路。欧洲国家相互之间也有很多多麻烦,但在一体化的进程中更容易解决。
共识网:网友小烨问周老师:战后日本其政治理念、政治制度还是其国民文化,与战前相比有哪些变化?中日关系问题究竟是个意识形态性问题,还是个历史和民族情感问题,为什么同样遭受过日本侵略的韩国、新加坡、台湾等远没有像中国大陆(政府)这样对日本这样充满警惕和敌意?
周永生:那是比较根本性的变化,战前是专制、独裁、法西斯主义,战后是民主体制。中日关系包括了你所提到的因素以及一些还没有提到的因素,非常复杂。韩国、新加坡、台湾等远没有像中国大陆(政府)这样对日本这样充满警惕和敌意也有很复杂的原因,也包括相同的政治经济体制、相同或相近的意识形态、比中国大陆同日本更密切的交往等因素。
共识网:网友涂全鑫问:如何理解日本和德国在二战后对战争不同的态度?虽然这和中日关系有点远,但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却有助于理解中日关系以及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关系。
周永生:这和战争的不同结果有关,纳粹被完全推翻,而日本政府沿用了战前的政府,后来的冷战,美国把很多日本战前的政府人士吸纳到战后的政府当中。因此,战前战后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他们的人员没有割裂,所以对侵略战争的认识总是带有包庇、粉饰、肯定的因素,所以,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共识网:网友梁生民:周先生您好,中日这对邻居,有着共同(或相似)的文化背景,为什么近代以来,出现了如此大的反差呢?晚清民初,中日都进行了或多或少的改革,为什么中日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呢?您如何评价中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
周永生:这个问题太复杂了,简单说,中国的改革只是改革皮毛,如洋务运动,而没有改革制度的根本,而日本是从根本上引进了资本主义的制度。就目前而言中日两国的政治体制各有利弊。
共识网:网友萨科齐怪:请教周老师关于日本的政治问题。二战后,日本曾长期处于自民党一党独大的状态,您能否介绍一下?突破一党独大的局面是如何实现的呢?对中国有什么借鉴意义?谢谢
周永生:最主要的原因是自民党腐败,搞金权政治,经济上不去,国民已经对自民党失去了信心。作为民主政治的国家,失去了民众支持的政党失去政权就成为必然。
共识网:网友一个人的江湖:周教授,日本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国家,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反华,是这样吗?中日之间,除了钓鱼岛这些领土主权纠纷之外,其它最有可能起冲突的是什么?
周永生:日本的确是非常现实的国家!除了钓鱼岛、东海这些领土主权纠纷之外,其它最有可能起冲突的可能还是历史问题(包括靖国神社、教科书等问题)吧?知识产权等方面也有冲突,但相对影响面比较小。
共识网:网友榴莲:日本对华外交,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日本国内政治生态,日本国内政治错综复杂,内部分裂严重,对华政策不能保持一致,想请周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日本国内政治是怎样影响对华关系的?可预见的未来,会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
周永生:简单来说,在对中国政策方面,日本存在着左中右三派。民主党的主要领导人对中国比较友好,大部分是中间派,少部分是右派。自民党对中国友好的则比较少,大部分是中间派,有相当一部分对中国的政策属于右派。这种情况短时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长远能否发生变化要看中日两国的关系进展而定。政治的东西没有一成不变的,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好与不好也只是相对的。
共识网:网友Guobinfen:看了“周永生:东亚安全形势和中国的选择”一文,感到周教授并没有站在国际发展潮流的大背景下看待地缘政治和中日关系,还在一个框子内就事论事地支招,国与国的政府、民间之间如果没有建立起在信息充分交流基础上的政治互信,经济互利只会是暂时的,那点利益早晚会丧失的,甚至会赔钱赚吆喝。中国要想获得大国的尊严,做一个负责任的强盛大国,有一条应该做,那就是解铃还须系铃人。
周永生:谢谢您的认真阅读和评论。现实的对策是必要的,但是,中国“和”的传统也十分宝贵,关系到世界的长远发展。中国在采取现实对策的同时,不能忘了世界的大局,不能忘记中国文化中道德、仁义、“和”的精髓。
中日纠葛:历史与现实
共识网:周老师,网友牛是怎样练成的发了两句感慨,他说:日本,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居,曾经在近代带给中国这么深重的灾难,以后会怎样?难说。
周永生:尽量向好的方向努力吧,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共识网:周老师,网友星尘问了个问题:周教授您好,可否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中日之间的利益冲突,除了钓鱼岛之外,还可能在哪些方面出现对立?
周永生:中日利益冲突很广泛,除了钓鱼岛还有东海问题、历史问题、教科书问题、知识产权摩擦、资源供给摩擦、靖国神社问题等。
共识网:周教授,第一个问题是网友火头提问的,他您能不能介绍一下现在日本民间对中国的实际感情是怎么样的?对中国有好感的的能凑成一个“部分”吗?
周永生:日本对中国的好感度这几年来一直不高,在33%左右徘徊。今年撞船事件发生,中国采取反制措施以后,对中国的恶感度达到了80%,撞船事件的录像泄露以后,恶感度一度达到89%。因此,日本国民对中国的心态和感情不容乐观。
共识网:感谢周教授做客共识网,也感谢各位提交问题的网友。下面继续提问,网友Guobinfen问:中日两国永远是分不开的邻居,除非实现“世界大同”。日本在中国保守羸弱时试图借地利之便侵占同化中国,上世纪中叶战败后则走上和平发展之路,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中国在上世纪代经历了大半个世纪惨痛灾难和内部反复争斗、摸索,终于自78年起走上改革开放之路,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战后中日间官方、民间的争斗和口水战却愈演愈烈。我的问题是:中日两国官方、民间对过去的战争及今后的中日关系究竟是怎么反省和认识的?彼此间真的充分了解到对方的基本认识和想法了吗?有哪些人为的因素在利用和干扰?反观欧洲,近现代经历了长期、连续、无数惨烈的大小战乱,最后走上了和平联合的发展道路。中日间今后能和解共生吗?
周永生:中日两国由于历史经历的不同,在历史反省和认识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双方并没有完全了解对方的看法。但是,也就在诸多的对立、争执和摩擦当中,双方的了解在逐渐增加。从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中日两国也必然走向和解共生,联合发展的道路,否则,不仅是双方利益的损害,对日本来说也没有大的发展出路。地区一体化恐怕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
共识网:下面是一个比较长的问题,提问者有名有份,他的问题是:周教授,有人说,中美之间的冲突是软冲突,中日之间的冲突是硬冲突,如果说中美冲突主要表现为“势”之争的话,那么中日冲突则主要表现为“实地”之争。前者属于“软冲突”,有“虚”的一面;后者属于“硬冲突”,有“实”的特性。而中日的“实地”之争是典型的“硬冲突”,其特点是爆发性强、对抗性激烈、且回旋余地小。中日在此问题上的真正博弈在于,此事关系到相关岛屿和海域的主权,任何一方率先让步,都会给今后处理此事遗留后患。 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周永生:你说得非常好啊!在主权问题上,中日双方都难以做出让步,但是,也不等于就没有回旋余地。比方说谋求首脑会晤,对领土争端进行冷处理,扩大能够达成共识与经贸合作的领域,都可以缓解双方在领土问题上的“硬冲突”。
共识网:微博网友TheBeijingTimes:請問周永生教授,您能談談日本在接受民主的歷史過程中,有哪些值得中國借鑒的,以及中國如何應對釣魚台的問題,以及是否可能未來中國政府會提出琉球問題來牽制日本。
周永生:日本是在美国占领下被迫进行民主改造,有一些不彻底的地方,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比方说引进了西方的人文精神,尊重生命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实行开放、民主的教育体制,尊重知识和人才等等,值得借鉴的地方太多了。中国政府重提琉球问题的可能性不大,但中国民间已经开始提出这个问题。
共识网:网友丁老邪问周老师:以前说中日之间是经济热,政治冷,现在是不是依然是这种状况?中日关系,将来的走向会如何?
周永生:现在和以前的确有些相似之处,将来会逐渐好起来吧。
共识网:网友王翔的问题:似乎说到中日,不论是纪念抗战的专题报道还是平日里的一些文章,国人似乎总是被摁在深渊里,浸在沉重之中,活在指责和不满里。我记得戴季陶的《日本论》中论述了日本人的国民性是迷信:“迷”是没有理智的意识,“信”是醇化感情的真力。即不管日本人执迷于什么,他们常有信念,这也与裕仁天皇在《终战诏书》最后写道的“笃守道义,坚定志操”相呼应。 也许日本人或者我们站在日本国民的立场上能得出这样的自问“历史问题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为什么不能翻过那一页” 。不知道周教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周永生:历史问题可以淡化,但是不能忘记,不能忘却历史的经验教训。这里还有一个评判历史正义性的问题,国人、世界人民,也包括日本人民必须对历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批判和抛弃历史中的邪恶,弘扬历史中的正义。这有助于保持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中日互动:日本看中国,中国看日本
共识网:网友diehard:请问周教授,大陆有无堪比《菊与刀》这样研究日本的基础性力作?孤陋寡闻,请指教。
周永生:我也比较孤陋寡闻,呵呵,目前还没有看到这么受人推崇、这么经典的作品。但是,现代一些研究日本的著作、文章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日本的不同侧面,有些对日本的政治、文化、民族性等也有很深入的了解和揭示。
共识网:微博网友高建涛:请问周教授,在中日两国政府交恶的时候,民间可以有哪些作为以改善两国关系,增进和平友好观念?另外从长远来看,中日两国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以保证民间的和平友好交往持续有效进行?另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问卷调查,以真实掌握国人对中日关系关注的话题都是哪些,哪些是历史的结需要解开。
周永生:中日民间友好交流一直保持,长期未断,这是中日关系发展的基础。在新时期,中日两国的学术界都主张加强地区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这就是从根本上增进友好的观念,如果中日两国或东北亚、东亚地区等能够建立自由贸易区,并在此基础上推进更深入的合作,如一体化,那么,中日关系从长远来说将会得到根本的改善。
全国搞调查劳民伤财,不现实,但搞一些抽样调查还是可取的、必要的。
共识网:微博网友太阳月亮飘啊问: 很多年轻人对日本盲目仇恨,请问如何改善这种心态?
周永生:要教育我们的青年人学习儒家、佛家的思想境界,关爱众生,慈善为本,既要正义,也要宽容。同时,这也需要日本方面的配合,不故意歪曲历史,不采取挑衅性的行动等。
共识网:微博网友带三个新表问:中日两国如何在各自的国内化解历史仇恨,建立像法德或者欧洲内部那种相对和谐的关系?
周永生:这既需要政府的引导,也需要民间有识之士的推动。走紧密经济合作的道路是一个长远的解决办法。
共识网:微博网友布西问:请问周教授,国内媒体对日本个别出现的反华事件的广泛报道,是否引起了国内民众对日本真实民意的误判?
周永生:有这样的可能性。媒体就喜欢报矛盾事件,还喜欢大帮哄,这是难以改变的。但是,随着中国开放性的提高,中国民众的整体水平和判断能力也在日益提高,同样一个消息也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吧。
共识网:微博网友卓问:周教授您好, 我听说在日本对中国各方面的研究都很翔实透彻, 相对而言我们对日本的研究和了解却少得可怜, 不知道情况是否属实? 如果是这样那么在中日交往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因为我们对日本的误解而导致不必要的摩擦?
周永生:日本对中国的研究确实很深入、细致,但是,日本在大局、大政策上经常判断不清,这是他的弱点。中国对日本的研究在各个领域也有比较深入的地方,但总的来说,不如日本对中国的研究细致。这可能和双方民族性的个性差异有关。在中日摩擦中,一般还都是由于日方的原因造成的。日本经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中国容易只见森林而忽视树木,双方各有短长。另外,日本大学、研究机关的经费十分充足,中国的研究者在这方面无法和人家相比,经费少得可怜,有时候连必要的资料都买不起,就别说考察、调查花费更多的研究了。
共识网:微博上的问题就剩一个了,发现大家的提问都比较用心。下面让周老师回答微博里的最后一个问题,网友曾经有腹肌问:中日间有真正的互信吗?
周永生:互信都是相对的,不能说中日两国一点互信也没有,但可以说互信度确实还比较低,还有待大幅度、长久地提高。这是改善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吧。
共识网:网友四企鹅提问:现在日本国内有人认为民主党的弱智外交早晚把日本变成中国殖民地,周教授对这种观点怎么看?
周永生:这是日本右翼、右派攻击民主党的说法。实际上菅直人内阁为了迎合他们对中国已经很强硬了。在强硬政策失败以后转而采取比较灵活的政策。
共识网:网友Confucian:中国国内似乎存在大量的反日分子,但仔细看看,都是口头反日派,宣泄过去之后,日常生活中,购买电器、汽车,日本商品还是我们最钟爱的;出国留学、旅游,日本还是我们心仪的目的地,非常有趣,这反映了中国民间怎样的思想感情? 听说日本国内亲华派的力量远远大于反华势力,是这样吗?
周永生:行动和想法不一致反映了思想感情和实际利益需要上的矛盾和差异吧。一方面有个人的感情立场,一方面在实际利益的诱惑面前又不愿意放弃,人就是一个矛盾体啊!
有长期固定立场的亲华、或者反华势力都是极少数,大多数人都是因为某些事件而表现出亲华或者反华的立场、感情。
共识网:网友候鸟南飞:楼上有几个网友,我感觉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我们在南海,在东海跟邻国都有领土主权纠纷,西边又有印度,国内矛盾又这么多,日本是不是早就看透了这一点?在这次钓鱼岛事件中,中国强硬,日本也毫不示弱,因为它知道,中国不敢太招惹它。而且,我们的军队战斗力又不行。 周教授觉得呢?日本对我们有多少了解?
周永生:日本对中国有很深入的了解,但也经常陷入只见芝麻不见西瓜,判断失误的情况,千万不要把日本对中国的了解捧得太高。我对解放军的战斗力还比较有信心,只是我们的海空军还不站优势,需要大力加强。
共识网:微博网友蒸蒸日上9793问:近期中日爆出领土主权争端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较为强硬的态度。除了主权问题,中日两国做为东亚世界上除了美国外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菅直人政府的对华政策是否更多的是遏制与争斗,请问这对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有何深远的意义?
周永生:菅直人本来对中国是日本政坛中比较友好的人士和领导人,但是,由于他是搞学生运动、市民运动起家,难免还带有那种市民运动领袖的风格,缺乏作为大政治家执政的外交经验,因此,在撞船事件问题上错误地估计了形势,采取了错误的政策和对策。幸亏他还能够及时调整,灵活转变。对于他的妥协和谋求首脑会晤,积极促进关系改善的做法,我们应该给予肯定。
共识网:微博网友朱海水问:中国要想真正利于强国之林,就要在保持清醒头脑的同时,积极的学习其他国家或民族的长处,包括日本的长处,请问现阶段或未来一阶段,我们应该着重学习日本的什么?
周永生:现阶段中国应该着重于学习日本人那种踏实肯干的精神,学习日本制造业的管理和技术,学习日本节能减排、环保方面的技术,学习日本人内部协调、团结的作风等,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您说的非常好,即使中国将来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要谦虚谨慎,向别的国家和民族优秀的地方学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共识网:微博网友穆清风:请问周教授认为当前中日关系的节点在哪里?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会对中日关系产生哪些影响?
周永生:政治上相互不信任,深层的不信任,这是中日矛盾的症结所在。金融危机导致了日本经济实力的进一步下滑,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开始全面超过日本,日本既想占有中国发展中市场的好处,同时,又对中国的实力增长,特别是军事实力的增长感到日益恐惧。
共识网:网友坐看云起:欢迎周教授,日本海军的实力跟解放军海军相比怎么样? 如果真要打仗了,解放军靠的住么?另外想请教周教授的是,有人问,俄罗斯跟日本也有领土纷争,为什么日本不对俄罗斯强硬?
周永生:日本海军实力和中国相比各有短长,中国没有直升机航母,日本已经有两艘。日本没有核动力潜艇,没有海军陆战队,中国有。其他也各有短长吧,很复杂。不过,中国搞出航母以后,中国海军实力将超过日本。
俄罗斯一贯比日本更强硬,俄罗斯对于亚洲国家几乎从来没有吃过亏。日本在同俄国打交道的时候,在心理上就一直弱于俄国,实力也不如人家。
共识网:周老师,网友bbcv也有个问题想请教您:请问周教授,日本的动漫文化对于中国的年轻人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为什么受日本文化影响很大的年轻人很容易就被官方为了某种目的被煽动起来反日?
周永生:我不认为中国官方刻意煽动反日,这些年来中国一直重视推动中日友好,中日之间的矛盾多数都是日方首先挑起,中国被迫应付而已。
钓鱼岛、教科书:利益冲突考量中日关系
共识网:网友不识东西问:周老师您好。谈中日关系,以前绕不开靖国神社和教科书,眼下绕不开的或许是钓鱼岛争端问题了。我想问的问题也在这里。为什么钓鱼岛争端这么多年了,迟迟不能解决?上月底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夏威夷称钓鱼岛争端问题适用《日美安保条约》,您怎么看?(您认为美国频频插手亚太问题,目的何在?)另外,钓鱼岛争端除了涉及中日关系,也涉及到海峡两岸关系,您认为两岸在解决钓鱼岛问题上分别该如何应对呢?
周永生:美国想利用钓鱼岛问题制约中国,也制约日本,保持中日两国的适度矛盾,从中渔利。海峡两岸应该协调起来,共同应对钓鱼岛问题。一旦两岸实现统一,钓鱼岛问题的解决就比较容易了。
共识网:下面是满囤的问题:楼上的说到钓鱼岛问题,中日双方在这个问题上扯皮这么多年,我觉得是没有找到一个客观公正的独立的平台,美国鬼子一边说钓鱼岛问题适用日美安保协定,一边又要做和事老,我想问永生老师,您觉得中美日三方对话解决钓鱼岛问题可行吗?美国鬼子意欲何为?我是信不过美帝,但是又疑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三四十多年了,也认可了国际法庭,中日有这么多互相信任的平台,为何不通过这些平台来解决呢?反而中国不断强调反对地区问题的国际化。不解!谢谢
周永生:就目前来说,三方解决钓鱼岛问题不可行。因为美国偏袒日本,这是很明确的,否则,当年也不会将钓鱼岛移交给日本。通过国际平台解决钓鱼岛问题对中国也有不利之处,那就是在近代以后日本实际控制钓鱼岛的时间比较长,现在的国际法是近代西方强权国家主导建立起来的,在领土问题上强调实际控制,仍然带有强权色彩的浓厚痕迹,在这一点上对我们不利。但是,这个问题也不妨换一个思路,就是日本不承认钓鱼岛有争端,认为是日本的固有领土。如果美方愿意居中调停,中方不妨坐下来在美方的调停下和日本就钓鱼岛问题进行谈判、对话,保持其“争议性”,但不能寄希望可以解决问题。因为日本的关注点和主张肯定和我们有根本的不同,这是难以解决的。但能够坐下来谈,保持一种积极的外交态势,就会是有益的。即使这个调停者是韩国,而不是美国,我们也应该欢迎。
共识网:星尘网友还有一个问题:周老师,有人认为,在这次钓鱼岛撞船事件中,中国表现的太过激了,而且实际效果并不佳,您怎么看待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 包括组织游行,利用稀土出口,领导人会见时的刻意回避,高层交往的中断,等等,这些措施您认为适当吗?
周永生:中国政府的这次应对被国际舆论评价为十分强硬,甚至是有些过分。但在涉及到国家领土主权这样敏感的问题上,日本政府的做法将中国逼到没有退路的境地,中国政府也只能采取这样的对策,才促成了日本政府的急剧转变和妥协。因此,从客观效果来看,中国政府的对策是稳扎稳打,强而有力的。但是,对于撞船事件是非曲直,本来责任在于日方船只的过分靠近产生船吸效应,或其他因素,并不是中方渔船的主动冲撞,但中方缺乏必要的技术分析、说明和解释,工作比较大而化之,不够细致,没有针对日本民众关注细节的特点做工作,这是应该改进的地方。
另外,说到组织游行,这个不大符合事实,中国一些城市的游行还是自发的,政府反倒是劝学生理性爱国的,政府有信心通过外交渠道使事情获得圆满解决而不必由民间过多介入。
共识网:周老师,这儿还有个问题:一些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私下里说:钓鱼岛就是日本的,这没什么好说的,周教授对此怎么看待? 从您的研究看,钓鱼岛该归属谁?
周永生:根据我了解中国留学生的情况,他们绝大多数都非常爱国的!你说的这种人属于极个别的。我个人的研究当然认为钓鱼岛属于中国啊!
共识网:网友雨蒙蒙问:日本国内传说小泉政权跟中国政府签了《尖阁密约》,约定中国不登岛,日本不抓人;结果民主党上台之后不知道有这么个东西,抓人了,于是闹起来了。不知道该教授了解不了解这回事?能否给我们做一些介绍?
周永生:既然是所谓“密约”一般的学者是不可能知道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已经做了明确的否定,但日本方面却言之凿凿,日本媒体也进行了报道。其他我就不知道了。以前也有过中国方面披露在其它问题上和日本有口头约定,而日本加以否认的情况。这类事情只有当事人知道,有?还是没有?其他人很难完全搞清楚。
共识网:网友nianqingshihou:还是提问一个跟这次撞船事件有关的,听说从撞船录像来看,中国渔船是有意撞上去的,为啥中国渔船吃准了日本人不会开炮呢?按说日本巡逻船应该是配备了火炮之类的武器的,更何况,外国商船被击沉还是有先例的。周教授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
周永生:看过日方泄露的泄露录像以后,我认为责任在日方。是日本巡逻船过高速迫近中国渔船产生的船吸效应造成了相撞,另外,还有相对位移的问题。中国外交部应该找技术人员对录像进行分析,告诉日本国民撞船的真相,这样有助于缓解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对立情绪,这是非常必要的。但不知什么原因我们一直只是大而化之地进行立场宣誓,而没有重视细节。
共识网:网友艾末末:中国政府在应对钓鱼岛撞船事件上被日本牵着鼻子走,由此失去对日本正在进行的“军队正常化”进行有效的阻止。从“走廊外交”、“电梯外交”、“寒暄外交”。对待钓鱼岛危机,中国想用“脸色外交”表达对日本方面的不满,从一开始的疾言厉色,到后来扭扭捏捏进行“偶遇外交”,最终“半推半就”实现首脑会谈,中国陷入日方刻意布的“局”。在外界看来,日本一直在积极推动中日首脑会谈,而中国则以“冷脸”应对日本的“笑脸”,以偷偷摸摸的方式应对日本对话的要求,一方面的确“颜面尽失”,另一方面也陷中国于不义境地。从周教授的观察来看,是这样的吗? 谢谢周教授解答。
周永生:日本外交既有僵化、强硬的一面,又有灵活性的一面。你看来对中日关系很有研究啊!这次事件不能说完全在日本的操控之下,但日本在事件后期的灵活反应,积极谋求首脑会晤的确给自己加分不少。但我们也没有您说的那样“偷偷摸摸”或“颜面尽失”的悲惨情况吧?这次我们的外交应对还是可圈可点的,但的确有些细节问题我们关注和应对有些不足,应该检讨教训。
共识网:网友lyscc:周教授:现在中日关于领土的争端都集中在钓鱼岛,这是不是一个转移民众视线的幌子。我们对整个东海海域的问题知之甚少,会不会到某天,我们赫然发现自己芝麻没捡到,西瓜也丢了?
周永生:日本方面有借钓鱼岛问题发挥,增强军力的意图。2011年日本的防卫费用要从占GDP的1%,提高到2%。要对西南地区增兵,政策目标已经显露出来。
共识网:网友alley-oops问:您如何看待中国08年在东海问题上的让步,以及东海问题和南海问题的联系?
周永生:中国08年在东海问题上的让步是为了追求一个合作开发东海,实现共赢的效果,对于缓解在东海问题上两国的对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现在由于撞船事件破坏了合作的气氛,同时,日本内阁会议作出决议,不承认钓鱼岛具有争议,认为邓小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提法是中国单方面的说法,这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08年东海共识的基础。东海问题和南海问题有联系,但也有区别。这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共识网:微博网友且行的信望愛问:教科书问题,一直是中日关系的争论点。我们的大陆的媒体很少有去提及日本的教科书是由各个出版社自由编写,享有出版自由,教科书的选择也是由各个学校只有选择,没有强行规定。不同的教科书当然有不同的观点,也许会与事实不一样。中日很多问题都是由于大家不了解,造成的偏差。这种偏差如何去改善?
周永生:日本能出中小学教科书的出版社也不是完全自由,要由文部省的认定。现在有八个出版社有出中小学课本的资质,出版的教科书要经过文部省审定。对同一个事物理解不同的偏差需要通过更紧密的交流获得改善。
走出迷雾:互信交流最重要
共识网:微博网友火红凤凰飞问:现在美、日两国有联合围堵中国的趋势,今后中国民间的反日情绪可能短时间不会消退,请问您觉得今后中国ZF应该如何变这种被动局面为主动局面?如何正确引导民间的情绪将日方的对华政策为我所用?
周永生:多做促进交流与合作的工作,促进包括日本在内的双边、多边地区合作,这样才有利于引导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共识网:微博网友中共党史问:不知在这能否提个问 如果不能还望转问下: 请问,民间和政府的态度,对于中日两国的关系,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请着重讲下中国民间的对日情况,让我们认清自己! 我是一个对日本国家怀有好感的民间人士(为什么这样?) 谢谢!
周永生:在中日关系问题上,民间和政府是一个相互影响,互动的关系。现在民间对政府的政策影响越来越大,政府在对日政策上不能忽视民间的要求与呼声。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中国当时想引进日本的技术,但是,民间反对的呼声极其强烈,还出现了百万人签名反对运动。再加上日本在技术转让上最初比较保守,最后拖来拖去,我们就采取了以自己的技术为主导的方针。这是民间影响政府的典型案例。反过来政府也对民众有强大的影响。比如说毛泽东时代,说对于战争的责任要区别日本军国主义者和日本民众,日本民众也是受害者。这种观念虽然老百姓内心有看法,但也基本上认同中央的看法。
共识网:网友南之默:请问周老师,未来中日两国有可能解决好两国间的对立情绪吗?如何解决?中国国内对日本的对立情绪,是否与中国的民族主义叙事方式的历史教育有关?
周永生:我认为是可以解决的。但是只有抗议,是不可能解决的,我们要通过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交流,合作,更广泛紧密的交往来加深两国的关系。利益的共通点越多,对事物的判断就会越来越一致。国家和人是一样的,就跟朋友之间的交往一样。哪个领域好突破,就从哪里做起,比如意识形态的就可以先放一放,可以深化的领域就可以率先做起来。把小水沟填平,互信就扩大了,矛盾在有互信的前提下解决起来就更加容易。
共识网:微博网友译者斯人问:中日之间充满了偏见和误解,同时还有历史问题这个包袱,作为邻邦,面向未来建立伙伴关系无疑对双方都是最为有利的选择。请问,如何才能让双方真正放下包袱,真正以尊重、宽容、合作的心态建立伙伴关系?
周永生:首先在容易突破的领域寻求突破,如经济合作领域,加强经济合作,进行更大规模的交流。
共识网:微博网友抑郁的妖怪:哈哈,问个可能不太受周教授欢迎的:如何评价民族主义情绪在中日关系中的客观作用与现实意义?
周永生: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能够助政府外交一臂之力,也有利于维护我们国家的根本利益,值得充分肯定;但民族主义也有狭隘、目光短浅的一面,可能会对某些大局利益形成干扰和破坏。
共识网:网友真相的未来:关于日本想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美国是支持的,那么中国是什么态度呢?周教授认为我们应该支持日本入常,还是要反对?理由何在?
周永生:2005年关于日本“入常”的争论,中国的态度尽人皆知。就目前和将来发展来看,我们可以有条件地支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样有助于引导日本向正确、对中国与世界无害的方向发展。
共识网:网友逛街的人:最近,欧洲大陆西侧的英法两国签署国防条约,准备成立联合舰队和共享航空母舰,再看亚洲大陆东侧的中日两国,却因为钓鱼岛水域撞船事件而关系闹僵。其实,英法两国之间不但发生过百年战争,到了拿破仑时代,两国还一度交恶,但到了二战的时候,英国对法国伸出了援手。回顾近代历史,中日两国似乎就没真正和好过,这是为什么呢? 中日睦邻友好关系能否真正建立?我们能否不再是敌人,而成为好伙伴呢? 谢谢周教授的回答。
周永生:这说明中日两国之间的很多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就需要中日双方推动矛盾逐渐淡化、或根本解决。将来,中日会成为好伙伴的,对此我充满了信心!但这需要时间来增加信任,尤其是通过推动大规模、紧密、持久的经济合作来实现。这需要时间和中日高层的大手笔的政策和政治决断。
共识网:不知不觉,两个小时都过去了。访谈进行中,又有网友发来问题,我们请周老师回答一下。网友汗鸠问:之前鸠山首相提出的“东亚共同体”设想能否可行?依据基础是什么?
周永生:东亚共同体的设想,是个非常好的理想,跟我们国家的目标也是吻合的,依据最重要的是经济基础。中日之间,经贸往来每年有两千多亿,已经有了现实的经济基础,日本和东盟,日本和韩国,中国和韩国等等都有经济基础,其它比如文化,民间的相互交往,等等。但比较薄弱的是政治互信不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这都是障碍,但不是不可逾越的,可以消除,缓解。东亚共同体是可以期待的。
共识网:周老师,有个叫金纳子的网友,他比较关心中日关系的结局,他说:周教授,总感到中日之间的历史积怨太深,在一些事关国家利益的大事上总出现日本掣肘的影子,我想了解,中日关系的发展最终会走向什么结局?
周永生:最终的结局是世界大同!这是中国古代的理想,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想法,同时也是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而宗教的想法则比较悲观,基督教等认为有世界末日,佛教认为因果轮回,有各种各样的“劫”。都是各有各的道理吧。当然,上述的回答只是开个玩笑,我能理解您“最终结局”的意思,我想,中日关系的最终结局还是应该乐观的,两国关系会在波折和斗争中逐渐好起来的,时间在中国方面。
共识网:下面进入在线交流最后一个环节--嘉宾寄语共识网,我们请周永生老师为共识网说几句话。
周永生:首先我特别感谢共识网和主持人,给我这个机会,跟广大网友交流。这个平台是非常宝贵的,通过这次交流,希望自己能尽微薄之力,希望大家的疑惑能够释怀,希望能够对大家推动中日两国关系发展的愿望能够有所贡献。如果能够这样,今天就算达到了目的。衷心感谢共识网,感谢这么多网友能够关心中日关系,感谢关注东亚关系,关心亚洲的发展,说明中国的国民、普通的网友都具有博大的世界胸怀!也说明我们大家都这么关心我们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前途。感谢大家能够这么关心国家大事和人类未来!
共识网:各位网友,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了,非常感谢周永生教授拨冗光临共识网,并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一直坚持回答大家的提问。我们希望周教授能常来共识网作客,跟广大网友进行深入交流。非常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我们下一期节目再见。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