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10-13 20:47:15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1405
走和平、合作的治理转型道路
周 鸿 陵
毫无疑问,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急剧变革的时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对社会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找到推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式,坚定不移的推动社会安全转型。
我认为当下中国社会有两个发展趋势没有改变。
一是催生现代公民的社会发展的根本趋势没有变。市场化改革还在深入,市场化是催生现代公民的社会基础,可以说没有市场化改革就没有现代公民产生的条件,就没有现代公民发展的空间,也没有现代公民可以立足物质条件。因此,我们可以说虽然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群体性事件,但催生现代公民的发展趋势基本条件没有什么变化,中国社会依然在前进。
二是中国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根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社会结构仍然在变化中,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社会结构是政府对社会进行全面控制,更加严格的说是党领导一切,党对社会进行了全面控制,实行的是一元化领导。随着改革开放的启动,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首先是党政分开改变了社会权力极端集中的局面。其次是政企分开,不但更公有制企业以更多的发展空间,而且逐步发展了大量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国最终放弃了计划经济发展的模式,走上了市场化发展的模式。在市场化的基础上,中国社会结构继续发生变化,中国社会结构又开始了政社分离的变化。当今,中国新型社会组织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不可轻视的数量了。
这些组织包括基层的社区自治组织,包括在改革开放出现的非政府控制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网络传媒机构等组织,包括为公民自行组织的非政府组织(NGO、NPO)。可以说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政府已经全面控制无限责任的政府开始向自我约束有限政府的现代的公共管理的政府转变,中国经济领域已经有基本上由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中国社会已经开始由政府附属开始走向独立自治的公民社会了,公民社会有了长足发展。
我们必须从眼花缭乱的现象中看到本质,我认为这两个根本趋势没有变就是对中国社会发展作出的根本性判断。
社会发展的重心必须改变。这个改变就是要终结GDP重心,要终结以经济发展为重心,要走上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道路。这是中国社会进入后改革时期的最突出的改变。
建设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改变社会参与模式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社会是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人被分成人民和敌人两个部分,社会二元对立是其明显的标志,维护社会统治的方式是不断制造阶级斗争新动向,不断发现新生的资产阶级,不断的通过阶级斗争来整肃社会。这种模式最后以社会走向崩溃的边缘为结束。中国被迫放弃二元对立的控制模式,开始为新老资产阶级进行平反昭雪,社会发展开始拨乱反正。但是由于长期受二元对立的模式影响,二元对立的模式却往往死灰复燃。改革开放出现的公民化、多元化趋势往往得不到正视。
早在1980年代中后期,中共的十三大报告就指出“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不同的社会利益和矛盾,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一个重大课题”,解决这一课题的模式是“ 使社会协商对话形成制度,及时地畅通地、准确地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彼此沟通,互相理解”,并指出这种对话协商制度“对全国性的、地方性的、基层单位内部的的重大问题的协商对话,应该分别在国家、地方、基层三个不同层次上展开”。其实,这就是对长期以来的二元对立的发展参与模式的终结,可惜的是这个终结常常被来自不同方面的力量所影响,这种不同方面既有来自于官方的势力也有来自于民间的势力。
中国社会已经到了必须终结二元对立的社会参与模式的时候了,中国社会必须接受治理改进的理念。直白的说治理改进就是给社会不同的力量以合法性,正视社会不同利益主体的要求,在民主法治的轨道上通过协商、通过对话、通过扩大参与来进行制度创新,我们必须摒弃二元对立的社会参与方式,放弃你死我活的思维,社会各界力量和衷共济,在和平、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社会转型。
我们面临着一场选择,一场必须做出选择的选择,我相信历史将证明我们中华民族有吸取经验教训的能力,我相信历史将证明我们中华民族能够选择到正确的道路!
----中国社会治理网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值得警思的“强拆论”
下一篇:政改关键是跨出第一步而不是禁行